2021-4-9 | 教育研究
一、“企業進班級”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提出的背景———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之間的矛盾
當前創意產業在經濟發展大潮中的地位凸顯,由此形成“創意經濟”呈指數式的增長。藝術設計行業正是契合“創造性產業”所推崇創新、個人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與推動新興的理念、思潮和經濟實踐,并以文化創新為特質成為“創造性產業”的先鋒代表。數字媒體、動漫、廣告、環藝等藝術設計(教育)領域成為目前飛速發展且最具潛力的行業。藝術設計類專業在招生火爆的同時也遇到一些新問題和挑戰,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之間出現矛盾。
一方面,行業發展迅速,對人才的需求條件發生變化。首先,國內藝術設計類技術服務產業市場受到國際市場的沖擊,同時受沿海一線城市往中西部城市轉移影響,外地企業帶來專業技術和理念、規范管理模式,促使內地市場專業細分明顯、市場競爭加劇。其次,基于藝術設計類技術服務特點,外地企業需要大量本地技能人才,對人才規格要求發生變化。最后,藝術設計類技術服務產業作為第三產業,企業對人才需求強調個人美育素養的積淀、設計創意與理念及專業技術等職業核心能力;同時,企業多為非公有制企業,單個企業人力的需求數量明顯小于一、二產業企業。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遇到以下困難:一是學校培養瓶頸問題。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化與師資隊伍、實訓基地等教學資源緊缺的矛盾成了急需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二是目前就業市場呈現“結構性失業”與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矛盾。因此,尋找適合藝術設計類專業培養特點、能解決藝術設計類市場需求與專業質量矛盾、現階段可操作性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目前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的熱點問題。
二、“企業進班級”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特點
(一)“企業進班級”人才培養模式是全方位、全過程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1.培養全程在“教室、實訓室、企業工作室”為一體的責任班、企業現場,進行課程和頂崗的工作實訓,教學環境營造融入了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理念,實現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工學結合。
2.依托“企業進班級”責任班,圍繞合作企業的特長專業技術為職業技能的培養重點,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引入行業、企業崗位標準、企業項目,實施教學與實訓,實現了人才培養與課程改革的工學結合。
3.依托“企業進班級”責任班,合作企業骨干技術人員就是兼職教師,增強雙師隊伍穩定性,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同時,企業骨干技術人員、校內責任教師、學生共同參與企業項目,提升教師隊伍專業技術能力,有效提升了雙師結構隊伍建設中的工學結合。
4.依托“企業進班級”責任班,學生三年的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學習,均由合作企業與學校共同教學,培養監控管理,實現學生專業技能學習的全過程工學結合。
(二)“企業進班級”人才培養模式是適合藝術設計類專業和技術服務企業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責任班級為載體,學校提供“融教室、實訓室、企業工作室為一體基地”場所和學生,企業引入技術人員、設計項目、企業管理和文化等,一個教學班引入一個企業,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成功化解了專業招生規模與教學資源的矛盾,適應了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作為技術服務性企業,藝術設計類企業對人才需求強調個人美育素養的積淀、設計創意與理念及專業技術等職業核心能力,通過企業項目、職業設計競賽、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引入,企業進班級培養提供企業“零對接”后備人才,適應藝術設計類企業需求。
三、“企業進班級”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一)基本思路
學校設立由行業專家、專業帶頭人等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并由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選擇生產技術先進、管理嚴格、經營規范、社會聲譽好,尤其在某一方面的專業技術具有專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合作,根據企業需要技能人才特點,找準雙方利益共同點,成立教學責任班,責任班以合作企業的特長專業技術為職業技能的培養重點,以企業實際項目為依托建立責任班級和合作工作室,既為合作企業,更為市場培養在某一方面具有專業核心競爭力職業技能的后備人才。責任班由專業教師具體協調管理,組織企業骨干和專家共同建立課程體系;責任班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共同管理班級并組織教學,一方面提高企業設計師和工程項目技術人員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責任班專業教師參與企業項目,達到專業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打造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校企共建"教室、實訓室、企業工作室“為一體的基地作為責任班教學環境;”引入企業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管理學生,共建黨團組織,學生以“準職業人”角色自主學習與管理,實現“多方位、全過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二)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構建
1.合作企業的引進。專業團隊要開展廣泛的調研,建立“企業信息資源庫”,調研專業對口的企業區域分布、企業規模、經營理念及發展規劃等基本情況;選定2~3個在某一方面的專業技術具有專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合作共建責任班級,雙方根據“平等自愿、優勢互補、產權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簽訂“企業進班級”合作協議,推進合作。
2.合作機制。圍繞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企業與學校負責人、專業教研室教師團隊、企業技術骨干、學生共同管理責任班級,按照共同制定目標、合作內容組織教學和企業項目活動,一方面,依循學校教學管理要求,對課堂教學、實訓教學等進行運行、監控、評價;另一方面,按照合作企業項目運作形式,考核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