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論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的基礎上,對快速檢測技術的諸多優勢進行研究,并深入分析了快速檢測技術中生物敏感性檢驗技術、免疫分析技術以及酶抑制技術等在果蔬農產品檢測中的諸多應用,旨在為我國不斷提升快速檢測技術在果蔬農產品檢測中的應用水平帶來更多參考。
本文源自朱東曉;申海榮;, 農業科技與信息 發表時間:2021-06-30
關鍵詞:快速檢測技術;果蔬農產品;檢測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和人們對果蔬農產品安全防護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加強了對果蔬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物質檢測結果的關注,快速檢測技術在果蔬農產品檢測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寬。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快速檢測技術用于果蔬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物的檢測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1 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目前,我國果蔬農產品中常常殘留超過健康安全標準允許量的農藥和重金屬物質,生產者借助加工和轉基因技術,不斷改善農產品的口感與增加產量,但加工技術與轉基因技術在果蔬農產品生產中也存在一定質量安全問題。此外,部分果蔬農產品需要長距離運輸,為保持新鮮或色澤,人們往往會添加防腐劑或色素,也在一定程度上給消費者身體健康帶來威脅。
2 快速檢測技術的優勢
眾所周知,在實際種植果蔬農產品的過程中,果農為最大限度保證果蔬農產品良好生長,具備優良品質以獲取經濟效益,往往在果蔬農產品生長過程中使用除草劑、除蟲劑甚至化學激素、化肥等,確保果蔬農產品正常生長。但是當藥劑使用過量或使用方法不恰當時,很有可能導致果蔬農產品殘留一定量農藥,如果人們食用這些果蔬農產品,農藥、重金屬超標物的殘留在人們體內不斷積累,打破人體各項指標的平衡,長此以往直接威脅人們身體健康,嚴重者甚至會影響下一代新生兒,造成新生兒身體素質過低或畸形新生兒等。對果蔬農產品進行質量安全檢驗,嚴格控制流入市場的果蔬農產品質量,能在較大程度上避免人們食用危險果蔬農產品而造成的大規模食品安全事故。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傳統農業種植大國背景下的農業種植人員普遍,果蔬類別千差萬別,果蔬生長使用農藥、除草劑等截然不同,傳統檢測技術無法快速高效地對果蔬農產品進行檢測。在此背景下,快速檢測技術憑借其檢測結果準確性較高、檢測過程耗時較短以及檢測方法簡單快捷等諸多優勢,獲得果蔬農產品檢測機構青睞,成為果蔬農產品檢測的關鍵手段,對保障農產品食用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
3 快速檢測技術在果蔬農產品檢測中的應用
3.1 利用生物敏感性進行農藥殘留物檢測
利用生物敏感性對果蔬農產品的農藥殘留物進行檢測,主要是將待檢測的果蔬農產品喂給蒼蠅、飛蛾等活體生物,進一步觀察并記錄該類活體生物在食用果蔬農產品后的生化反應,根據所使用活體生物的死亡率或致病率觀察果蔬農產品中農藥的實際殘留量,進而區分果蔬農產品質量是否可靠。通過生物敏感性對果蔬農產品的農藥殘留物進行檢測,能有效判別果蔬農產品是否存在農藥殘留超標現象,但并不能得出更多詳盡數據,也不能研究出果蔬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具體種類。
3.2 采用免疫分析技術進行果蔬農產品檢測
借助生物學知識中抗原、抗體相互結合,產生一定生物化學反應的方式,觀察抗原、抗體結合后所發生的生化反應,確定果蔬農產品中實際農藥殘留量,也就是食品安全檢測中常提到的利用免疫分析技術進行果蔬農產品檢測。該類檢測方法簡單,結果準確性較高,檢測過程靈活性較強,但要求果蔬農產品檢驗設備與機械精確度高、技術先進,往往需投入大量資金購買機械設備以及大量人力、物力學習檢測技術。與此同時,由于生化反應中的抗原具有單一性,因此可檢測的果蔬農產品往往種類少,檢測數量少,不利于大規模推廣。
一般而言,采用免疫分析技術進行果蔬農產品檢測,主要包括酶免疫分析技術和酶聯免疫吸附分析技術,而酶聯免疫分析技術又可進一步分為直接法和間接法 2 大類。直接法是指在諸如微孔板等相關載體上涂抹一定量的農藥抗體,再將一定量的酶標記后的農藥抗原和待檢測的果蔬農產品混合后與固相載體發生競爭反應,經過一定孵化時間后將未吸附在固態抗體上的相關物質清洗干凈,最后借酶反應底物和顯色劑,待混合體顯色后,借助標準曲線計算出待檢測果蔬農產品的殘留農藥濃度。間接法則是將一定量的抗原體固定在載體上,利用待檢測果蔬農產品與包被抗原體的相互競爭,與溶液中的定量抗體結合,經過一定孵化時間后,將未吸附的物質清洗干凈,再利用酶標記后的二抗體與原先的抗原抗體復合物發生的特殊性結合反應,將未結合的酶標抗體清洗干凈,加入底物和顯色劑,待混合液體顯示后借助標準曲線計算出待檢測果蔬農產品的殘留農藥濃度。
3.3 運用酶抑制技術進行果蔬農產品檢測
目前,在種植果蔬農產品過程中,農戶常使用有機磷農藥,以保證果蔬農產品產量,而酶抑制技術能借助不同的酶物質檢測后所呈現的具體效果不同,對果蔬農產品中殘留的有機磷農藥進行科學檢測。例如,利用動物中的膽堿酯酶與有機磷農藥反應后最終生成物質呈現黃色這一特殊條件,或利用植物中提取的脂酶與有機磷農藥發生生物化學反應后最終生成物質呈現紫紅色的特質,對待檢測果蔬農產品是否存在一定量的農藥殘留進行定性判斷,再進一步根據最終呈現顏色的深淺、實際產物量的多少判斷待檢測農藥殘留量是否超標。利用該類方法進行果蔬農產品的檢測,由于植物脂酶來源廣泛且獲取成本較低,能借助脂酶對果蔬農產品中的有機磷農藥進行快速大面積檢測,有效遏制不合格果蔬農產品流入市場危害人們健康。
在利用酶抑制技術對果蔬農產品有機磷農藥進行殘留物檢測時,由于在不同 pH 環境條件下酶物質的反應有所不同,因此必須提前測定待檢測果蔬農產品的 pH 值,防止待檢測果蔬農產品自身 pH 值的差別導致檢測結果缺乏準確性,確保酶抑制技術在檢測有機磷農藥果蔬農產品中的準確性。此外,利用酶抑制技術檢測果蔬農產品中的有機磷農藥,對檢測人員專業技能的要求較低,整個檢測操作簡單,很容易在基層果蔬農產品檢測中大范圍推廣。但該類檢測方法存在著果蔬農產品安全檢測盲區,只能對待檢測的果蔬農產品中的有機磷和氨基酸鉀磷脂等農藥進行定性檢測,并不能定量識別果蔬農產品中殘留農藥的種類以及具體殘留量。最后,酶抑制技術在檢測果蔬農產品時所使用的酶抑制源、顯色劑甚至底物等諸多物質存在較強特異性,整個檢測過程需控制條件較多,很容易在部分果蔬農產品檢測過程中遭受外界干擾,最終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檢查結果,影響果蔬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4 結論與展望
食品健康與安全是直接關系社會中每一個人身體健康,甚至子孫后代發展的重要問題,更是我國百姓關注的重要民生問題之一,把控好食品健康安全,確保果蔬農產品質量合格,嚴格把守果蔬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關卡,確保果蔬農產品質量安全。今后應不斷加大快速檢測技術研發進度,不斷建立我國果蔬農產品檢測技術自主專利與知識產權,不斷創新快速檢測技術應用手段,綜合現場檢測、遠程監測和獎懲公告等多樣化措施,不斷完善我國果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把控體系,形成行業規范、市場完善、群眾監督、社會共同治理的果蔬農產品安全檢測氛圍,為我國果蔬農產品食用安全保駕護航。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