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生物顯微鏡( UBM)在青光眼診斷分型的應用手段和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顧2018月1月至12月患者病例的方式,根據案例的影像學特征,通過對100例患者(198只眼)中25例(50只眼)為開角型青光眼;40只眼檢查提示為虹膜根部膨隆,鞏膜突部分被遮擋;81只眼檢查提示為虹膜根部膨隆,前房淺,鞏膜突全部被遮擋;27只眼檢查提示為虹膜根部膨隆,前房極淺,鞏膜突全部被遮擋,為睫狀體淺脫離。采取不同治療方案后隨訪,眼壓控制理想。結論:UBM對辨別青光眼分型實時、直觀且準確,結合前房角鏡檢查法、視功能及眼底檢查,能夠為選擇合適的臨床治療方案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
【關鍵詞】青光眼;超聲生物顯微鏡;治療方法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本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創辦于1984年。原名《微量元素》,1992年更名為《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是國內創刊最早的唯一一份微量元素學科專業期刊。
引言
由于青光眼的發病機制不同,醫學專家經過周密的研究對各種青光眼做出了標準分型,并提供了相應的治療方案,醫護人員可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采取恰當的治療手段。傳統的診療工具是使用裂縫燈和房角鏡,但是這兩種工具無法精確識別出眼部結構的病變情況,致使無法精準識別青光眼分型,對治療方案的選擇造成一定障礙。超聲生物顯微鏡(UBM)彌補了傳統診治的不足,能夠在活體狀態清晰地顯示眼段前組織結構,且觀察結果客觀、準確,對青光眼準確分型做出了重大貢獻,對患者臨床診治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據。現將本研究的具體內容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筆者所在醫院2018年1-12月接收的100例青光眼患者納入本次試驗中。納入標準:經過眼壓及裂縫等檢查均被確診為青光眼。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眼部異常。100例患者中,單眼2例,總計198只眼;男35例,女65例;年齡35-79歲,平均(52.13±3.63)歲。
1.2方法
1.2.1檢查設備
超聲生物顯微鏡(天津市索維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商品名:SUOER),將超聲頻率設置為50Hz,分辨率調控為20-50μm,掃描深度為5mm,掃描寬度為5mm。
1.2.2操作方法
協助患者調整至仰臥體位,實施表面麻醉,將專用眼杯置入眼瞼間,通過垂直掃描法、多點鐘方位水平掃描法監測眼前段。
1.2.3治療方法
根據檢查結果,分別給予抗青光眼藥物治療、虹膜YAC激光打孔術治療、濾過性手術及局部激素治療+濾過性手術。
1.3觀察指標
觀察虹膜根部、前房深度及角膜厚度、晶狀體狀況、房角及睫狀體狀況。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的處理、分析均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2結果
100例患者(198只眼)中25例(50只眼)為開角型青光眼,藥物治療3個月進行隨訪,平均眼壓為15-20mmHg,眼底及視野未見顯著改變。40只眼檢查提示為虹膜根部膨隆,鞏膜突部分被遮擋,采取虹膜YAG激光打孔術治療后進行3個月隨訪,眼壓控制合理,只有1只眼眼壓升高,開展二次手術治療。81只眼檢查提示為虹膜根部膨隆,前房淺,鞏膜突全部被遮擋,經過濾性手術治療后,5只眼產生一過性前房過淺,5d內恢復正常,經3個月隨訪,眼壓控制合理。27只眼檢查提示為虹膜根部呈現膨隆狀態,前房極淺,鞏膜突全部被遮擋,為睫狀體淺脫離,開展局部激素治療,7d后行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提示睫狀體全部復位后開展濾過性手術,經隨訪眼壓控制合理。
3討論
青光眼是以視力降低、視野受損及視乳頭萎縮、凹陷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發病因素包括視神經供血不足、病理性眼部壓力升高等,視神經對壓力損害耐受性直接影響著青光眼疾病的發展與發。房水循環途徑中,每一個環節發生阻礙,均可提高眼部壓力,但有些患者呈正常眼壓青光眼。青光眼是造成盲眼疾病的主要因素,總發病率高達1%,超過45歲的發病率高達2%。臨床上,以房角、病因及眼壓等為依據將青光眼分為三類,即先天性青光眼、繼發性青光眼和原發性青光眼。繼發性青光眼是由全身疾病或部分眼部疾病導致正常房水循環障礙,包括眼外傷導致的青光眼、虹膜睫狀體炎繼發性青光眼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疾病誘發因素相對明確。先天性青光眼是因房角結構先天變異及胚胎發育異常造成。
青光眼是由病理性高眼壓導致視網膜視野缺損及視網膜神經纖維受損造成的盲眼疾病。由青光眼導致的視力功能受損為不可逆,盡管通過相對有效的治療方法,也無法將已喪失的視力或視野恢復,病情仍會進一步加重、惡化。所以,合理選擇青光眼治療方法尤為重要。近些年來,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方法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有助于青光眼治療安全性、準確性提高。本次試驗中,以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結果為依據合理劃分青光眼患者病理類型,根據具體類型對青光眼疾病治療方法進行選擇,以此獲取理想的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經過3個月隨訪,實現了最初理想目標。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無創、實時、清晰度高等特點。在眼部手術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超聲生物顯微鏡使用范圍越來越廣,使用效果明顯。本次試驗結果表明,100例患者(198只眼)均接受檢測,25例(50只眼)為開角型青光眼,采取1-2種抗青光眼藥物治療;40只眼檢查提示為虹膜根部膨隆,鞏膜突部分被遮擋,采取虹膜YAG激光打孔術治療;81只眼檢查提示為虹膜根部膨隆,前房淺,鞏膜突全部被遮擋,以濾過性手術為主;27只眼檢查提示為虹膜根部膨隆,前房極淺,鞏膜突全部被遮擋,為睫狀體淺脫離,開展局部激素治療,7d后行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在睫狀體全部復位后開展濾過性手術。經3個月隨訪,患者眼壓均控制合理。可見,依據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結果對治療方法進行選擇,有助于治療效果提高,促進患者及早恢復。
綜上所述,UBM檢查與裂隙燈和房角鏡檢查相結合具有互補效果,利于對青光眼作出正確的診斷分型,再依據患者目前眼壓及目標眼壓的要求、視神經和視野損害程度,結合是否合并系統性疾病等情況,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案,提高了臨床治愈率。因此,青光眼患者均應常規行UBM檢查,以明確診斷分型和指導治療。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