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針對黑龍江省頻發的干旱、暴雨洪澇、霜凍、風雹等農業氣象災害進行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防災減災措施,為相關部門制定農業生產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黑龍江省;農業氣象災害;影響;防災減災
《山東氣象》(季刊)創刊于1981年,是由山東省氣象局主管、山東氣象學會和山東省氣象科學研究所主辦的科技期刊。
黑龍江省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地處121°11′~135°05′E,43°26′~53°33′N之間,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夏季雨熱同季,冬季持續時間長。受地形與氣候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黑龍江省干旱、暴雨洪澇、霜凍、風雹等氣象災害頻發。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每年由于氣象災害造成的農業損失重大。基于此,該文著重探討了黑龍江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以確保農業安全生產。
1黑龍江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
1.1干旱
黑龍江省干旱災害表現出3年一小旱、5年一大旱的特點。近年來,隨著全球加速變暖,干旱災害的發生頻率更是居高不下,對當地農業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發生干旱災害的頻率較高,春旱更是多發,素有“十年九春旱”的說法。農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一旦遭受干旱災害,將會導致苗期延長,農作物品質下降,產量降低,嚴重時甚至絕收。據相關災情調查數據顯示,黑龍江省每年由于干旱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4.5萬hm2,1.2萬hm2農作物受災嚴重而出現絕收。2016年7月底黑龍江省出現長時間的高溫少雨天氣,此次干旱災害具有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損失嚴重等特點。7月28日據防汛抗旱指揮部數據統計,全省共400萬hm2農作物受災,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50%以上。其中153.9萬hm2農作物旱情嚴重,44.3萬hm2農作物絕收。
1.2暴雨洪澇
暴雨洪澇災害具有來勢兇猛、強度大等特點,一旦發生暴雨洪澇災害,將會導致低洼農田出現積水,淹沒農作物,致使農作物生長發育遲緩,部分地塊由于積水過多,農作物嚴重減產甚至絕收。2017年8月黑龍江省連續遭受2次強降雨襲擊,大慶、哈爾濱及綏化等地區均出現暴雨洪澇災害,強度大、影響范圍廣,安達市任民鎮累計降雨量達到歷史最大值499.4 mm。此次暴雨洪澇災害導致哈爾濱、綏化等地區11.4萬hm2農作物不同程度受災,172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3.2億元。
1.3霜凍
霜凍是由于氣溫大幅下降,農作物體溫快速下降至0℃以下進而遭受損害甚至死亡的一種農業氣象災害。晚春及初秋階段發生霜凍災害的頻率較高,且霜凍災害具有低溫持續時間長、強度大等特點。黑龍江省基本每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霜凍災害。秋季霜凍將會導致農作物葉片被凍壞,影響籽粒灌漿,還會增加空秕率,降低農作物產量與品質。2018年9月9日,受冷空氣影響,黑龍江部分地區最低溫度降至-2.7℃,農作物遭受嚴重霜凍災害,大豆受災面積約為98.56萬hm2,產量損失近2.75億kg,黑河、伊春及大興安嶺等3市9個縣共6.6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4億元。
1.4風雹
風雹是受到雷雨、冰雹、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過程影響而造成的災害,是農業生產中常見且危害嚴重的氣象災害之一。黑龍江省大風災害主要集中在每年春季的3—5月,大風災害發生時往往導致夏秋作物出現機械性損傷或倒伏,嚴重時還會拔起樹木,并對建筑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冰雹災害在黑龍江省北部發生較多,西南與東南部相對較少,降雹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月變化,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和9月,10:00—12:00之間冰雹發生頻率最高,具有突發性強、破壞性強、危害嚴重等特點,而且還伴隨暴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過程。一旦農作物遭受冰雹災害,將會導致植物莖葉折斷、果實脫落,還會嚴重破壞農業設施。2018年7月13日,哈爾濱、綏化及佳木斯等8市共8.1萬人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3 306 hm2,313.3 hm2農作物絕收。
2黑龍江省防災減災措施
2.1樹立防災減災意識
氣象部門應切實做好防災減災宣傳工作,使廣大群眾能夠了解氣象災害的成因及防御措施,當氣象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應對,最大限度地減少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2.2及時發布氣象預警信息
氣象部門應加快建設氣象專用警報網絡系統,并逐漸拓展到廣大農村地區。建設氣象災害應急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并綜合使用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型手段擴大氣象預警信息的覆蓋范圍,以確保能夠快速被群眾獲取。重視氣象工作人員的素質與技能培訓工作,提高氣象隊伍綜合素質與業務技能水平,使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的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2.3充分利用地區氣候資源,發展現代農業
氣象條件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全面了解當地的氣候資源并充分利用,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進而實現農業的高產豐收及農民經濟收益的顯著提升。不僅要以氣象預報為依據合理安排農事活動,還要掌握當地農業氣象災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對當地的農作物進行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為引進新品種、調整耕作制度等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達到有效防災減災的目的。
2.4加大農業氣象災害科研力度
氣象部門應當重視干旱、暴雨、霜凍及風雹等農業氣象災害的科研工作,掌握各種氣象災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并深入研究各類氣象災害防御措施,不僅能夠大大減少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還能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指導。
參考文獻
[1] 王鳳英.博湖縣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服務對策[J].農業災害研究,2019,9(1):80-81.
[2] 王春麗,孫爽,孫海波.簡析黑龍江省近30年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其影響[J].現代化農業,2015(12):61.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