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有效的消毒工作,應該做到一方面依據養殖場自身的實際環境制定合理的消毒方案,另一方面做好充分詳細的消毒記錄工作,做到有數據可查。這些數據包括:養殖場內所有消毒藥劑的品種、濃度、消毒方法、消毒時間、劑量等。
關鍵詞:畜禽養殖場消毒;消毒誤區;畜產品;污染
眾所周知,做好養殖場的疫病預防管理,其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消毒。雖然現在養殖場對消毒工作很重視,也在具體工作中花費了很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進行消毒,但其效果卻不太好,沒有達到有效的消毒效果。究其原因,養殖場的消毒工作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1 盲目購藥,對消毒藥物主要成分、功效和含量不清楚
部分養殖場為了省點錢,只看價格,幾乎不顧質量如何,或者聽從他人推薦,沒有自己的判斷,一方面對產品性能不了解的情況下,另一方面又不聯系本地具體情況,以致盲目購藥,甚至亂用消毒藥物,以致消毒效果較差,嚴重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對環境和畜產品造成污染,致使畜產品藥殘超標。
養殖場的從業人員應該在專業獸醫指導下,根據場內具體情況做到高標準、嚴要求、有目的地到合法經營的單位購買質量過關的消毒藥物,否則一切免談。
2 消毒藥物品種少被長時間使用
有些養殖場在使用某一品牌消毒藥物時,發現其消毒效果不錯,就武斷地決定將這個品牌的消毒藥物指定為專用消毒藥,但需要指出的是,消毒藥劑需要化學制劑,長期單一使用會讓病原產生耐藥性,其消毒性能會相應降低,進而造成藥物殘留過多,影響畜產品質量。所以在生產實踐中,要注意根據情況不同進行不同品牌消毒藥物的輪換使用。
3 養殖場選擇的消毒方法不得當
部分養殖場消毒方法不當,在預防性消毒、環境消毒、禽畜消毒、進雛前消毒、終末消毒和發生疾病時的消毒,均用噴灑方式消毒,他們覺得這樣簡單易操作、省事,殊不知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4 配制消毒藥不科學,具體消毒時超量和超范圍使用消毒藥
剛買來的化學消毒藥品,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配制相應的濃度,然后才可以進行消毒。但有些養殖場無視化學消毒藥劑在規格、劑型、含量上的不同,為了效果直接快速有效,錯誤地超量使用消毒藥劑,到最后甚至會產生毒害的副作用。
有的消毒人員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消毒藥劑混合使用,造成拮抗現象,消毒效果也明顯降低,嚴重的甚至有毒害作用。還有的為了圖方便,不看說明書,將消毒藥大量配制,并多次使用,這樣做的結果肯定是不行的。
5 消毒工作缺乏科學考量
消毒和清潔衛生應同時進行,避免因污物覆蓋在消毒物上阻礙消毒藥劑作用于病原體,達不到有效的消毒作用。但確實有這樣的養殖場存在,他們重視消毒工作,卻無視環境的清潔衛生。不過也不能先清理污物再消毒,像圈舍的雞屎、豬糞便等,如果有病菌存在,盲目清理,易造成病原體擴散,造成新的污染。所以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先用稀釋好的消毒藥劑直接消毒,等藥物作用一段時間后,再清理污染物,最后再次用消毒劑消毒一次即可,科學有序,消毒效果棒。
6 消毒工作不夠全面
消毒工作要全面,不僅要對養殖場內進行嚴格的消毒,還要對過往的人員、車輛、貨品的進出等及時消毒,這樣才能保證養殖場內良好的消毒效果。不能只是在進出口設置消毒槽,對進出的人員、車輛和貨品等也沒有進行徹底消毒。有的養殖場,消毒槽內的消毒藥都揮發掉了,也沒有及時更換,完全忽視了這方面的消毒工作,有的甚至讓專門收購販賣死畜禽的商販隨意進出而不消毒,極有可能造成疫情傳播,引發嚴重的后果。
7 消毒工作無規律、無記錄
科學有效的消毒工作,應該做到一方面依據養殖場自身的實際環境制定合理的消毒方案,另一方面做好充分詳細的消毒記錄工作,做到有數據可查。這些數據包括:養殖場內所有消毒藥劑的品種、濃度、消毒方法、消毒時間、劑量等。
一些養殖場在做消毒工作時,沒有職業操守,完全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有的三分鐘熱度也只是為了敷衍上級檢查。部分員工對近期消毒液品種、濃度、消毒方法幾乎不清楚,更說不出所以然。如此沒規律,毫無科學操作的消毒工作,很可能造成養殖場內疫情的發生和傳播。
8 只注重養殖區的消毒,忽略了生活區的消毒
有些養殖場消毒工作不注重細節,草草了事。很多時候只對養殖區的棚舍、飼養工具和周邊環境消毒,但養殖場人員的生活區域有生活垃圾、雜草叢生,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如果這里不進行消毒,對養殖區的畜禽也會造成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不可消極面對。因此,消毒工作細節要注意,每個區域都不能忽視,不能留死角。
最后,建議養殖場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條件制定一個科學、合理、有效的消毒程序,選用由正規廠商生產的合格消毒藥物。對待消毒工作要專業、科學、謹慎,在掌握好消毒方法的同時,力避誤區。大的疫情不會出現并有好的經濟效益,和配套的科學技術分不開。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