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涉縣作為革命老區,是當年劉鄧大軍鏖戰太行的地方,該地區的農民對共產黨存在一種特殊的感情。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扶植下,農民目前的生活狀況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當地農民十分擁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整體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凝聚力強,這使得黨和國家的政策在這里能夠很好地實施,從而使涉縣的經濟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
引言
盡管改革開放始于農村,并且四十多年來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隨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加快,農民的問題卻越來越突出,尤其是當前農民所面臨的生活壓力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從實際出發,切實解決農民生活壓力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形式,共發放問卷720份,有效問卷回收683份,回收率94.9%。調查問卷共設計12個問題,涉及到革命老區的農村教育、醫療、農業以及農民心態等多個方面。
一、涉縣概況
涉縣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屬太行山深山區,縣域面積1509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308個行政村、464個自然村,40萬人。涉縣素有“秦晉之要沖,燕趙之名邑”之稱,涉縣山地較多,耕地較少,“八山半水分半田”是涉縣土地利用總的特點。涉縣雖地處山區,但經濟較發達,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35.9億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64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第13位。同時涉縣是革命老區,在抗戰時期因劉伯承和鄧小平運籌赤岸,八路軍一二九師鏖戰太行而名垂青史,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核心的搖籃”。
二、關于調查結果的反饋
1.教育方面:學前教育問題尤為突出
2006年,國家實行全國農村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的政策,這一政策從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然而,隨著入學人數減少和教育觀念的更新,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
在關于教育方面的壓力問題的反饋中,有52.3%的人反饋壓力非常大,33.7%的人反饋壓力一般,10%的人反饋壓力較小,4%的人反饋無壓力。然而當以不同年齡段分析該方面問題時,在20~30這個年齡段的人當中,有76%的人回答壓力非常大,而在30~40這個年齡段的人當中,有61%的人回答壓力一般。
通過深入訪談發現,20~30歲這一年齡段父母所說的壓力非常大,原因并非僅僅指花銷方面,更多的是孩子正處于年幼階段,這些年輕的父母越來越感受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而目前鄉村的教育水平卻跟不上。有的鄉(鎮)只有少數幾所民辦幼兒園,也大多只起到看護孩子的作用,對幼兒學前教育方面的作用很小。若想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學前教育,就需要將孩子送往縣城,這對于山區的農民又特別不方便。因此在調查中關于教育壓力問題產生的原因一欄中,往往會出現“自己不會教育”、“村里學校不好”等字眼。由此反映出,目前農村的學前教育仍存在一些的問題。
2.醫療方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宣傳力度有待加強,醫療機構需要提高公信力
關于醫療方面的生活壓力的調查中,有62%左右的人回答壓力非常大。這與筆者的想象有一定的差距。筆者認為國家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農民應該對醫療方面感到壓力不大。
通過深度訪談,筆者發現了以下問題。有些村民對新農合抱有消極態度,原因如下:其一,農民對報銷醫療費用的途徑不熟悉,部分村民認為報銷醫療費用的程序復雜,有的甚至需要“走后門”。通過調查,筆者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其實整個新農合的過程,從申辦醫療保險到入院治病,直至最后報銷醫療費用都非常的簡便。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對于新農合的宣傳力度不夠。其二,農民對定點醫院的醫療服務不信任。其不信任主要表現為村民認為這些醫院存在“小病大治”的現象。部分醫療機構存在的“亂檢查、亂用藥、亂收費”等現象,也造成了部分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積極性不高。
此外,部分村民反映,新農合不能直接在異地使用,這也造成了他們使用上的不方便。涉縣地處山區,土地貧瘠,因此有很多人在外打工,而這部分人,在看病就醫方面的壓力就會很大。筆者了解到,新農合當前是由縣(市)一級統籌的,但可以通過手續交接在異地使用。然而,辦理交接手續的過程較為繁瑣,部分村民不知如何辦理,更有一些村民不知道有這樣的政策,再加上農民工的流動性以及看病的即時性,使這部分農民在生病時,不會選擇回家治病,而是選擇就近治療,這樣就使他們沒有很好地享受到新農合為他們帶來的好處。
3.農業方面:經濟作物收入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農用物資成本高導致農民壓力較大
在此次調查中,調研員重點調查了當地農民農產品收入的情況。在對關于農產品收購價格方面調查時,有51%的村民回答壓力較小。通過筆者的詢問以及與其他調查隊員的交流,明白了其中的緣由。當地政府通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積極推廣種植經濟作物,如涉縣有“三珍”—核桃、花椒、柿子;另外,又如河南店鎮的石崗村在基層黨支部的帶領下大力發展種植無公害蔬菜。這些經濟作物的市場需求量很大,而且收購價格也很高,使部分百姓覺得他們的農產品十分容易銷售。然而在回答關于“農業生產成本的壓力有多大?”時有64% 的村民選擇壓力非常大。通過調查了解到,這與當前的物價不斷上漲有關,如與農產品生產成本有著緊密關系的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農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直接降低了農民種地的收益,降低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4.心態方面:革命老區農民心態普遍較好,受地域文化影響較大
此次調查,還重點關注了革命老區農民的心理狀態。調查表中有調查農民“您覺得您當前的心理壓力大嗎?”的問題,結果在近700份的調查問卷中只有38份問卷的調查結果為“較大”。從結果來看,當地農民的心理狀態普遍較好,原因如下:
近年來,涉縣縣委、縣政府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著力推進工業生態化、農業現代化、服務產業化、城鄉一體化,更加注重解放思想,更加注重社會和諧,更加注重黨的建設,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先后榮獲全國文明縣城、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教育工作先進縣、中國特色魅力百強縣、全國雙擁模范縣“四連冠”、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等30余項國家級榮譽稱號。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第13位。連續五次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2011年,該縣農民人均純收入6064元,農民的經濟狀況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涉縣作為革命老區,是當年劉鄧大軍鏖戰太行的地方,該地區的農民對共產黨存在一種特殊的感情。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扶植下,農民目前的生活狀況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當地農民十分擁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整體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凝聚力強,這使得黨和國家的政策在這里能夠很好地實施,從而使涉縣的經濟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
三、關于問題的幾點建議
筆者根據當地調查研究的結果,以及對一些突出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學前教育事業需要大力支持
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著力點之一,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十分重視學前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新一代年輕父母越來越感覺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但基層的學前教育事業仍然十分薄弱。筆者認為,農村學前教育事業仍需得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改善基層學前教育的狀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1加大對農村學前教育的投入,要有經費保障。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建議建立以公共財政為支撐的學前教育投入保障機制,設立學前教育專項資金并單獨列支。
1.2積極推進各級幼兒園建設,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幼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在加強公辦幼兒園建設的同時,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提高民辦幼兒園的教學水平,提高幼師待遇,廣泛吸納人才,穩定幼師隊伍。
1.3對于部分偏遠山區,可以實行設立農村“早教點”的方法,即組織專業老師定期以“流動走教”的形式對偏遠山區的孩子進行學前教育。設立農村早教點是一種針對農村實際,適合偏遠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的模式,如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云南省尋甸縣在尋甸縣聯合開展的試點項目便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切實解決農民工參保困難的問題
2.1加強宣傳力度,組織人員下鄉開展新農合專項宣傳活動,散發傳單、宣傳手冊等,廣泛宣傳、解釋新農合的有關政策。還可從村中選出部分村民代表,定點集中接受宣傳,使部分人首先徹底明白政策,進而推廣到全村,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信任問題。
2.2針對部分醫療機構的“亂檢查、亂用藥、亂收費”三亂現象,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對收費標準、藥物價格、診療項目等進行審查,并進一步公示、公開。對醫療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思想素質。對部分違規的人員進行嚴厲處置。此外,鼓勵并引導民營、私營醫療服務機構從事醫療保險醫療服務,在醫療服務之中引入市場機制,在醫療機構間形成競爭機制。
2.3建議在每個定點醫療機構設立醫療保險專管員和“全面提醒制度”,從患者入院的第一天起,由醫療保險專管員告訴參保人有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信息,讓參加新農合醫療保險的農民花錢花得放心。
2.4針對農民工游離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保護網”之外,建議首先要提高統籌層次,擴大覆蓋面積,打破地域限制。其次可以建立農民工醫療救助制度。農民工享受當地醫療保險,以有勞動關系為前提,如果農民工與所在的企業有勞動關系,則可以由企業為農民工辦理當地的醫療保險,享受當地的醫療保險政策。
3.降低農用物資成本,提高農業補助力度
3.1穩定與農產品生產相關的物價,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農民是一個低收入的群體,他們的生活來源中,農業收入仍然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農業生產資料成本較高,會影響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也將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為此筆者建議政府應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穩定與農產品生產相關的物價,使農民進一步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3.2落實好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等政策,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標準,加大農業補助力度,調動廣大農民種地的積極性,農業的問題解決好了,其它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總結
涉縣作為革命老區,調查當地農民的壓力對了解當前農民所面臨的生活壓力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通過本次調查可知,我們發現大部分農民能夠安居樂業,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隨著社會發展而產生的新問題。切實解決好這些問題,將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涉縣農民壓力指數
參考文獻:
[1]溫家寶.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若干重大問題,求是, 2011年,21期.
[2]孫為平,郭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調研報告,經濟研究導報,2010年,16期.
[3]河北省衛生廳.河北省省市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開展即時結報工作的實施辦法,2009年8月.
[4]李輝,單永花.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民壓力來源現狀調查研究,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05期.
[5]朱有志,方向新.農民關注的拾大問題:湖南農村調查報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6]陳友華,杜駿飛.中國名村調查報告,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7年1月.
[7]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民生之路:惠及13億人的基本公共服務,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年5月.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