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就漢壽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如何圍繞中央一號文件要求,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開產了調研,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環湖強縣建言獻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現代農業農村政策農業生產效益農村環境改善
一、我縣鄉村發展現狀
1. 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一是產業發展構建新格局。全縣突出發展五大產業。優質稻米產業上,去年面積142.3萬畝,實現“十七年連增”。生態蔬菜產業上,新增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3個,是“湖南省放心菜生產基地”和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之一。特色養殖產業上,龍陽土豬年出欄生豬100萬頭以上;起水水產品9萬噸;穩定生態甲魚7萬畝,“漢壽甲魚”獲得“第三道湘菜"評選特金獎、入選湖南省“十大特色農產品品牌”、列入省“一縣一特”名錄。現代林業產業上,建成高產油茶基地26萬畝、花卉苗木5萬畝,實施綠化龍陽三年行動,完成農田林網2942.5畝,創建綠色庭院示范戶1437戶。鄉村旅游產業上,清水湖旅游度假區、西洞庭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竹海國家森林公園、息風湖國家濕地公園、洞庭花海等鄉村休閑文化旅游景點形成特色。
二是強農行動取得新成效。品牌強農上,突出打造“漢壽甲魚”“漢壽玉臂藕”2個地標產品和區域公共品牌,認證綠色食品26個,注冊農產品商標56個。特色強農上,創建了1個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1個市級蔬菜產業示范園、認定8個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12家、市級30家。質量強農上,順利通過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驗收,縣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獲得“雙認證”。產業融合強農上,成功入圍第二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成集農文、農旅、農商、產城融合于一體的漢壽蔬菜主題公園;創建全國電子商務示范縣,農產品網銷額達1.65億元。科技強農上,制訂糧油、蔬菜、柑橘、甲魚、生豬等技術規范、操作規程32個,其中18個升級為省市級標準規范;推廣高效農業技術10項,認定新型技術專利7項;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58.9萬畝,全程機械化水平達80%以上。開放強農上,培育農產品出口創匯企業4家,出口創匯近1億美元;成功舉辦五屆漢壽蔬菜節,累計簽約近百億元。
2. 鄉村振興高品位推進。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是示范片區有了新氣象。按照市委“9+4”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的部署,德漢大道鄉村振興示范片初見成效,7個重點村打造出了“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二是美麗鄉村有了新亮點。聶家橋鄉建成省級全域示范鄉,小南湖、軍劉等建成省級示范村。三是人居環境有了新改善。全縣農村生活垃圾總量同比已控制在負增長狀態(-0.9%),問題廁所全面整改。
3. 農村政策高水平落實。一是政策落實呈現新進展。“三無”船舶處置工作全省領先,禁捕退捕工作獲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鄉村振興、河湖長制等工作獲得市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省脫貧攻堅績效實地考核為滿分。二是試點示范展現新風貌。獲評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出口豬肉質量安全示范區”“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示范縣”,全省唯一的甲魚標準化養殖試點示范縣。三是改革創新贏得新肯定。我縣的“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快現代化步伐”“調整種養結構、發展言色農業”“發展農村電商、實現災后增收”“綠化龍陽三年行動”等經驗先后在全省推介。農村改革省市領先,縣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入選國省改革創新案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 農業生產效益難增。一是農業基礎不硬。全縣還有65萬畝中低產田,塘和排灌渠道淤塞、機耕道建設滯后等仍然是農業生產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二是農業大而不強。糧油、畜禽、水產等大宗農產品面積大、產量高,但加工轉化率低,缺乏大的龍頭引領。三是農業品牌不響。甲魚、油茶、蔬菜等特色產業效益不高、品牌不響,價格不高。
2. 農村環境亟待改善。一是農民期盼完善基礎設施。近年來,我縣雖然加大了農田水利建設,但真正高標準良田不多,還有相當部分中低產田,堰塘和排灌渠道淤塞、機耕道建設滯后等仍然是農業生產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二是農民期盼傾斜扶持政策。希望在控制自然災害損失的同時,根據農民減收情況,制訂較為合理的惠農政策和補貼政策,積極調整農產品價格、合理協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轉移自然災害造成農民減收的風險。三是農民期盼改善農村環境。比如示范村、扶貧村建設,希望短時間內讓面貌有所改觀,但待建的項目多,可以運作和調度的項目有限,加上財政的引導資金不夠,遠遠不能滿足示范村、扶貧村的需要。
3. 農村改革任務艱巨。一是涉農項目難以整合。現代農業對整合涉農項目資金捆綁投入的需求日漸突出,特別是在現代農業示范區、特色產業專業園上,項目的支持力度明顯不夠。二是農技人才急需更新。這幾年,我縣農技推廣系統通過招聘等措施,引進了一些技術人員,但由于人員結構老化,需要有計劃的引進農技人才,補充“新鮮”血液,增強農技推廣活力。三是鄉村振興有待加力。群眾期望高,主動參與少,大都是鄉村兩級組織在作為、干部在動手,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主動參與、互相監督的風氣還沒有形成。
三、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思考
1. 牢牢把握一條主線。一是持續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片。突出建設德漢大道鄉村振興示范片“一線、三環、四節點、五產業”,打造“德漢大道田園風光示范帶",爭創全市優秀鄉村振興小范片。二是持續創建全域美麗鄉村。抓好1個省級、2至3個市級、10個縣級示范村創建。三是持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推進“一規一拆二改三清四化”。
2. 突出抓好三大產業。一是穩定糧食生產。堅決扛穩糧食生產政治責任,積極爭創全國、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繼續爭創“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縣。二是提升甲魚產業。以特科所為依托建立一個500畝中華鱉親本提純種苗繁育、九肋鱉選育培育基地,充分利用珍珠退養水面打造一批甲魚生態養殖示范園。大力發展“魚鱉混養"、“稻鱉共生”等生產模式;充分利用甲魚地理標志和“第三道湘菜”的影響力,大力推廣科普教育、種苗繁育、生態養殖、深度加工、冷鏈物流、市場營銷等全產業鏈經濟。三是發展蔬菜生產。穩定蔬菜播面45萬畝,漢壽蔬菜產業園爭創國家級蔬菜標準園、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爭創國家級標準化生產基地縣。
3. 切實開展五大行動。一是“六大強農”行動。緊跟全省“六大強農”行動和市委市政府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確保全面完成各項任務指標。大力實施“三品”工程,發展精細農業,年內新增“兩品一標”3個以上、省著名商標或名牌產品1個以上。二是農田建設行動。推進以新建渠道及附屬建筑、機耕道、高效節水灌溉、山塘整修、泵站、攔水壩為主要內容的8.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三是政策落實行動。扎實推進惠農保障政策落實,全面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產業興旺與生態宜居的有機結合、鄉風文明與治理有效的有序推進。四是責任落實行動。圍繞市委農業農村工作“十個講清楚”,轉變作風、創新方法,全面落實“十個講清楚”的整改工作責任。五是創優爭先行動。穩定全國糧油生產大縣、優質農產品基地縣、蔬菜生產重點縣等地位,保住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等牌子,確保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綜合考核先進縣的地位不動搖,確保年度農業農村工作目標任務的全面實現。
推薦閱讀:如何推進農村小學校園足球的策略研究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