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區地處皖南山區,是安徽省重點林業區縣之一,也是中國名茶之鄉。全區土地總面積16.33萬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3.62萬hm2,占總面積的83.4%;全區茶葉面積0.41萬hm2,盛產全國10大名茶之中“太平猴魁”和“黃山毛峰”2大名茶。本文是一篇農業科技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黃山區茶園主要套栽樹種與栽植技術。
摘 要:該文介紹了黃山區茶園地中主要套栽的樹種、栽植技術和對茶園的影響。對保護茶園生態環境、提高茶葉品質和多種經營效益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健詞:茶園,套栽樹種,栽植技術,黃山區
近年來,隨著名茶價格較快上漲,黃山區林農種茶積極性也較大提高,毀林種茶、陡坡地種茶和盲目大面積擴園種茶時有發生;部分茶葉產區生態環境遭受較大破壞,不僅茶樹病蟲害增多,茶葉品質下降,局部地區還引發了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為保護茶葉產區生態環境和黃山區茶葉品牌,黃山區林業局積極引導茶農開展茶園植樹和林下種茶活動,使黃山區茶產業可持續發展。下面就黃山區茶園套栽的主要樹種與栽植技術分述如下:
1 套栽樹種和單一栽植
1.1 山蒼子(Litsea cubeba)
1.1.1 生物學特性 樟科木姜子屬落葉小喬木,雌雄異株,喜光稍耐蔭,淺根性,主側根發達,萌芽性強。山蒼子為我國特有的香料植物之一,其果實提取的山蒼子油是制作高級香精的重要原料,枝葉均具有芳香味,搓之有樟腦味。山蒼子根、莖、葉、及果實均可入藥,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其花黃色,花期3至4月,具特有芳香。山蒼子廣泛生長分布于在黃山區山嶺間的林緣、疏林地、灌叢和路邊。
1.1.2 對茶園的影響 茶園栽植山蒼子,其特殊氣味,能驅避茶樹一些害蟲,減少茶樹病蟲害的發生;其花期與茶樹春季生長初期相近,茶樹葉片能吸收其特有的香氣,能為茶葉增強自然芳香,是培育花香型茶葉的茶園栽培優良樹種,適宜栽植在培育高檔茶、品牌茶的茶園地中。茶園栽植山蒼子樹后,蟲病害減少,茶葉芳香味增強較明顯。
1.1.3 栽植技術 在茶園栽植山蒼子,易采取移苗栽植。先行在10月至12月份在茶園挖好穴,挖穴選擇在茶園空地處,穴分布相對均勻,穴規格為40cm×40cm×50cm,并在穴中施入適量基肥。在翌年2~3月份,選擇選擇雨后陰天或無風晴天,挖取1~2a生培育的健壯苗木(也可在山嶺生長較多地適量挖取1~2a生野生苗),挖取時盡量不要傷根,多帶宿土,隨挖隨運隨栽,每667m2茶園可栽植50~60株左右。如采摘山蒼子果實獲取經濟收入的,應注意雌雄株配置,每667m2栽植雄株3~4株,栽植后做好松土除草等撫育管理。
1.2 江南榿木(Alnus trabeculosa)
1.2.1 生物學特性 樺木科榿木屬落葉喬木,百姓俗稱“水冬瓜”。江南榿木生長快,根系發達,具有根瘤的菌根,為非豆科優良的固氮樹種,固氮能力強,能保土固肥;葉片產量高,含氮豐富,是天然有機肥;葉片還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治療濕疹、蕁麻疹;木材制作膠合板、造紙、家具等用材。
1.2.2 對茶園的影響 茶園栽植江南榿木,能有效緩解茶園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樹木含水量高,能增加茶園濕度,增強茶園抗旱能力。江南榿木是茶園固土增肥、抗旱保濕的優良樹種,是茶樹較好的鄉土伴生樹種。適宜栽植在坡度較陡、水土流失較重、土壤質地較干燥的茶園。
1.2.3 栽植技術 9~11月份,在茶園空地處挖好穴,穴分布相對均勻,規格不少于50cm×50cm×60cm,并酌情在穴中施入適量的磷鉀基肥,與土拌均,并覆土。江南榿木萌動較早,為此栽植宜早不宜遲,在翌年1~2月份,選取根莖粗壯、無病蟲害的1a生苗木進行栽植,每667m2栽植25~30株左右。栽植后做好松土除草等撫育管理工作。
1.3 光皮樺(Betula luminfera)
1.3.1 生物學特性 樺木科樺木屬落葉喬木,喜光,根系發達,生長快、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土壤,在黃山區常與櫟類、楓香等闊葉樹種混生。光皮樺樹干修直,木材為淡黃色或淡紅褐色,材質細致堅韌,不翹不裂,是軍工、航空、家具和室內裝飾的優良用材。光皮樺樹皮富含芳香油,提煉可用于制作化妝品和食品添加劑;其樹葉腐爛快,可有效改良土壤。
1.3.2 對茶園影響 茶園栽植光皮樺,其樹皮所散發的芳香氣味可增加茶葉的清香氣;樹葉腐爛分解快(當年即腐爛),可增加茶園有機肥,改良茶園土壤;光皮樺側根發達,可為茶園固土保壤。光皮樺適宜栽植在坡度較陡、水土易流失、茶樹散狀生長分布的茶園地中。
1.3.3 栽植技術 在3月份栽植前的2~3個月前進行挖穴,挖穴選擇在茶園空地處,分布相對均勻,規格一般不少于50cm×50cm×60cm,穴中施入適量復合肥作為基肥,與土拌均,并覆土5cm以上。在3月份雨天栽植為好,選擇1~2a生根莖粗壯發達、無病蟲害的苗木進行栽植。栽植時做到根系舒展,深淺適當,每667m2栽植25~30株左右。栽植后做好松土除草等撫育管護。
1.4 香榧(Torreya grandis) 香榧為黃山區鄉土樹種,在新明樵山、焦村、郭村等地呈群狀分布或與闊葉樹種伴生。近年來受市場經濟利益驅動,香榧在黃山區得到廣泛人工造林栽培。
1.4.1 生物學特性 紅豆杉科榧屬常綠喬木,雌雄異株,系第三紀孑遺植物,我國特產。香榧為淺根廣根性樹種,側須根發達,固土涵水能力強;香榧對土壤要求不高,在通透性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沙壤土、石灰質風化土、以及裸露的巖石縫中均能生長。香榧種子因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具有香酥松脆的口味而成為干果中的珍品,近年來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經濟價值較高。香榧假種皮含有醇、酮、醛、烯等20多種芳香成分,是提取高級芳香油和浸膏的天然優質原料。 1.4.2 對茶園影響 茶園栽植香榧,可固土保水,緩解茶園水土流失;香榧種皮所含芳香氣味可增加茶葉一定的香氣;香榧與茶樹均喜生長在海拔較高、云霧彌漫的山嶺,兩者均為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茶榧復合栽植經營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使用率和產出率。香榧適宜栽植在海拔較高、巖石相對較多以及石灰巖發育土壤的茶園地中。
1.4.3 栽植技術 10~12月份,在茶園選擇空地處(可適當挖除部分茶樹)進行挖穴整地,穴規格不少于60cm×60cm×50cm,在穴中施入腐熟的有機肥料,每667m2挖分布較均勻的植栽穴15~20個左右。翌年2~3月份的春季,選擇“2+2”以上的優良無性系(如細榧、米榧等)的嫁接營養苗栽植為好,栽植應淺栽;香榧雌雄異株,栽植時根據地形和風向配置3%~5%的授粉雄株;栽后用小木條、竹條搭設保護框,以免茶葉采摘、撫育時踩踏,夏季在保護框上加蓋遮陰網。香榧苗相對比較嬌嫩,生長較慢,為此要切實做好除草撫育、施肥、修剪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1.5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1.5.1 生物學特性 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為我國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油茶喜陽光喜溫暖,怕寒冷,為軸狀深根系樹種,根系發達,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適宜生長在土層疏松、深厚的酸性土壤,不適于石塊多、偏堿和石灰巖發育成的土壤地塊。油茶種子所榨之油色清味香,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耐貯藏,為優質健康食用油。
1.5.2 對茶園影響 油茶與茶葉復合經營,可固土保肥,緩解茶園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效益。油茶適合栽植在海拔較低(黃山區一般500m以下)、向陽、土層較厚的茶園地中。
1.5.3 栽植技術 為提高復合經營的空間利用率,茶園地栽植油茶應選擇優良無性系(冠幅合理,產出率高);油茶為異花授粉植物,還應選擇多個優良無性系苗進行配置栽植。在栽植前的2~3個月前進行挖穴,挖穴盡量選擇茶園空地和土層深厚處(適當挖除部分茶樹),穴規格不少于40cm×40cm×50cm,穴中施入有機肥和適量磷肥后覆土。栽植在2月和3月初頂芽沒有萌動前,起苗時注意保護好根系,栽植時保留根系舒展,覆土踏實,每667m2栽植50株左右。栽后做好標識或做保護框,以免茶葉采摘等作業時踩壞幼苗;栽后每年須做好撫育管理、施肥修剪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2 多樹種混交栽植
在生產實際中茶園可進行多樹種混交套栽,以增加生物多樣性,更好保護茶園生態環境,發揮最佳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1)主要以保護茶園生態環境、提高茶葉品質、獲取茶葉為經濟收益的,在茶園中可套栽山蒼子、江南杞木與光皮樺,或山蒼子分別與江南杞木、光皮樺2樹種混交套栽。山蒼子對增強茶葉清香味、防治病蟲害較明顯;山蒼子為小喬木,與江南杞木、光皮樺等大喬木混交宜充分利用茶園地空間。栽植密度如2樹種混交,為各單一套栽密度的50%左右;3樹種混交為各單一套栽密度30%左右;混交方式為株間或行間混交為好。
(2)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多種經營為主要目的的,在香榧或油茶套栽的茶園地中,每667m2再行套栽20~25株的山蒼子,以提高茶葉品質,減少茶園蟲病害的發生。因香榧與油茶均為常綠的經濟林木,兩者不宜混交套栽在茶園同一地塊中。
3 套栽后期管理
茶園地栽植樹木后,結合對茶樹的撫育管理,每年做好對套栽樹木的松土除草、施肥、修剪整枝等管護工作。隨著套栽樹木的生長,可能與茶樹爭光爭肥,為此要控制好與茶樹的空地間范圍。應根據茶園生態和各自經濟收益情況,適當間伐(移植)套栽樹木或挖除部分茶樹。以經營和獲取茶葉為主要經濟收益的,套栽樹木郁閉度控制在0.30左右,一般不高于0.40;以多種經營為主的(香榧或油茶套栽),套栽樹木郁閉度控制在0.50左右,以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吳美春,施拱生,田荊祥.山蒼子的栽培與利用研究[J].浙江林學院學報,1988.
[2]唐全忠,熊建軍.光皮樺育苗與造林及管護技術[J].湖南林業科技,2010.
[3]戴文圣.香榧生長發育特點及關鍵造林技術[M].浙江林學院,2012.
農業科技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河北林果研究》前身為《河北林學院學報》,是由原河北林學院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1994年初,在中國出版貿易總公司辦理了國外總發行手續,年終被優先進入《中國科學技術期刊文摘數據庫》(英文版)(簡稱CSTA),不久又被美國CODEN中心確認國際刊名代碼.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