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農業知識》發表的一篇農業論文,(周刊)創刊于1950年,是由山東農業知識雜志社主辦的農業刊物。本刊堅持“科學、實用、及時、通俗”的辦刊宗旨,宣傳貫徹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大力報道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新經驗,為廣大農民服務,為廣大規模種植戶、養殖戶服務。榮獲華東地區最佳期刊;山東十佳期刊。
【摘 要】介紹了滁州地區水稻的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種子處理、培育壯苗、移栽、稻田保護性耕作、澆水、施肥、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獲等內容,以期為水稻在滁州地區的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安徽滁州
1品種選擇
滁州市有冬水田、兩季田,在品種選擇上要考慮氣候特點、土壤條件以及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等因素。目前,適合滁州市推廣的品種主要有岡優725、岡優182、岡優527、岡優99-14、Ⅱ優725、Ⅱ優7954、Ⅱ優162、D優527、D優363、川香優2號、富優1號等。
2種子處理
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晾曬、風選、水漂洗,并用石灰水或三環唑或甲基硫菌靈等消毒[1]。種子通過處理后,按1kg種衣劑(旱育保姆)包衣3.0~3.5kg稻種的比例,將種衣劑置于圓底容器中,然后將浸濕的稻種慢慢加入容器內進行滾動包衣,邊加邊攪拌,直到將種衣劑全部包裹在種子上為止。
3培育壯苗
選擇向陽、土壤肥沃的地塊作苗床,施足底肥、挖細、整平、澆足底水。滁州市南北氣候差異較大,4月氣溫回升不一致,播種前后差距15d左右。偏南地方在4月中旬左右播種,偏北地區在4月下旬播種。冬水田、冷浸田可采用旱育秧方式,兩季田可采用兩段育秧方式。一般日平均溫度在12℃時(滁州市一般在3月15日后)播種,均勻撒播(注意包衣種子不催芽),再均勻覆蓋1cm厚備好的細土,播種后蓋好薄膜。一般苗床地播種300kg/hm2。秧苗一葉一心期及時揭膜,揭膜噴灑1次透水。四葉期前保持床土濕潤,四葉期后實行旱育管理。秧田里秧苗要及時防治病蟲害。
4移栽
在4月底前栽完冬水田,5月下旬栽完兩季田。秧苗移栽應在本田施足底肥,以農家肥為主,配施氮、磷、鉀。移栽密度:大穂型品種18萬穴/hm2,小穂型品種密度應適當加大,達22.5萬穴/hm2,基本苗不低于135~150萬株/hm2。
5稻田保護性耕作
小麥(油菜)收割后不翻耕土壤,將秸稈均勻撒播全田,放水泡田24h以上,待田面見花水后,施足底肥,再拋栽水稻秧苗。采用兩段育秧或水育秧的秧苗,秧齡要控制在45d內,育秧期噴施多效唑2次,控制苗高,以利于拋栽后及早扎根返青[2]。
6澆水
秧苗移栽大田后,田間保持寸水返青。分蘗期采取淺水勤灌,淺水以2~4cm為宜。當分蘗苗達到高產有效穗數的80%時,開始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若冷浸冬水田應提前曬田。稻穗分化發育時停止曬田,并灌水,促進幼穗分化。抽穗揚花期保持深水,收獲前7~10d排水,有利于收獲[3]。
7施肥
對大田未施足底肥的田塊和保水保肥力差的田塊,應及時補施追肥,時間應掌握在移栽后10d左右。若追施時間太遲,易引起水稻后期猛長、貪青,成熟時間推遲。
8中耕除草
田間出現雜草時,及時采用人工除草的方法較好,這樣可以避免除草劑的污染,同時有利于疏松土壤。
9病蟲害防治
9.1水稻蟲害防治
水稻蟲害主要有薊馬、螟蟲、稻飛虱等。薊馬主要是在水稻苗期為害葉片,可用蚜虱凈等農藥防治。螟蟲在水稻苗期造成枯心,在孕抽期造成白穗,防治時應根據預測、預報和田間發生情況來防治。藥物防治主要是殺蟲單、殺蟲雙。稻飛虱主要發生在水稻抽穗后,可用蚜虱凈進行防治[4]。
9.2水稻病害防治
水稻病害主要有座蔸病、稻瘟病、紋枯病等。滁州市水稻座蔸類型主要有3種,一是冷害型。此類型是田塊土壤低溫造成的,防治方法是開溝引開冷浸水,排水曬田;二是中毒型。此類田是由于長期淹水造成氧化還原電位低或施用大量未腐熟的有機肥,使稻根中毒而影響生長發育,其對策是排水曬田,增溫增氧或增施石灰、草木灰中和毒物或流水洗毒;三是缺素型。此類田塊是缺少某些營養元素而引起生長受阻,根據水稻葉的長勢、顏色來判斷缺少某種元素,再追施該元素即可。稻瘟病防治是水稻保產的關鍵,特別是穗頸瘟防治,時間緊、技術性強,要作為水稻病蟲防治的重點,可在栽前用20%三環唑750倍液浸秧苗后再栽。發生葉瘟時用豐登或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對水噴施;穗頸瘟防治適期為水稻破口初期,防治方法與葉瘟相同。
10適時收獲
水稻成熟以9成黃時收獲較好。收獲過早,青米多,籽粒不飽滿,產量低,影響米的品質;收獲過遲,容易脫落損失或穗上發芽,特別是岡優系列品種,易產生穗萌。
參考文獻
[1] 代明武,趙宏玉,張雪梅.水稻栽培綜合增產技術要點[J].北方水稻,2009(4):44-45.
[2] 李躍東,侯守貴,林洪祥.遼寧省水稻栽培技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農業科技通訊,2009(6):5-7.
[3] 蔡炳林.稻田水漿管理的新模式[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9(8):1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