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導致我國在綠化方面的效果差強人意。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國的多項新技術都與林業育種方面相結合,這使得我國的林業產業的發展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本研究將針對我國一些新技術在林業育種方面的應用做出討論與分析。
【關鍵詞】林業育種;生物技術;轉基因 樹人論文刊發
0.前言
快速有效的提高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的基礎是通過選擇優質的幼苗品種,只有優質的品種進行生長、繁殖,才能給我們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但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通過傳統的林業育種技術,想要培育一個優質的品種要經歷的時間起碼在十年以上。對于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這種傳統的方式已經很難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各種新技術也不斷在林業產業中得到了應用。通過新技術,可以有效快速的提高林業育種的成功率和優質率。本研究將根據現有的技術和林業產業的現狀,對新技術在林業產業中的應用做詳細討論與分析。
1.傳統林業育種技術
林業資源的發展具有調節自然平衡,改善生活空氣等作用。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空氣質量不斷下降,霧霾天氣時有發生,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發展工業造成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有限,導致我國在林業產業的效果差強人意。所以我國高度重視林業產業的發展。早在20世紀40年代起,國外已經開始了林業產業的遺傳改良等工作,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林業產業中,林木品種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林業產業發展的好壞。獲得優質的林木幼苗往往需要很多年的研究、培育才能將新產品推廣。不僅經歷的繁重周期長,并且還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只有不斷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尋找更新的方向,研究更精的技術,才能保證我國林業產業獲得長足的發展。
2.新技術在林業育種方面的應用
2.1標記遺傳在林業育種方面的應用
遺傳是指父一輩的特點通過雜交等方式將這些特點中的一部分(有好有壞)遺傳給子一代,再有子一代重復上面的過程進行一代一代的遺傳。在林業產業中,研究人員通常需要品質良好,成活率高的樹木幼苗進行栽培。但是由于遺傳的不穩定性,不能保證每一株幼苗都可以繼承父一輩的優點,并且對于某一優良品質的篩選通常需要幾代進行遺傳才能找出,十分的麻煩。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科研人員通過細胞學及分子標記等技術,將分子標記作為遺傳標記,并通過標記是研究人員能快速簡單的找到相應的易識別的遺傳特性,從而加快了育種速度,提高了優質率。目前,在林業育種中使用的分子標記技術有很多種,所以在實際應用,應該結合所研究林木的遺傳基因等情況進行合理的篩選和技術的利用。
2.2組織培養技術在林業育種方面的應用
組織培養技術主要是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來培養優良種苗。組織培養技術作為林業育種的重要技術之一具有培育周期短,基因突變率高,繁殖速度快,對外界環境依賴程度低,重復性強等優點。在林業育種中主要應用于優良品種的快速繁殖和樹木的幼苗培育方面。通過相關研究人員的研究中發現,組織培養技術可以有效的克制遠緣雜交中存在的胚敗問題。并且組織培養技術培養無核品種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比如我們平時吃的無核西瓜,就是通過組織培養技術進行三倍體育種而得到。組織培養技術除了可以應用于幼苗的培育作用之外,還可以通過該技術實現脫毒苗木的生產,并獲得相應的人工種子[1]。由于部分林木要經過多代的無性繁殖,這就使得這些林木很容易收到病毒的感染,從而導致林木發生嚴重的病蟲害,從而導致林木的減少和退化,長此以往,我國的林業產業將受到嚴重的影響。通過組織培養技術,就可以改變這一現狀。在林木生長最為茂盛的部位內存在很少的病毒,將該茂盛部位的病毒進行組織培養,就可以獲得無毒植株。同樣的,人工種子的獲得并沒有接受正常的受精作用,而是人為的將植物組織在無菌的培養基上進行培育,產生大量的細胞胚體,并通過膠質將胚體包裹,形成人工種子。人工種子具有良好穩定的特性,這對于林業產業的經濟發展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