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經濟高速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經濟也不斷進行轉型,服務型經濟已經成為城市經濟轉型的突破點。會展產業由于具備低碳綠色、投入產出高的特點,對城市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會展行業呈現出了強勁的發展態勢。本文通過分析會展經濟與城市發展轉型之間的關聯,研究會展經濟與城市發展的關系。
本文源自姚樂, 輕工科技 發表時間:2021-06-08
【關鍵詞】 會展經濟;政策扶持;城市經濟
1 會展經濟
會展是展覽、會議和節事活動的總稱。會展經濟是以會展活動和會展產品交易引發的經濟活動,會展經濟是以會展產業為中心,相關產業為基礎,通過舉辦展覽、會議和節事活動,拉動產業發展的一種經濟。會展經濟作為第三產業——服務業發展到比較成熟階段產生的新興產業。會展產業是指召開各種行業會議、舉辦各類展覽展銷活動,這種活動會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會展一般分為會議和展覽兩大類,兩者相互交叉。會展經濟從內容上被分為會議與展覽兩大部分,但在實際中這兩部分相互交叉,互相結合。
2 會展經濟特點
會展經濟作為一座城市的對外窗口,解決了當前商貿流通過程中信息屏蔽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實現了最有效率的信息交換,將買方、賣方和觀眾撮合到一起,從而大大降低了信息屏蔽和不對稱成本,同時對商品品質、商家服務的親身體驗也無形之中增加了展會的用戶黏性。從交易費用理論可以看出企業對交易成本是相當重視,會展經濟作為服務平臺為交易雙方,包括會展賣方會展商和會展買方參觀者提供了信息對接的平臺,大大降低了雙方交易的成本,這其中包括了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企業通過參加展會,及時準確地獲取市場信息,同時通過會展展覽,了解消費者市場需求。會展業相對于廣告宣傳媒體,包括電視、電臺等媒體,宣傳成本較低,同時論證了交易成本對企業行為的重要性。從核心功能看,會展經濟既能夠解決商貿流通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又是一座城市的對外窗口。
會展經濟覆蓋整個第三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聯動樞紐,可以說蘊含了第三產業的四個層面,流通性、服務性、文化性和公共服務性,所有又被稱為特殊新型服務業。流通性包括了會展活動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服務性是指會展經濟服務既面向生活也面向生產,包含金融保險、旅游服務、物業管理、信息咨詢等方面;在文化性上,會展經濟的精神內核與外延影響涉及教育、文化、傳播 等眾多有助于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的事業;公共服務性上,會展經濟離不開黨政機關、社會團體的支持保障。
會展行業具有極強的產業帶動性,與其他產業有著廣泛聯系,能夠對相關產業具備前向和后向帶動作用,會展產業通過產業帶動能力推動關聯產業發展。一個成功的展會將帶來酒店賓館、餐飲、旅游和交通保險相關產業共同發展,一般來說會展產業與相關關聯產業比例超過一比九,也就意味著會展產業每創造一元產值將給關聯產業帶來九元以上收益,帶動效應明顯,因此會展產業被稱為城市經濟發展的助推劑。
在信息化數字化發達時代大背景下,城市競爭力能力體現主要取決于流量經濟的規模與速度,流量經濟主要是由資金流、信息流和科技流共同帶動。會展經濟作為經濟發展重要載體,會展以會議和展覽形式進行資金、信息和科技交換,在有形的空間和場所,促進流量經濟聚集和擴散。會展經濟的意義不僅體現在其本身創造收益,更體現在其對現代經濟的強大服務功能上。
3 發展會展經濟的條件
會展經濟對城市經濟的發展作用明顯,會展經濟產業作為城市服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它融合了眾多的行業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行業,整合了多項資源,相比傳統行業來說會展業沒有污染,效率也更高。會展產業為所在城市帶來了經濟和社會效益,地方政府希望借助發展會展經濟這種綠色高效的產業來提升城市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期望會展業能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不過會展產業的發展受到區域經濟發展影響較大,只有城市發展到一定水平才能提供會展產業所需要的基礎條件。會展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覆蓋了城市服務產業,同時會展產業離不開交通、通信、旅游、住宿餐飲、文化傳媒等行業的支持,考驗著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
發展會展經濟,離不開城市的支撐條件,會展經濟既需要城市的承載力,又依賴于經濟社會宏觀形勢。會展經濟是一項整體系統的工程,由多環節、多渠道、多因素組成。正如上文所說,會展經濟全面覆蓋了第三產業,反過來看,它的發展離不開城市公共交通、通訊通信、旅游餐飲、信息傳媒等行業的支持,同時,會展經濟也考驗著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
城市能否發展會展經濟,需要具備良好的區位優勢及便利的交通網絡,較高產業發展水平和開放程度,以及優越的城市服務功能。在會展經濟中,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資源快速流動,加之參展商和參會觀眾的流量,良好的城市地理區位和方便快捷交通網絡為會展發展帶來飛速發展,它也是城市發展會展產業的重要參考因素。
城市的產業發展水平越高、品牌效應越強,市場規模也越大,越能吸引高檔次級別參展商的加入,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城市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各種資源交換和流通層次就越高,一般來說會展產業越發達的城市,同時也是對外開放程度高的大都市。
城市具備優良的環境條件、深厚的人文歷、適宜的氣候和豐富的旅游資源,這都是吸引游客重要的條件,城市因此具備了開展會展與旅游的功能。不同城市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不同規模和特點的會展活動,國際化都市選擇國際化博覽會,區域化中心城市可以選擇專業化的會展展覽活動,中小城市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舉辦本地特性的展覽業務。
4 會展經濟對城市的促進
會展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衡量城市發展程度、開放度和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標。會展產業發展作為城市整體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需要城市提供基礎設計和服務產業的支撐,會展產業的發展又會反作用于推動城市發展。缺失城市基礎,會展產業無以立足發展。沒有會展產業,城市發展也失去了更多靈動性,會展產業在城市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4.1 相關產業具有很強帶動性
會展產業是外向性和關聯性最強的產業之一,可以培育帶動相關各種產業,直接和間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會展產業首先帶動了所在城市會展場館建設,帶動了城市建筑業、城市規劃和房地產發展;會展展覽活動產生了巨大的人流、物流效應,從而推動了城市的商業服務業的發展。參加會議會展的有相當高比例的人群是外來人群,這必然為會展舉辦城市帶來賓館、交通、餐飲的收益。舉辦一次大型有影響力的會展活動,必然需要調動物流交通、通信通訊綜合配套設施支持,這對城市綜合能力提升具有很強的刺激作用。
會展產業整體利潤率超過10%以上,投入產出效益明顯,會展產業對城市就業也具備極強拉動效應,據統計資料可以看出,每10平米會展展覽面積就可以產出一個就業崗位,由于會展產業聯動帶動效應,每一個會展崗位聯動6個以上崗位,會展產業發展帶動其它產業發展,增加了其它產業就業機會,緩解了城市就業壓力。
4.2 優化城市產業結構
會展產業作為銜接城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重要粘結劑,產生了強大的集聚效應。會展產業從第三產業角度看,居于產業的前沿位置,高效整合整個產業鏈,從而促使城市整個產業鏈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發展轉型,帶動城市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會展產業的發展一般都是立足于城市優勢產業,城市優勢產業與會展產業相互作用,良性循環促進城市發展,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
會展產業與城市發展緊密結合,需要將會展產業發展方向與所在城市發展戰略緊緊相結合。城市整體發展戰略,需要根據城市的地理位置、歷史發展、文化經濟進行設計,會展產業需要與城市發展戰略緊密相結合。
會展產業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會展業的發展依托于所在城市的整體基本建設,這就要求展會所在城市需要具備全面的交通設施、餐飲住宿、旅游娛樂等設施,這就為促進所在城市的公共交通、展覽場館、道路交通,城市基礎設施、市容市貌等建設起到推動作用,從而帶動城市整體市容設施的改變。
4.3 提高城市服務產業升級
會展產業涉及到餐飲、交通、賓館等十幾個產業,需要城市具備完善的交通網絡,完備的會展展館產所,發達的信息網絡和齊全的服務設施。會展的承辦也是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的體現,提升城市服務競爭力,也是會展產業發展與城市共同發展的雙贏體現。
會展產業為城市各項產業帶來各種商機,可以為服務產業的企業提供了一體化整體平臺,展商和用戶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無縫對接,了解展商和用戶雙方的供需信息,在一些會展會議、會展展覽會和博覽會上展商和客戶可以簽署相應的采購合同、投資合作意向書,加快交易合作進程。一個城市的會展產業對所在城市自身核心優勢產業具備很強的推動作用,它們之間能夠形成良性的互動循環發展,城市會展產業經濟能夠推動城市核心優勢產業發展,而優勢產業的發展也能反過來增強該市會展業的整體影響力,從而促使城市總體經濟實力的提高。
4.4 提高城市形象
會展產業通過舉辦高層次高檔次的會展活動,尤其是國際影響力比較大的會展活動,對于舉辦會展的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人文旅游有了極強的宣傳,會展產業對于提升城市知名度起到重要作用,同時還能為城市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會展產業作為服務產業重要部分,其利潤率較高,它不僅能給城市帶來場地租金、會展搭建費、會展展覽廣告費、物流費等直接的經濟收入,還給賓館酒店、旅游交通等諸多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會展產業可以帶動人們在交通運輸交通、住宿餐飲、休閑購物、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服務產業消費。對舉辦城市而言,國際會議、國際博覽展覽活動可以為所在城市帶來不言而喻的發展機會,提高城市經濟社會實力,提升城市整體經貿合作能力,對城市科教文衛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會展產業發展離不開城市的基礎建設,從而能改善城市整體形象,帶動城市國際化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繼而影響城市的整體發展競爭水平。
5 結論與展望
會展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息息相關,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展產業發展會更加活躍。會展產業作為才不會受制于人,學生要當下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才能把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報效祖國的夢想。
3.6 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手段和方法
如何增強課程思政的效果,把課堂教學氣氛和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教研室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進行了探討和實踐。除了傳統的講授法外,還廣泛地采用了案例法、討論法、翻轉課堂等方法,學生可以在課堂通過情景模擬、角色體驗,就課程內容和思政元素展開熱烈的討論、匯報,學生既讓加深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又明辨了是非,尤其是牽涉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等思政方面的討論中,通過思想互動、觀點碰撞,激濁揚清,能夯實理想信念之基,把道理講明講透。例如在通信電子線路課程的講解中,如何提高電子設備的質量時,大家各自展開了討論、發言,除了從器件、設計等技術方面以外,大家講的最多的是工匠精神、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術操守,通過討論、辨析,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擔當精神,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操守,堅守了學生的職業道德底線。
4 結束語
以開展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思政為出發點,通過走訪調研,分析、歸納了課程思政的內涵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剖析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難點,結合學校、學院和教研室情況,開展了專業課課程思政的探索和實踐,可以為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使專業課程能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人才培養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