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消費和生產豬肉的大國,豬肉在中國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豬肉價格在近年來波動幅度較大,如果超過既定范圍,整個行業的穩定發展就會受到影響,與此同時,也會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豬肉市場價格是彰顯生產和消費豬肉情況的關鍵指標,其波動有規律可循,受到市場供求規律的影響,中國豬肉價格波動是周期性的。近年來豬肉價格拉長了波動周期,增大了波動幅度,極大地影響養豬戶和養殖企業,也會對居民生活消費與宏觀經濟政策產生影響。
本文源自價格月刊 發表時間:2021-03-11《價格月刊》是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價格月刊雜志社編輯出版、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經濟類雜志。它以探索市場價格理論、指導價格工作實踐,辟有“熱點聚焦”、“發展縱橫”、“改革探索”、“價格天地”、“商務貿易”、“市場營銷”、“物流管理”、“放眼海外”、“觀察思考”等欄目。
【關鍵詞】豬肉價格;價格變動;穩定對策
年來生豬價格波動較大,2016年5月,生豬價格每千克達20.45元,之后一個時期持續出現下降。2018年5月,生豬價格每千克降到10.57元。2019年生豬價格之所以會出現大的波動,主要是因為非洲豬瘟疫情所致。生豬價格的變化和養豬戶的經濟收益有緊密聯系,也會影響群眾的飲食。而各種因素都會影響生豬價格的變動,對影響中國生豬價格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對策建議,有利于促進中國生豬市場的穩定發展。
一、豬肉價格影響因素分析
(一)定性分析
1.存欄量與出欄量
存欄量是指養殖場內圈養某種動物物種的數量;出欄量是指某種動物物種可以供應到消費市場的數量。通過數據分析可知,中國生豬存欄量比其他國家要高得多,生豬存欄量近年來高達歐盟的3倍左右,相較于排名位居前列的德國而言,是其大概的20倍,由此可知,中國生豬具有較大產量,2000年之后,中國生豬年出欄量一直都在提高,其中,存欄量在2012年達到峰值,達到47592萬頭。從數量來分析,生豬年出欄量要比年存欄量多大概2萬頭。常理來講,市場的供應量受到生豬出欄量的影響。當生豬增加出欄量之后,也會增加市場的供應,價格相應會降低。
2.仔豬價格
仔豬也叫豬崽,是指月齡不超過兩個月,體重不超過30kg的小豬。一般飼養大概4個月,就能夠在市場中銷售。仔豬價格變化會對生豬價格變化產生影響,2006年6月,仔豬價格每千克為6.84元,是2000年之后的較低價,而這時的生豬價格也較低。2016年5月,仔豬價格每千克高達50元,而這時生豬價格每千克也高達20元。通過兩組歷史數據的比較和分析能夠了解到,仔豬價格和生豬價格的變化基本一致;從價格波動幅度來分析,仔豬價格遠高于生豬價格。
3.牛肉價格
作為豬肉的替代品,牛肉價格的變化會對生豬價格的變化產生影響,2000—2018年,牛肉價格一直都在上漲,上漲幅度較大的是2007—2008年和2012—2013年,而2000年至今,生豬價格總體是一直在上漲。2007年5月,牛肉價格的漲幅要比豬肉價格高得多。2014年之后,牛肉和豬肉價格的變化越來越相符。從消費基數來分析,2003年牛肉的消費量是541萬噸,2017年牛肉的消費量為800萬噸,增幅為32%,但牛肉的消費量比豬肉還是要少得多。2014年之間,中國生豬消費量每年都在下降,在這一過程中,牛肉的消費量每年都是增長的,這表明近年來群眾對于牛肉類食品有著更強的消費偏好。
4.飼料成本價格
生豬詞料成本主要包含作物、干草、豆粕、大麥、玉米等。對比豆粕和玉米這兩種詞料與生豬的價格可以發現,生豬價格的波動和玉米價格的變化基本相符。在喂養生豬時,消費玉米的量比消費豆粕的量要大。因此,生豬價格波動和玉米價格波動更為接近。
5.生豬進出口量
2014年,中國豬肉的出口量為9.2萬噸,之后持續降低,其中,2018年出口量僅為4.18萬噸,同比下降20%;而2014年的進口量從56.43萬噸增至2016年的162.03萬噸,2年內增幅高達187.13%。最近兩年稍微降低,中國生豬進口量基數相較于出口量基數要大得多,最近十年,每年出口量都沒達到10萬噸,這些表明中國對豬肉的需求非常大,而且進口增加、出口減少。
6.居民可支配收人
居民可支配收人是指居民能夠支配的收入,是居民儲蓄和消費的綜合體現。全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較大,但各省份居民的可支配收人差別還是較大。如一線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夠達到6萬元,而像西藏、甘肅、云南、青海等地的居民可支配收人約2萬元。豬肉作為生活中關鍵的食材,其價格上漲時,高收入人群購買豬肉時不會有任何猶豫,但低收人人群的購買量可能會減少,甚至不會購買,這種不平衡可能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7.生豬疫情
生豬疫情會嚴重影響生豬市場和生豬產業。“非典”疫情在2003年發生時,生豬市場和畜牧業市場都受到了嚴重沖擊。國內居民十分恐懼,他們不敢購買肉類產品,肉類產品在國內的流通也受到了限制,減少了供應量。這無疑挫傷了畜牧業養殖戶的積極性,生豬存欄量大大降低當“非典”疫情緩解后,市場上增加了對生豬的需求,短期內,生豬存欄量無法滿足群眾的需求,生豬價格短期漲幅較大。除了疫情的影響,自然災害和天氣也會影響生豬產業,例如,2008年,四川地震和南方冰凍雨雪災害,都會對生豬產業的發展產生影響,豬肉價格自然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8.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貨幣的需求量小于貨幣的供給量,短期內,大部分商品都會漲價。研究表明,中國歷次出現通貨膨脹時,商品價格相應都會上漲。而作為中國居民主要消費的肉類食品,豬肉價格也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相關數據表明,通貨膨脹率的變化和生豬價格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例如,2008年通貨膨脹率從5.9%降到2009年的-0.7%,降幅較大。而在這個時間內,生豬價格也在降低,這充分說明通貨膨脹和生豬價格有較大關系。
(二)定量分析
筆者收集了中國2000—2018年生豬價格以及相關影響要素的平均數據。用Vt、V2、V3、V4、V5、V6、V7、V8、V9分別代表生豬價格、玉米價格、豆粕價格、仔豬價格、牛肉價格、生豬出欄量、居民可支配收人、通貨膨脹率、生豬疫情。此處量化生豬疫情因素之后的值為0、1、2(0表示當年沒有發生生豬疫情,1表示當年發生了不嚴重的生豬疫情;2表示當年的生豬疫情非常嚴重)。以上數據來自中國畜牧業信息網及中國農產品丨目息網和eurostat網站。
1.多元回歸分析
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中,使用了逐步回歸法、前進法、后退法三種方法選擇了自變量,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逐步回歸法。接下來就應用這一方法,對變量進行選取和分析。
通過逐步回歸分析,最后選擇了4個變量,分別是V2、V4、V8、V9,其中,V2與V4的P值很小,說明玉米價格、仔豬價格影響生豬價格波動較大,V8(通貨膨脹率)和V9(生豬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一些,但也會發揮影響作用。
2.隨機森林分析
隨機森林回歸模型中,能夠把各因子和因素分別作為解釋和被解釋變量。在文中,解釋變量為通貨膨脹率、居民收人、牛肉價格、仔豬價格、豆粕價格、玉米價格等,被解釋變量為生豬價格。結合各變量的數據指標,來對其重要性進行分析和解釋,變量的排名越靠前,表示其重要程度越高。在隨機森林模型中評估變量重要性應用的指標主要是In-cMSE(increaseinMSE)和IncNodePurity(increaseinn-odepurity),它們能夠表現自變量所處的重要度。
通過隨機森林IncMSE與IncNodePurity的結果能夠了解到:V4(仔豬價格)在IncMSE與IncN?odePurity這兩項指標數值都較高,表示這一變量的位置最為重要,位居其次的是變量V2(玉米價格),其數值略低于V4(仔豬價格),對生豬價格產生影響的兩個最主要因素就是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數值最低的兩個指標是V8(通貨膨脹率)與V9(生豬疫情),它們相較于影響較大的指標而言,對生豬價格所發揮的影響作用較小。
3.神經網絡分析
神經網絡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不僅能夠預測和分析數據信息,還能夠評價因素的重要程度。筆者利用了神經網絡的多層感知器。使用SPSS軟件,把丫2到丫9輸人到已經建成的神經網絡協變量中,把丫1輸人到因變量中。選好之后,勾上系統中分析自變量重要性這個指標,圖2為最終的結果。通過神經網絡因素標準化重要性分析能夠了解到,最重要的是V4(仔豬價格),V2(玉米價格)的重要程度排名第二,其和排名第一的仔豬價格因素相較而言,占比為58.7%。生豬出欄量和生豬疫情這兩個指標的重要程度位于最末位,分別占比為18.5%和4.0%。
結合上述方法研究可以得出結論: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這兩個因素是影響生豬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位居其后的影響因素是豆粕價格、牛肉價格、通貨膨脹率、居民可支配收人。
二、中國豬肉價格變動的影響因素
(一)影響供給的因素
1.生豬生產領域
在生豬生產領域,其生產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規模養殖,二是散戶養殖,前者是近年來中國積極提倡的,不管是規模養殖,還是散戶養殖,影響其生產的因素基本都一致,大多包含投人生產要素價格、母豬出欄量和存欄量、仔豬價格、科技水平等。其中,生豬生產要素價格是影響養豬規模和生產成本的主要因素,所發揮的影響作用也是最大的。
養殖戶的經濟收人受到生豬價格影響,而生豬的需求和供給又影響了生豬的價格。比如說,養殖戶家庭的經濟收人主要源自其他渠道獲得的經濟收人和養豬獲得的經濟收人。如果養殖戶養豬的經濟收人比生產生豬的機會成本低的話,養豬戶的養殖數量就可能降低,嚴重的話,甚至會放棄養豬,這樣一來,會減少生豬供給的總量。結合以上分析和論述,養豬戶的積極性會受到生豬價格的影響。圖1是中國生豬市場價格在2009—2019年的變化情況,其和豬肉價格的變化情況關聯度較高。除此之外,還需要重視科技水平,其會對養豬效率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疫病發生頻率和出欄時間快慢兩方面。隨著生物科技水平的提高,詞料具有優質的性能,會縮短養豬花費的時間,能夠更快地育肥,與此同時,也能夠大大降低疫病的發生概率。因此,養豬戶就能夠減少開支,節約養豬成本,相應自然會擴大養豬規模;在生產方式方面,常規而言,散養生豬成本要比規模養殖生豬成本更高,效率也沒有規模養殖高。因此,要積極支持養豬企業走規?;l展道路。
2.生豬市場流通領域
若沒有流通,消費和生產領域都無法實現產品的價值,豬肉產品當然也需要在流通領域去實現其價值,其進入流通領域之后,生產者才可以獲得相應的經濟收益,消費者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豬肉產品流通環節是其生產和消費的中間環節,市場流通環節如果較為繁雜的話,會降低流通效率,生產戶的積極性會因此受到影響,生豬市場的供給也可能降低,增加生產戶的成本支出,相應的費用最終都會附加在消費者身上。
(二)影響需求的因素
1.居民收人水平
居民收入包含農村居民純收人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購買豬肉的能力由居民收人水平決定。居民豬肉需求量和收人之間并非呈正比,當居民收人水平較低時,很難負擔得起豬肉的消費,但當居民收入達到相應的水平時,就會增加豬肉需求量,而在居民收入水平比普通水平高時,大部分針對的是城鎮居民,此時豬肉對于居民而言,就成為生活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2.替代品相對價格
筆者以豬肉價格作為研究對象,替代品會對豬肉的需求產生影響。替代品相對于豬肉價格的高低,會對豬肉的需求產生直接影響。豬肉替代品主要包含各類禽肉、羊肉、牛肉等。在居民對各種類型肉類產品具有一致偏好的基礎上,替代品價格發生變化之后,影響豬肉的需求就會較為明顯。
3.消費習慣
中國屬于多民族融合國家,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消費習慣。針對消費豬肉來講,大多數民族都將其作為肉類的主要消費產品,但也有部分少數民族,比如回族就不食用豬肉。因此,居民的飲食結構會受到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習慣也會有很多新的變化,尤其是代際之間改變消費習慣的情況較為顯著。
4.突發事件
突發事件(比如發生生豬疫情,就會減少居民消費豬肉;媒體對豬肉質量檢查不符合標準等事件的曝光,也會使得居民消費豬肉的需求降低),這些情況會沖擊居民的消費需求,而短期內,這種沖擊可能會使豬肉需求量下降,也可能會使豬肉需求量增加。隨著時間的發展,豬肉消費需求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會慢慢減弱,最終豬肉消費需求會回歸到正常水平。
三、穩定豬肉價格的對策建議
(一)保持仔豬與玉米的價格相對穩定
從定量分析中,能夠明確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是影響生豬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仔豬是生豬產業的基礎,生豬主要以玉米作為飼料。在仔豬方面,政府要對其交易市場進行嚴格管理,針對質量不達標的仔豬,堅決不能在市場中流通。當市場處于低迷狀態時,針對養殖仔豬的養殖戶,要給予相應的補貼。在玉米詞料方面,政府要對加工玉米的相關問題進行嚴格監督和管理,提高相關企業準入門檻。要加大力度監督管理玉米期貨,針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投機行為,要嚴格懲處,還要嚴厲打擊非法囤貨和隨機漲價行為。
(二)提高智能養豬水平
需要提高智能養豬水平,要利用現代科技定期給豬看病,實現科學喂養,使豬肉的質量大幅提高,降低人工詞養的工作強度。利用科學詞養方法生產的仔豬品質較高,生豬繁殖能力也非常強,民眾可以吃上品質更高的豬肉。
(三)健全豬肉儲備制度
豬肉儲備制度主要在于保障供給和需求的平衡,當市場需求小于供給時,市場會減少豬肉的投放量;當市場需求大于供給時,通過儲備的方式,收購市場中供給過剩的豬肉,使得豬肉價格保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通過科學調控,要確保豬肉供給量保持在需求范圍內。
政府可以投人財力扶持數個年產豬5000—10000頭的養殖場,促進其規模養殖的全面發展,確保豬肉需求增長能夠得到滿足,本地市場的自供比例要進一步提升,構建環城詞養大戶圈。按照財政部下發的《關于應對豬肉價格上漲促進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構建母豬伺養補貼和保險充分結合的制度。
(四)增強生豬疫情的防控
無論是“非典”疫情,還是非洲豬瘟,都說明生豬價格變動會受到疫情的影響,養豬戶要高度重視防控生豬疫情。一方面,要強化養殖肉食類動物的安全理念,在平時養殖時,養殖戶要定期給生豬看病,關注生豬的行為,避免發生疫情。如果發生疫情,要及時隔離有感染的或已經生病的豬,避免發生大面積傳染。另一方面,在發生疫情的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生豬檢疫力度,針對發現的問題,要第一時間處理,保障健康生豬的安全。
進一步完善監測預警系統,要高度關注價格形勢和市場供需的變化。要在研究之后確定豬肉價格警戒線,使得城市肉食供應不會因為豬肉價格受到影響,養殖戶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在特殊階段,要天天上報豬肉價格,及時了解生豬供應和豬肉價格的情況,特殊問題要及時上報上級部門,做到突發事件、異動情況、自然災害的提前預防、快速反應、妥善處理。
四、結論
影響豬肉價格的因素包含:豬肉產量、價格、仔豬、詞料等。要對豬肉價格變化進行科學調控,針對豬肉價格季節性的變化,政府能夠立足市場供給的視角,出臺支持政策,結合淡旺季劃分不同季節,對市場供給進行調整和控制;針對非季節性的價格波動,波動幅度要盡量減小,延長豬肉價格波動的周期。在市場機制沒有發揮作用或市場失靈的情況下,要針對影響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出臺相應政策來穩定價格。
筆者通過研究豬肉價格波動影響城鄉居民的效應,可以了解到,在微觀方面,豬肉價格的變化會極大地影響居民生活,隨著豬肉價格上漲,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相應也會上漲,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在宏觀方面,國民經濟也會受到影響,因為農產品價格尤其是豬肉價格變化時,CPI就會波動,通貨膨脹甚至會因此受到影響,而政府對豬肉價格進行調控的第一目標就是穩定其價格,豬肉價格的波動會對政府經濟調控的措施和政策產生間接影響,從調控的效果與歷程來分析,沒有及時抑制漲價,時效性滯后的話,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生產豬肉的方式和過程都需要注重合理性、科學性,不能僅僅依靠政府,才可以確保生豬產業科學、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