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怎么樣有效的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相關內容,本文就是通過對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情景、注重課堂語言表述的清晰度以及注重問題數量適度的幾方面相關內容做出了詳細的闡述與介紹,且本文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生活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最高追求,對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而言,具體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學情境的生活化
生活是教育的本源!亦是學生最為熟悉的,將生活中的現象作為物理教學資源拉進課堂能夠有效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間的距離,當然有些物理情境是可以直接搬進課堂的,而有些則不是,為了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有感性認識,我們在設置生活化情境的時候,可以采用圖片、動畫模擬來源于生活的物理情景,有些物理情景來源于生活但是我們無法在課堂上給學生演示出這樣的情景,此時可以考慮用動畫演示來替代。如果動畫是游戲型的,讓學生更多的參與進來,對學生的刺激會更大,學生對物理情景的理解會更透徹。例:轟炸機在距海面h=5m,高處以的速度水平飛行,尾追一艘正以的速度逃逸的敵船,若轟炸機采用老式炸彈命中敵船,則投彈點與敵船的水平距離是多少?(不計空氣阻力)這樣的情景來源于生活,比如在汶川地震中投放救災物資、每年春季空軍投彈炸黃河冰封的河段以疏導上游的冰凌,等等。但是這樣的一些情景,學生只是在電視上、網絡上看過相關視頻,沒有親眼所見,也沒有直接的生活經驗,更沒有體驗。此時可以讓學生看flash動畫,并且在動畫中設置了“游戲”環節(如圖1所示),讓學生來體驗投彈,從而增加體驗,加深理解。
二.注重課堂語言表述的清晰度和指向性
物理是一門非常講究語言邏輯性和規范性的學科。教師提問時,問題的表述是否清晰對學生能否回答問題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提問是師生交流的過程,交流要順暢,就要求語言表示要準確、規范,表示要清晰明了,避免詞不達意,讓學生聽了之后明白教師要問的是什么,這樣問題才有指向性。要盡量避免使用抽象、籠統的語言表述問題,這樣會導致學生對問題理解不到位,失去提問的價值。提出的問題要盡量符合學生思考的習慣,盡量避免跳躍。另外,教師提出問題一次不要太多,一次拋出一個問題串,學生會有很大心理壓力,不知從何處下手。例如,在平拋運動的教學中,如果向學生提問“平拋運動屬于什么性質的運動”,則問題過于籠統,學生要么無法回答,要么答案五花八門。建議將該問題表示更具體一些:從軌跡形狀看平拋運動屬于什么運動?從速度變化的角度看平拋運動屬于什么運動?最后綜合起來學生知道平拋運動屬于勻變速曲線運動。
三.注重問題數量適度且合理
問題的數量與質量密切相關。有些課堂一節課沒有幾個問題,這樣的課堂學生思考的機會非常少,小符合新課標要求的“以學生為主主體”的課堂理念。但是如果一節課問題太多,滿堂問,這樣的課堂學生也沒有真正的思考。問題太多,要么問題沒有質量,多為“對小對”、“是小是”之類可以可無的問題,或者識記性的問題,要么教師自問自答,記得聽了一節課必修二《圓周運動》的課,一節課卜來教師提問23次,試想如此高頻的提問,學生能有時問思考嗎。在一節課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的需要,精心思考在何處設置問題、設置什么樣的問題,設問的目的是什么。控制問題的數量,每拋出一個問題都要給足學生思考時問,讓問題小流于形式,而是發揮真正能夠啟發學生思考,提升課堂思維含量,發展學生智慧的重要作用。
四.注重從課堂想課外有效延展
給學生布置開放性課后作業可以把物理課堂延伸、拓寬、拓深,可以讓學生檢驗所學的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亦可以使學生所學的物理知識在課后的活動中得到升華、內化,發展學生的實用智力和實際操作技能,比如在學完反沖運動后,高中力學的知識已經全部學完,指導學生研究水火箭。以火箭為載體,可以將高中的力學知識串聯起來,寫出研究報告或科技小論文。學生經過查閱資料、討論寫完小論文后,對物理與生活、物理與社會的緊密關系有了更深的認識。讓學生在高中階段經歷幾次這樣的活動、反思、寫作之后,學生對物理的情感變得親近,學生學習物理也變得有趣,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作者:毛祖亮 單位: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
推薦閱讀:《現代應用物理》(Modern Applied Physics)期刊是由西北核技術所創辦、西北核技術研究所和國防工業出版社聯合主辦的物理類學術期刊,2010年創刊,原名《應用物理》,2013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為正式公開出版刊物。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