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理念的改變,必然引起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具體管理方法的變化,譬如教職工的激勵問題。激勵是學校管理的核心,知識管理要求學校管理應從“以物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教師是學校辦學的主體和實施知識管理的關鍵,研究和探討學校知識管理中的激勵問題,對提高學校管理質量、挖掘學校內部潛力、發(fā)揮教職員工的學習知識和應用的積極性、主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外心理學家如何激發(fā)人的潛能提出了很形象的三種方式:一是前面有塊大金子,誰跑得快就可以得到它;二是后面有老虎追,誰跑得最慢就要被吃掉;三是誰跑得快樂就會受到大眾矚目,被奉為英雄。這三種方式就是利益驅動、制度制約、精神激勵,都可用于知識管理,但用第三種方式最佳最有效①。建立良好的知識管理激勵機制,更能使教職員工樂于學習知識、交流知識、共享知識和應用知識,達到學校知識管理的最佳效果。
學校實行知識管理,對教職員工進行激勵的具體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物質激勵.滿足教師的物質需要
在當今條件下,由于中小學學校教師對自身價值觀與社會地位存在著強烈反差,教師的觀念正處于轉變之中,教師從淡薄名利開始轉向對物質待遇的追求,從崇尚精神向講究實惠轉變,調動教師積極性,物質激勵是不可忽視的動力。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首先必須吃、喝、穿、住,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可見,人的物質需要是第一位的。鄧小平同志說過:“對知識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勵,還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勵措施,包括改善他們的物質待遇”。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不考慮教師的物質利益是不現實的,教師的物質需要得不到滿足的話,教師是不可能安心工作的。
2.對學校教職員工進行精神激勵
學校知識管理中的一個根本就是要解決人的問題,解決如何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同步激勵理論認為,只有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有機、綜合、同步地實施時,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勵效果,即:激勵力量: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對于從事知識傳授工作的中小學教師來講,尊重他們的政治地位。表彰他們的科研實績,激發(fā)他們的獻身精神,滿足他們的成就感,實現他們的自身價值等,精神激勵對他們來說具有更大作用。
3.實行競爭激勵,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競爭機制
教師的價值觀念從根本上說是來自社會的。在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下,競爭觀念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教師之間,很多教師希望通過競爭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體現自我的價值,這是競爭成為有效激勵手段的前提條件。競爭能給教師帶來活力,競爭通過體現差異來調節(jié)教師的積極性,以形成自我約束的機制。從中小學校的實際來看,必須通過公平競爭,實現多勞多得,獎勤罰懶,也使某些難以勝任教師工作的人產生危機感。根據學校特點,制定出即符合市場經濟,又符合教育特殊規(guī)律的競爭規(guī)則,競爭可以成為激勵教師的一種有效手段。
4.關懷激勵。加強與教師的情感交流
關懷激勵,是指學校領導者從情感人手,通過對教師的信任、尊重與關懷,滿足教師的自尊需要,以調動和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首先學校管理者要尊重教師,使教師感受到自身的價值,進而發(fā)現自己的新價值。其次,學校管理者要營建一個比較適合人的生活尊嚴的校園環(huán)境,使校園成為一個人們普遍相互尊重的校園,從而使教師在自尊的需要和社交的需要都獲得滿足的工作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5.知識培訓激勵
知識培訓制度就是對那些取得了較大知識成果,對物質利益的刺激不太敏感,但對進一步深造非常重視的教職員工,可采用知識培訓的方法來激勵。這些教職員工在深造之后更容易出知識成果,從而形成一個知識成果的良性循環(huán)。可選擇的培訓方式很多,如專門培訓教育機構的培訓、委托培養(yǎng)、在職研究生。同時將培訓激勵和職務設計結合起來,不僅僅有技術培訓還應有管理培訓,滿足不同職務發(fā)展的需要。
知識管理下的學校教師激勵問題,是多層次、多側面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采取切實可行的激勵措施,使各種激勵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實現全過程、全方位的最佳激勵,真正調動教師員工的知識學習、交流的積極性。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