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查的緣起與目的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西方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目前已經進入穩定的繁榮期。我國目前的學校心理學發展與發達國家尚有差距,主要表現在工作人員的角色和職能模糊、專業化水平不夠、輔導能力薄弱、工作方法和模式不成熟等方面。如何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輔導能力,這是擺在社會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筆者對所在區域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輔導能力現狀進行了調查,通過國內外文獻研究獲得前人的優秀經驗,結合本土特點探索小學心理健康教師輔導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以切實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本文源自周雪燕,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發表時間:2021-06-10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包括專職與兼職)、德育干部、班主任。
調查方法:調查問卷法。筆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參考相關研究問卷和教師訪談提綱,結合教師心理輔導的自身特點,使用問卷星軟件編制了網絡問卷——《基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心理輔導能力的問卷調查》問卷,對“小學心理教育教師輔導能力”的相關問題展開調查,有力證據或事實,進一步證實或證偽問題。
三、調查過程
本次調查使用問卷星軟件,編制了網絡問卷,對“小學心理教育教師輔導能力”的相關問題展開調查,2019 年 8 月 30 日開始施測,歷時一周,至 9 月 6 日結束。得到有效問卷 284 份,有效率 100%。問卷由教師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設置為18題,包含11道單選題,5道多選題, 1道矩陣單選題和1道排序題。內容主要包括答卷者個人信息(性別、年齡、學歷等)和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業的相關信息(獲得證書、參加培訓次數等)。經過對調查問卷數據的分析,現得到以下信息:
(1)心理學專業對口的老師很少,大多為兼職在被調查的 284 人中,專業為心理學的只有 15 人,占了 5.28%,大多數為教育學專業(56.34%)。而大多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兼職心理教師(95.77%),主要身份是班主任和普通教師(55.63%、28.17%)由此可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受到一定重視。
(2) 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多數擁有 C 證,專業水平總體較低多數(71.48%)心理健康教師只擁有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 C證,但是不乏擁有國家二級咨詢師的專業教師(11.97%)。其中,任教的老師中高級教師占了 4.93%,一級教師和二級教師均占 41.9%,未定級的教師只占 11.27%。由此可見,本行業教師的整體素質達標,但是在心理健康專業的知識水平還不夠。
(3) 多數教師為幫助學生而選擇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您為什么選擇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選題)”中,多數回答為“希望盡自己所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76.76%), 30.63% 的教師表示為興趣所致,還有部分是因為領導安排。在“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給您哪些收獲?(多選題)”中,有 208 名老師表示帶來的有“心理輔導能力的提升。”157 名表示是“認同感和成就感”。
(4) 近三年來,參加心理健康培訓次數偏低,且以參加專家講座的形式居多高達 85.92% 的教師表示只參加過 1~5 次,且以專家講座的形式居多(89.08%)。而在“近 3 年內,您參加過最高級別的心理健康培訓是什么?(多選題)”中,大部分回答集中在校級(33.8%)和區級(40.85%)上,由此可見,學校和教育局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
(5)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普遍認同問卷中輔導能力的構成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對問卷中提出的輔導能力的構成因素認同率都達到了 50% 以上。受測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具有有效教學能力的占 63.38%,心理健康科研能力占 71.13%,人際溝通能力占 83.8%,團體輔導能力占 67.96%,個別輔導能力占 81.3%,咨詢能力占 61.62%,簡單的心理治療能力占 60.21%,心理危機干預能力占 62.32%,表達能力占 51.41%,客觀公正的能力占 51.41%,快速應變能力占 53.52%,自我反思能力占 57.04%。在眾多輔導能力中,占比最重的是人際溝通能力,其次是個別輔導能力。
(6)閱讀書籍雜志是受測者最希望用來提升自己的心理輔導能力的途徑在“您如何評價自己以下的能力呢?”這道矩陣單選題中,多數老師對自己的能力評價處于“不欠缺”和“比較欠缺”之間,而關于提高能力的方式上,閱讀書籍雜志成了首選,講座緊接其后,網絡課程也名列前茅。說明教師自身也感到了能力不足,但他們更傾向于按需選擇比較自由、自主的培訓方式,比如書籍和網絡學習,所以,我們可以嘗試用先進網絡媒體輔助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輔導能力的培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能力。
五、探索與建議
在本次調查的基礎上,開展了海曙區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輔導能力提升的實踐探索,通過一系列有效手段,促使本區域對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培養的重視,并為上級行政部門制定相關決策提供參考。
(一)重視心育工作,完善職業保障
從問卷中顯示,在海曙區心理教師多為兼職,身兼兩職甚至數職,對于老師的身心都是一大考驗。要提高心理教師的心理輔導能力還要各級領導部門真正重視心育工作,認可心理教師在心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減少心理教師的其他雜務,增加心理專職教師數量,讓老師們有心有力去提高自己的心理輔導能力,從而更好為學生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務。
(二)提高準入門檻,實行執證上崗
要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執業標準和素質要求,應適當提高準入門檻。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實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資質認證,明確規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必備素質。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進一步推進和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上崗資格的培訓和考核制度,頒發崗位資格證書。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從而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業性和規范性。
(三)實施按需培訓,實現分層培養
根據調查,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較低,且培訓次數偏低,所以應加強培訓和進修,以提高教師發展的專業化。
1. 專兼職教師培訓
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采取分層培訓: 專職教師的培訓重點是專業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咨詢技術方面的能力,使之能夠順利地開展學生的心理測量、心理危機篩查、心理診斷和心理輔導等,能夠有效地處理校園心理危機事件,促進學生身心的協調發展;對于兼職人員,要求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并對學生進行傳輸,學會心理咨詢的初級技術,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教學水平和理論知識。
2. 班主任、學科教師培訓
學??梢猿浞掷脤<媛毿睦斫】到逃處煹馁Y源,在培訓教師回校后組織開展教師學習交流沙龍。通過交流活動,其他教師間接學習相關知識和經驗。學??蓜訂T全體教師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能力。
(四)利用骨干引領,加強團隊研修
首先,為了使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加快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的均衡優質發展,可重點建立骨干引領制度。以強弱結合為原則,讓一部分老師先成長,再來帶動其他新教師的后續成長,著力加強心理教師的專業型引領。
其次,可以建立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的方式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促使廣大教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促進教師心理成長。
(五)依托心育課堂,提高實操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需要積極參與課堂觀摩、賽課等教學活動,培養自己的教學設計與教學能力,研究與創新能力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作為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具備一般教師的專業化素養。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只有建立在對課堂進行不斷反思的基礎上,才能獲得實質性的提高。
( 六 ) 打破領域壁壘,搭建交流平臺
心理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要打破學校的界限,提供老師到社區和社會心理機構跟崗實習的機會,向專業的心理咨詢師討經驗;要打破學段的界限,提供老師向不同學段老師“拜師學藝” 的機會;要打破地域的界限,提供老師向外地優秀心理教師和專家學習的平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