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當代社會由于競爭力日漸增強,任何職業的考量都需要具備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能力,而新課程的改革也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學素養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語文教育對學生三觀的形成,以及能力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更加受到國家教育的重視。語文課程是小學教育的主科之一,學好語文也是學生知識積累以及邏輯思維培養的基本途經,而如何有效地提高語文高學段教學的有效性對于語文教師而言也是一種重要挑戰。
本文源自王莉, 文學教育(下) 發表時間:2021-04-16《文學教育》(旬刊)創刊于2005年,是由湖北省新聞出版局華楚報刊中心主辦的大型學術期刊。多年來,刊物受到各界好評,社會影響大,發行量在同類期刊中位居前列。
關鍵詞:語文教育高學段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學好語文課程的關鍵環節,而最基本的閱讀技能也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必備條件。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又是被教師督促的個體,處于語文高學段的學生很多學習習慣已經形成,對事物的分析能力也更強,此時,要想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語文教師采取更加有效的閱讀教學以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授更加高效的閱讀技巧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接下來筆者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部編版教材下的語文高學段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
一.充分了解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性,提升小學生的文學素養
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幸福指數的不斷提高,家長對于學生的教育也愈加重視起來,尤其是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閱讀理解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于處于語文高學段的學生的而言,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更加成熟,倘若想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筆者認為語文教師要先讓學生了解語文閱讀的益處,讓學生擁有閱讀的意識,從而使學生能夠帶著愉快求學的心態進行有效閱讀。例如教師在部編版教材下,講解五年級上冊課本中第四單元中“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由于部編版的改革,更加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教師可以向學生指明閱讀的有益性,通過對課文故事的閱讀,能夠更加清楚的了解過去的歷史,既可以開拓閱讀的視野,又能相應的提升文化素養以及文學底蘊,通過歷史故事而愈加努力奮進[1]。
二.善于分析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特點,及時把控閱讀有效性
好奇心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特征,作為語文高學段的語文教師,更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善于分析學生的閱讀情況以及特點,很多高學段的學生求知欲望強烈,喜歡閱讀各種小說,卻對文學作品提不起閱讀興趣。此時,教師應及時正確地引導學生改變閱讀內容,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以及對課外小說的閱讀興趣先進行肯定和鼓勵,使學生保持閱讀激情。隨后再通過對各種文學故事亦或是優秀名著的精彩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轉變學生的閱讀愛好。學生由于自知意識以及自律能力較差,需要教師不斷地發現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以把控好學生閱讀的有效性。例如在上閱讀課的過程中,發現有學生在偷看課外書籍,如漫畫書、言情小說、武俠小說等等,要適度制止學生的行為,教育學生多閱讀對語文知識積累有利的書籍。
三.利用故事情境教學,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故事情境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是運用較多的一種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求知欲望,以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并通過故事情境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學習欲望,從而達到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深刻教學體驗。五年級的學生學習能力不斷增強的同時,悟性也更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倘若運用了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的語文成績得到飛速提升。故事情境教學顧名思義是通過有趣的故事將學生代入課堂,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例如在講解部編版背景下五年級上冊中的“牛郎織女”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先播放有關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解說視頻,讓學生通過唯美的視頻進入到故事情節中,隨后再運用故事情境,讓學生進行故事重述亦或是提出相關的疑問,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答疑。通過牛郎織女感人的愛情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查找并閱讀其他的神話故事,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更加熱衷于語文閱讀[2]。
四.課前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將教材內容有效融合到閱讀教學中
教師這份職業的偉大之處在于擁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不斷求新探索不斷提升自我的毅力,即便是經驗豐富的教師,亦或是對于教材內容已經倒背如流,要想保證教學質量,還是應該在課前認真做好備課工作,不斷地賦予教材知識新的活力。例如,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普遍簡單,并且學生的知識接收能力也強,然而卻依舊存在著閱讀效果不佳的情況,此時教師應該自我總結和反思,從備課工作改變。比如教師在講解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故宮博物院”一課時,首先教師要在課前先查閱資料,了解故宮博物院的基本概況以及歷史故事,隨后思考教學方法,如何使學生通過教材學會閱讀。要想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學會閱讀技巧,教師需要將枯燥的內容介紹轉變為學生感興趣的故事,讓學生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掌握教材知識內容,從而使故宮博物院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讓學生充滿熱愛[3]。
五.重視閱讀技巧的運用,教授小學生更高效的閱讀方法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靈活掌握技巧,并加以練習才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語文的閱讀亦是如此,在閱讀的過程中,倘若只是一味的娛樂消遣,則無法達到有效性閱讀。教師要重點把握處于高學段的學生直觀感性的特點,通過引導、鼓勵、督促的方式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例如教師要在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未完全養成的時期,及時把控住學生的學習特點,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要領,以加強學生對閱讀的理解,比如在部編版教材下,為學生講解“草原”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有更佳的閱讀體驗,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是視頻,讓學生了解草原的遼闊。隨后通過故事的講述讓學生了解草原的民俗風情,最后,為了使學生掌握更加高效的閱讀方法,教師要教會學生找文章大意,即文章的主旨,掌握分層閱讀的要領,還要讓學生養成摘抄積累的學習習慣,平常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積累優秀的句子提高文筆水平,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還能學會引用優秀的文章段落[4]。
六.定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增強學生的閱讀激情以及閱讀積累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采取的實踐活動息息相關,閱讀能力作為文章寫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不僅要提倡高效的閱讀方法,還要定期開展有趣的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遠離對學習無益的書籍,增強對優秀文學作品的閱讀愛好以及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加強家校合作,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及合作加強學生的閱讀意識,讓家長課外多引導學生閱讀有效的文章,購買對學習有益的成語故事、神話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等,讓學生在故事中感悟到閱讀的喜悅和收獲。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自身的經驗,為學生列出一張推薦書單,為學生推薦優秀的文學著作。還可以每周亦或是每月舉行一次讀書分享大會,讓班上的學生在講臺上分享讀后感,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學會傾聽和分享,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激情,使學生愛上閱讀。此外,還能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得到知識的積累,為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七.課堂教學注重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學生由于自主能力的不足,很多時候需要都教師的有效督促才能認真學習,例如每天布置的家庭作業,不僅需要教師的審核批改,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合作。家長的學習陪伴以及有效監督對于學生的成長以及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處于高學段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往往擁有更強的自律意識,此時,教師還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閱讀過程中需要非常強的毅力才能發揮閱讀的真正作用,這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去閱讀和思考。自主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預習也是很常見的一種自學方式,讓學生通過自我思考和發現,先了解課程的學習概況,隨后再接受教師的指導。而自主閱讀也是一種很有效的閱讀方法,部編版的教材也更加注重自主閱讀,語文課堂上花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例如教師在講解部編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且讓學生課前搜集有關魯迅的作品,推薦學生購買魯迅的《吶喊》、《朝花夕拾》、《野草》《彷徨》等等,讓學生通過魯迅的書籍了解作者的經歷以及文學思想。學生在課堂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專注,能夠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八.結束語
閱讀是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只有閱讀量達到了一定的額度,對于文章寫作才能更加信手拈來。由于語文高學段的閱讀教學對教師而言更具挑戰性,教師不僅要自我掌握閱讀技巧,還要不斷分析學生的特點完善教學方法,傳授更加有效的閱讀技能。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以及精彩的故事情節,讓學生更加熱衷于語文閱讀,此外,教師還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合作,為了從小培養學生的優秀習慣,為學生將來的文筆做好鋪墊,和家長共同努力,為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不斷地努力,讓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再吃力。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