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高中化學教師論文發表了高中化學比較金屬性強弱的依據,高中化學要求學生較強的記憶力,相比初中化學來說,在知識的難以程度上也有所提高,論文主要對比較金屬性強弱的依據進行了介紹,從而給高中學習的化學的同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師論文,高中化學,金屬性,強弱,依據
高中化學中的金屬性主要是指金屬原子如果處在氣態當中的時候會發生失去電子能力的情況,金屬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有強弱之分。原因是金屬原子在失去電子的時候需要吸收其他的能量。金屬活動性與金屬性具有一定的聯系,但是也存在區別。金屬活動性則是指金屬原子處在水溶液中的時候,它失去電子的能力,同樣具有強弱之分。這兩組概念從根本上來講是不一樣的,表示方法也均不一樣。
1一定條件下金屬單質與水反應的情況
金屬性強弱比較的一個最為直接的依據便是在一定條件下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金屬單質與水之間形成反應。通過觀察或者某一試題中給出的具體信息判斷哪一種金屬單質與水之間的反應更加容易,而且表現的最為劇烈,那么就可以基本上判定這一種金屬單質的金屬性更強一些。如果某一種金屬單質在水中的反應非常緩慢而且反應很平常,或者不發生反應,那么就可以說是這種金屬單質的金屬性較弱。比如在化學中經常可以見到一種金屬單質Na,如果學生可以有條件使用其做一個實驗就可以發現,當把Na放入冷水里面的時候,它與水之間發生的反應非常劇烈,總之只要一看就會判斷出結果。但是如果將Mg放入到冷水中的時候,一般都不會發生反應,就是通過肉眼觀察不到這兩者之間發生的反應。也存在某一種金屬單質被放入水中,其反應非常慢,比如常見AI,那么根據前面所提到的金屬單質與水反應的情況判斷金屬性強弱的依據就可以判斷出這三種金屬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2常溫條件下與同濃度酸反應的情況
常溫條件下如果將某一種金屬單質放入同濃度酸中,會發現不同的金屬單質與酸發生的反應各有不同。而且一般都會產生新的物質。其實在化學中這種判斷金屬性強弱的方法與用水判斷的方法差不多,都需要借助于其他的物質。因此在高中化學的教學課堂上,教師除了要求學生針對那些已經定下的結論進行記憶之外。還要在教學課堂上面融入具體的實驗,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金屬性強弱的性質和含義。這種方法在現代教育理念中非常常見。現代教育強調的是實踐的作用。比如教師將Fe放入鹽酸當中,會發現它會釋放出氫氣。但是如果將Cu放入鹽酸當中就會發現其不會有所反應。那么就可以根據金屬單質與鹽酸反應越劇烈其金屬性越強的依據判斷這兩者之間的金屬性強弱。
3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
如果存在這樣一組堿性強弱關系,如LiOH
4金屬單質與鹽溶液的反應
不同的金屬單質與鹽溶液之間可以發生的反應不一樣,因此用這種方式來判斷某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金屬單質的金屬性強弱很有幫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記憶和練習,以加深對這一依據的印象。
5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根據高中化學中提供的金屬活動順序表來判斷金屬單質的金屬性強弱,一般情況下都是位置越靠后的金屬其金屬性都會比前一種金屬的金屬性弱一些,而且原子的還原性也比較弱。但是在這當中存在例外,比如Sn與Pb之間金屬活動性是前者強于后者,但是其金屬性則是后者強于前者。
6元素周期表
通過高中化學教材中給出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判斷金屬性的強弱。一般情況下如果處在同一周期的元素其從左到右,它們的原子還原性都會逐漸地減弱,其氧化性卻是逐漸增強,那么它們各自所對應的離子的氧化性也逐漸增強,而還原性則是呈逐漸減弱的趨勢。如果處在同一主族當中,從上到下,它們原子的還原性會逐漸增強,氧化性會逐漸減弱。那么同時它們各自所對應的離子的氧化性會呈現減弱的趨勢,還原性則相反。
7依據化學元素中的電極作為判斷依據
針對原電池講,如果負極金屬是電子流出的極,那么就會存在正極金屬是一種電子流入的極,這種情況下會有一種結論其還原性是負極大于正極的。但是對于電解來講,則是依據金屬單質在電解的過程中離子的放電情況作為依據,離子的氧化性越強其金屬活動性就會越弱。
8氣態金屬原子所消耗的能量
就金屬電子來講,如果條件一定那么就會存在某種金屬電子它失去電子的能力非常強,所以其能夠吸收的能量就會少。相反如果失去電子很難,吸收的能量就會越多。所以結合其他相關的知識點就可以準確判斷出金屬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9結語
不管是高中化學中的哪一個知識點,在學習起來的時候總會遇到麻煩這種麻煩一方面會影響學生吸收知識,但是另一方面也會起到一種積極的促進作用。高中化學中金屬性強弱依據并不是一個考試中會單獨出題考察的知識點,而是會融進其他具體的情境中,學生學習時需要掌握靈活運用的方法,而不是死記硬背。
參考文獻:
[1]陳可.試論高中化學中比較金屬性強弱的依據[J].中國教育,2014(13).
作者:羅子怡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推薦閱讀:《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半月刊)創刊于2009年,是由江蘇教育出版社主辦的教育專業刊物,一方面引領教育理論研究者更多關注中小學教育教學的現實,著眼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