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壓力,也是初接觸社會的一些成員,在價值觀的形成上有著很大的影響,不同時代我國大學生的價值觀也有一些差別。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大學生價值觀新特點及原因。
摘要:價值觀對大學生的成長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影響到其價值判斷、思想認識和行為準則。“90后”大學生價值觀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價值多元、信念薄弱、政治觀念冷淡、甄別能力弱化等。“90后”大學生價值觀新特征背后有深層次的原因,包括市場經濟的沖擊、貧富差距的擴大、網絡文化的興起、西方思潮的影響、家庭結構的改變等等。
關鍵詞:“90后”大學生,價值觀,原因分析
價值觀具有時代和社會的烙印,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必然會有不同的價值觀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但無論什么時代、什么社會,價值觀對每一個個體來講,都及其重要。金盛華等指出:“價值觀(Values)是人們關于事物重要性的觀念,是依據客體對于主體的重要性對客體進行價值評判和選擇的標準。”可見,價值觀涉及到價值評判和價值選擇,決定著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從目前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新媒體的超速發展,尤其是西方一些價值思潮的不斷滲透,“9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新的情況,并且有著復雜的原因,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物質和精神生活豐富,誘惑因素增多
“90后”大學生目前已經是高校大學生的主體,他們成長的家庭環境、學習環境、社會環境和“70后”、“80后”相比有明顯的差別。他們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整體上更加優越,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學校的硬件和軟件環境更加良好,社會環境也更加豐富和復雜。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我國的互聯網逐漸開始普及,網絡文化開始盛行,“90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在受家庭、學校影響的同時,也深深的受到網絡上傳播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
二、思想活躍,價值多元化
“90后”大學生生活在一個信息產生、信息傳遞、信息接收都高度發達的年代,他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在爆炸式增長的信息里,就包括大量西方的思想和價值觀。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下,“90后”大學生受各種社會思潮影響,價值呈現多元化。具體原因包括這幾點:首先,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西方的主流文化、思想、思潮、價值觀不斷涌進中國,對“90后”處于價值觀探索和確立期的大學生造成了重大沖擊;其次,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利益多元化、復雜化,物欲膨脹,享樂主義盛行,新的經濟制度和社會現象出現會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尤其是“9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再次,我們正處于新媒體時代和自媒體時代,各種信息、思潮、技術得以快速傳遞,搶占各種陣地,而“90后”大學生是網上活動的主力軍,但辨別能力差,有些西方勢力打著公益旗號,打著資助旗號,打著學術講座旗號宣傳自己的價值、信念、思想,影響“90后”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最后,作為獨生子女的“90后”大學生,從小嬌生慣養,意志力弱,缺乏吃苦精神,容易產生挫敗感,同時缺乏社會經歷和經驗,涉世較淺,對外面世界真實情況了解較少。
三、頭腦聰明,接受新鮮事物快
“90后”大學生是在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推進的浪潮中出生,是在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成長起來,是在我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歷程中走向成熟。因此,其思想、行為深受各種新事物的影響,尤其是網絡影響。首先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新事物層出不窮,日新月異,年輕的大學生求知欲高,好奇心強,很容易接觸各種新事物。其次,“90后”大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成長起來,網絡對他們的影響根深蒂固,他們對網絡的熟悉程度以及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前所未有。他們通過網絡接受新鮮事物很快,學習能力很強,比如通過微博、微信、QQ以及眾多的其他社交媒體。最后,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負面信息和新聞,負面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尤其是網絡上的各種負面信息,對其思想、認識產生了不良影響。在以微博、微信等為主的自媒體時代和以手機為主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在思想、行為、生活、人際交往、心理等方面都高度依賴互聯網,網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四、政治敏感性差,辨別能力
弱“90后”大學生成長環境單一,比較注重滿足物質生活方面的需求,他們對很多歷史問題的認識不是很清楚,對政治問題不感興趣,政治敏感性差,辨別能力弱。對網絡上或者通過其他途徑了解的各種社會思想無法進行正確分辨,容易產生負面影響。“90后”部分大學生對政治有一種排斥感,覺得政治和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很遙遠,他們很少關注政治、學習政治、了解政治,而是回避政治,他們對國家重大政策、重要會議、重要事件漠不關心。他們立場不堅定,思想不穩定,不能正確分辨是非曲直,對西方的各種價值思潮和觀念,也是半信半疑。五、意志力弱,容易產生挫敗感“90后”大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是在祖父母、父母以及眾多親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下長大的,從小嬌生慣養,生活上衣食無憂,教育經歷也比較順利,缺乏社會經歷,沒有經歷過艱難困苦的事情,挫折教育嚴重缺失。這種成長經歷,使他們對吃苦耐勞、艱苦樸素、迎難而上缺乏基本概念。進入大學后,他們才開始相對獨立的生活,規劃自己的一些事情,參加了一些學生社團和組織,接觸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有一些社會實踐經歷,社會接觸面也明顯擴大。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難免會遇到挫折,這時候稍有不如意,就會產生挫敗感,意志力消沉,有絕望的情緒,不能正確對待失敗和冷靜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消極被動,自暴自棄。
思想政治教育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思想教育研究》經過20多年的努力,《思想教育研究》已成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性刊物,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核心期刊,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2008-2009年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雜志不僅是各級教育部門和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專家學者及實際工作者發表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經驗的園地,也是各高等院校宣傳展示校園風貌、育人環境、先進經驗和自身形象的良好平臺和載體。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