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推動學生認真學習,而且也會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組織有效的教學、提高教學的效果,完成教學目標。教育類國家級期刊《教育評論》發表論文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針對分析數學教學活動影響課堂有效的提問等。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中數學的教學活動中,影響課堂有效提問的5個主要的方面,并舉出實際案例,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和建議,旨在為提高我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有所幫助,從而實現提高教學質量,完成素質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是為了提問而提問,對問題的數量,提問的方式方法都缺少關注,因而提問的效果欠佳,失去了課堂提問的初衷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影響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5個影響因素,以及相應的策略和建議。
1、問題難易程度的把握
課堂教學的對象是程度不等的學生群體,因此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充分考慮到到多數學生的實際學習程度,既不能讓學生覺得高不可攀,也不能覺得過于簡單,唾手可得。要符合心理學中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學生的現有水平與學生經過思考可以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區域,這樣的問題才會激發學生們去思考,去探索,實現課堂提問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二次函數單調性復習課》中,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1)已知在(2,+∞)上單調遞增,則a的取值范圍是多少,這道題的難易程度適中,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學生解決完第一問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2)則a取值范圍是多少,完成第二問后,可以繼續設置問題(3)此時a的取值范圍又該是什么。由上可以看出,教師的目的在于第三個問題的拋出,但是,如果一開始就把第三問給了學生,就會讓學生感覺比較難,無從思考,而分成三個問題依次提出就會讓學生知道,這些問題,只要“跳一跳”就可以全部解決出來。
2、課堂提問的排列次序
在高中數學的課堂中,教師在問題的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理,由簡入難,從易到深,層層深入,逐步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堅決避免問題跨度太大,或者順序顛倒,從而擾亂學生的思維,降低課堂的教學質量。
例如:《函數單調性》導入課程中,函數單調性是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第一次運用數學符號語言去表達數學性質,有一定抽象性,因此在課程引入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效果,可以這樣設置問題(1)在一杯溫水中,加入適量的糖,隨著糖的不斷加入,杯中的糖水就越來越甜。這樣的現象能不能用一個模型來刻畫這一變化?(2)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有定量也有變量,哪些是定量,哪些是變量?變量之間存在函數關系嗎?(3)在以前的學習中,有沒有研究過這種“隨著一個量的增大,另一個量也越來越大”的現象?有的話,請學生舉出幾個具體的例子。(4)舉例“隨著x的增大,y越來越大”的函數,“隨著x的增大,y越來越小”的函數。(5)對于一般的函數,是不是隨著x的增大,y都呈現單一的變化趨勢呢?等等。
3、提問過后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
高中數學教學目標不僅是數學原理、數學知識的掌握,更應該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常看到,很多教師在課堂提問環節中,剛剛提出問題后,就自己回答了,或者指定某一學生回答,根本沒有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時間。這樣做會阻礙學生深入思考,降低其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積極性。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問題的密度要做好處理,避免出現“滿堂問”“滿堂灌”的現象,不要過分追求問題的數量,教學的要求等,適當的提問要張弛有度,疏密有致,這樣既可以避免長時間教學課堂出現學生注意力分散現象,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4、提問對象不全面
在課堂提問中,很多教師傾向于學習較為“優秀”的學生,這樣做會出現這樣兩個問題,一是有些較為簡單的問題,程度較好的學生會覺得太簡單而沒有意義,無法享受經過一番思考回答問題后那種快感,還有一種就是教師為了激發學生思考學習,將一些較難的為題留給程度較差的學生,這就會更加挫敗這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提問怎么會有好的效果呢。
例如,在(1)部分列舉的關于函數單調性的復習體中,對于這三個問題可以分別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第一問完全可以讓學習程度偏低或者中等的學生,第二問,第三問可以選擇優秀的學生作答,這樣就照顧到了所有層面的學生要求,
5、打斷學生的回答
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提問中,還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法,有的學生在回答時沒有說到教師希望的答案就會被中途打斷,亦或者僅僅是讓學生提出解題思路,教師就會自己接著講下去,并不讓學生自己講完。這種的提問,只會將學生變成沒有主見、毫無個性、只會依賴教師的“應聲蟲”,也會阻礙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這方面,教師不可過分追求結論,要講求過程,尤其是對那些并沒有按照書本上思路來解題的的回答,更要認真的聽完學生的回答,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思維方式,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入到課程教學中來。既要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獨特的個性,又要適宜的完成教學任務。
6、小結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提問決不再是簡單的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模式,而是聯系教師、學生以及課堂教學的一種復雜活動,課堂的提問要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去探索未知的方式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肖君.方萍.課堂教學的100個關鍵問題[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4.
[2]鄭琰.主編#傳道:讓教學更有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趙敏霞.對教師有效課堂教學提問的思考[J].現代教育論叢.2003(3)
教育類國家級期刊《教育評論》發表論文期刊雜志論文投稿要求請咨詢樹人論文發表網在線編輯人員。
《教育評論》該刊由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福建省教育學會聯合主辦,以繁榮教育科學,探討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體系,介紹國內外教育科研成果與改革動態。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