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管理》教育期刊論文發表介紹:
《中小學管理》是以基礎教育戰線中小學管理干部、教育行政機關干部、教育科研人員、從事干部培訓的教師等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期刊。它集學術性、實用性、可讀性、資料性于一身,以其新穎的內容、鮮明的特色,受到教育界領導、專家、中小學管理干部等廣大讀者的歡迎,連續5次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并入選了"中國期刊方陣";連續3次被評為"中國北方優秀期刊";連續7次被評為"北京市社科類優秀期刊"(后改為"北京市優秀出版物")。
《中小學管理》范文-題目:應用課堂小組討論
摘 要: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和智力活動的高級形態。數學教學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同時,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又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文闡述了課堂小組討論在數學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并針對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精神提出了應用課堂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數學教學;課堂小組討論;教育職稱論文發表代理
學生的智慧潛能如寶藏一樣需要開采、需要激發,“知識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數學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就是開采學生智慧潛能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個性發展,以及活躍課堂氣氛等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應用課堂小組討論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應用課堂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探索發現新知識
我們數學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本中已經寫出的那些定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這些定理的同時,使他們獲得發現定理的能力,這種“發現能力”可以在課堂小組中得到培養。具體做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把教材內容改編成一系列問題或練習題,讓學生在獨立觀察、思考和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去探索發現新知識,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小結得出正確結論。
例如在教學《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假如平行四邊形一組邊垂直(例如鄰邊);四邊形的形狀可能發生什么改變?相等時呢?想一想各種各樣的情況;除了邊改變, 還有什么替代(例如對角線);會有什么改變?把這些組合條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會有什么特征?比較各種特殊四邊形的異同點。
教師在設計這種用于“發現”的問題時,應著重考慮以下幾點:
1.要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新知識的發現,依賴于舊知識的啟發和延拓,解剖舊知識而引入新知識,運用舊知識掌握新知識,這種“知識的遷移”是讓學生發現新知識的途徑。
2.要循序漸進。一組問題要圍繞一個“發現”,由淺入深,設計前面一個問題要考慮設計后面一個問題起到鋪路搭橋的作用,這樣才能使學生比較順利地進行發現。
3.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盡可能調動學生暢通思維,發揮想象。
二、應用課堂小組討論指導學生復習整理舊知識
學習知識要經過“由薄到厚”的積累和“由厚到薄”這樣消化的一個辯證過程,每學完一個知識點都應由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歸納和整理做一次系統復習,教師可以把要學生復習和整理的有關知識編成若干個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逐個研究解決。
例如,我在復習二次函數這一章時,先對教材作歸納,然后再進行一次以單元小結為目的的課堂小組討論,我曾設計了以下一組問題:
1.二次函數形式有哪幾種?
2.二次函數的頂點式是什么?
3.二次函數各種形式,經過怎樣的平移得到的?
4.二次函數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如何?怎樣求最大值,最小值?
5.二次函數各種形式與X軸、Y軸的交點各是什么?
6.一般形式中,什么條件下,無論X取何值時,Y值始終大于零或小于零?
這樣復習既能調動學生解題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鉆研精神,學生學得輕松,知識記得牢固, 課堂充滿生機活力。
三、應用課堂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數學教學中的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好辦法。教師可利用習題課,選擇幾道有多種解法的典型例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與解答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交流解題方法。例如,我在上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時,我出這樣兩道題給學生討論:為使兩因式能分解因式,a、b取那些整數?①X2+aX-12,②X2+7X+b,經過小組討論得出不同答案①a=-1、-4、-11……②b=10、-18、6……學生在討論中,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學生視野。
四、應用課堂小組討論評議作業
批改作業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傳統的批改方法只注重教師批,不抓學生改,因而收效甚微。如果教師能夠應用課堂小組討論帶領學生集體評議作業,那么效果將大不相同。具體做法是: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一部分課外作業(練習、測驗或考試的試題也可),先提出批改要求,讓學生根據要求在小組中進行交流,然后自批或互批,討論和批改時,教師要巡視于各組之間進行指導。這樣的課堂評議作業往往十分熱烈,當爭論平息時,問題也解決了,做錯題的學生不僅知道了錯在哪里,而且學到了正確的解題方法。有時,還可以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再進行全班交流,這樣做一方面是匯總解題方法,另一方面是匯集錯誤,進行正誤比較。這樣做學生印象深刻,今后不易再犯類似錯誤
五、應用課堂小組討論糾正錯誤概念。
在數學中,有些較復雜的概念,定理和公式,要完整地掌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應用它們解題時又常常會產生錯誤或出現漏洞。針對這個問題,我有時把應用某一概念或定理、公式中出現的各種錯誤集中起來,通過課堂小組討論,讓學生自己識別,自己糾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獲得充分發揮,個性得到充分張揚,這樣學生印象深刻,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總之,應用課堂小組討論,不僅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快樂,還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情感色彩和個性發展,而且改善了課堂環境中師生關系(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營造了民主氛圍,使學生的整個心理活動變得積極主動,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教學質量。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