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省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是“海上絲綢之路”背景下福建經濟與其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需求。現通過分析“海絲”背景下福建區域經濟與高等教育發展現狀,得知當前福建省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主要面臨著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融合度較低、高等教育資源區域分布不均衡、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較弱以及高等教育急需專業建設投入不足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構建高校與區域經濟深度融合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高教均衡發展,強化產學研合作、加快高校成果轉化,推進閩臺高教合作、實現資源優勢互補,以此為福建全面推進福建自貿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建設,提供強有力智力支持與服務。
關鍵詞:高等教育;區域經濟;福建;協同發展
隨著數字經濟和海洋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福建省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需求,福建省明確提出了“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推進閩臺深度融合”等戰略部署。新形勢下福建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及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人力資本的不足。高等教育作為培養社會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以及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1]因此,福建省高等教育急需探索出與福建省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相協同的路徑,以期更好的服務福建“自貿區”與“海絲核心區”的建設發展。
一、福建省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一)區域經濟規模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實施,福建自貿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的全面推進,福建省區域經濟發展迅速。如表1所示,福建省地區生產總值逐年增長,由2013年的2.187萬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3.58萬億元,人均GDP由2013年的5.815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9.12萬元。福建省區域經濟規模的擴大得益于國家對海西經濟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建設實施的優惠政策,也得益于福建省對區域經濟布局的優化與完善。
(二)區域產業結構
隨著福建自貿試驗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的推進,近年福建省產業結構優化明顯。如表2所示,2013年福建省三次產業的產值結構分別為8.6%、51.8%、39.6%,隨后服務業比重逐年上升;2015年服務業占比首次突破40%,為41.5%;2018年福建省三次產業的產值結構分別調整為6.7%、48.1%、45.2%。由此可見,福建省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第一產業所占份額逐年下降,充分表明近年來福建省產業結構在升級與優化中趨于合理。
(三)人力資源結構
如表3所示,2013年福建省三次產業的從業人員構成比例為24.1:39.1:36.8,隨后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15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數占比首次突破40%,為40.6%;2018年福建省三次產業的從業人員構成比例調整為21.0:35.2:43.8。由此觀之,福建省三次產業的從業人員數量的變化趨勢與其三次產業的產值結構變化正相關,換句話說,福建省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導致其人力資源需求結構發生變化。
二、福建省高等教育發展現狀
(一)高等教育規模
2018年福建省擁有普通高等學校89所,如表4所示,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數為22.61萬人,2014-2016年招生數略有下降,2018年招生數則為23.86萬人。在校生數量上,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數為73.05萬人,2018年在校生數為77.24萬人,除2016、2017年在校生數量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一直呈增長趨勢。畢業生數量上,2013年福建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數為18.72萬人,2018年畢業生數為20.43萬人,除2018年略有下降,其他年份畢業生數一直呈增長趨勢。
(二)高教專業結構
從高等教育專業結構來看,近年來福建省高校學科結構不斷優化,初步建立了學科門類齊全、覆蓋面廣的人才培養體系。2018年,福建省研究生在校生數量為5.31萬人,如表5所示,其中工學、管理學、理學、醫學、教育學在校生數分別為1.32萬人、1.03萬人、0.73萬人、0.62萬人、0.34萬人,在福建省研究生專業在校生規模上位居前五。從本科生來看,2018年福建省本科生在校生數量為77.24萬人,其中工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經濟學在校生數分別為17.35萬人、10.19萬人、4.57萬人、4.30萬人、4.10萬人,在福建省本科生專業在校生規模上位居前五。從專科生來看,2018年福建省本科生在校生數量為26.69萬人,其中財經商貿大類、電子信息大類、教育與體育大類、醫藥衛生大類、土建大類在校生人數分別為5.31萬人、3.55萬人、3.27萬人、3.24萬人、2.67萬人,在福建省專科生專業在校生規模上位居前五。
(三)高等教育水平
根據福建省教育廳的統計數據,2018年福建省擁有研究生培養機構15所、普通高等學校89所、成人高等學校3所;其中,如表6所示,福建省89所普通高等學校中本科院校37所(包括7所獨立學院)、專科院校52所。整體上而言,福建省高等院校的數量在全國不具有優勢,且高水平高質量的院校相對較少,不同本科院校之間教學硬件與軟件等相差懸殊。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里面,僅有廈門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廈門大學的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福州大學的化學(自定)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福建省“十三五”教育規劃也指出福建省高等教育創新能力、綜合競爭力還不強,其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引領科技進步能力較弱。[2]
推薦閱讀:職業教育院校教學成果培育探討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