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幾點認識入手,結合筆者在湖南中醫藥大學進行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生教育研究的思考,并就如何提高中醫藥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雙語教學質量進行了有益的探討。為高等中醫藥院校食品相關專業雙語教學發展提供了一條可以借鑒的思路。
【關鍵詞】高等中醫藥院校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雙語教學
《黑龍江醫藥》以廣大臨床醫務工作者為讀者對象,報道醫療領域內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診療經驗,幫助廣大臨床醫師提高學術水平,解決在臨床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近幾年來,人們對“藥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對具有中醫藥背景的食品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在國內外掀起了一股“中醫熱”,也是推廣我國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的功能性食品的契機。但是向來國外學者翻譯并出版的關于中醫藥學的書籍,但大多存在望文生義、翻譯不全甚至是錯誤描述等問題[1],這對中醫藥學的傳播與交流極為不利。因此,培養高素質的中醫藥背景下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國際型人才應成為當前重要的教學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之一即是雙語教學[2]。食品專業雙語教學處于起步階段,筆者對雙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制約發展的因素加以思考,并積極探索有效的中醫藥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雙語教學模式。
一、中醫藥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雙語教學現狀分析
在我國,中醫院校雙語教學起步較晚,目前雖已有許多中醫藥高等院校開展了雙語教學的實踐,但達到預期效果的卻不多。而在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近十所中醫藥高等院校在雙語教學上都存在著師資缺乏、教材匱乏、教學方式不佳、教學效果難以保證等困難[3]。故深入研究和分析中醫藥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施雙語教學的現狀和出現的具體問題,探討適合有效教學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1.中醫藥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雙語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是否采用雙語教學是由學科特性決定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食品化學、生物化學、化學等學科的交叉學科,國際上對其研究和探索深入而廣泛[2],而我國尚處于向前沿知識學習與初步探究的階段,該專業采用雙語教學,培養學生外語能力,不斷學習國際先進的食品科學技術與理論,能大力促進該專業的發展。
目前雙語教學的開展具備有一定師資基礎。許多食品院校都與國外學校有著學生聯合培養項目以及學術交流,這給教師帶來了許多進修、訪問、交流的機會,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英語和專業水平,也為雙語教學引進外語原版教材提供了有利條件。雖然有些食品院校的學生英語水平總體較低,但是只要在保證英語基礎課和食品專業課教學的同時,抓緊英語的教學,在老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雙語教學是具有可行性的。
2.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雙語教學課程開設現狀
湖南中醫藥大學自 2009 年 9 月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制四年,是依托于藥學、中藥學、藥物制劑、制藥工程等基礎專業上建立的新專業。結合我校自身特點,在發揮湖南省地理優勢的同時,利用湖南豐富的中藥材及食品原料資源,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將中醫藥的特色融入食品科學與工程的辦學體系之中,這是缺乏中醫藥特色的其他院校同類專業所不能比擬的[4]。
目前已經初步將雙語教學應用于食品微生物學和食品風味化學兩門重要專業課程。食品微生物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微生物學發展迅速,為了與國際先進知識接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通過微生物學雙語課程的教學實踐,可以傳授學生微生物學的專業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開拓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新途徑[5]。食品風味化學的學習研究涉及到許多現代儀器設備。為使食品科學能夠得到全面發展,通過使用較多外文文獻與課件向學生介紹風味化學的最新理論研究,通過初試雙語教學,使學生具備風味學的基礎知識,掌握國外最新食品風味學的研究方法,建立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中醫藥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雙語教學課程開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院校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都已經開始實施并獲得了一定的經驗,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限制,中醫藥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雙語教學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還存在許多問題[6]。
1.雙語教學師資問題
現有雙語教學師資主要是一些外語水平相對好的專業課教師擔任,但是大多數沒有受過專業的語言教學方面的系統訓練,雖然通過日常學習提高自身英語能力水平,能夠用外語制作課件,但是在熟練運用外語的聽說能力方面較為欠缺,難以用外語準確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在教學方式的運用及教學能力方面,與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相比,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與提高。其次,由于大多數教師不具備海外留學經驗,缺乏相關西方文化背景和教學理念的理解,因而在使用原版英語教材時,影響雙語教學的授課效果[7]。
2.雙語教材的匱乏
目前,引進外文原版教材價格昂貴,學生之間的購買力存在差異,普及教材就成為一件很難的事[8]。我國大部分高校選擇引進的英文原版教材,英文經典教材知識點先進,原汁原味,但是與中文教材相比還有很大不同,對于習慣于東方式的思維方式的中國學生來說,教材內容顯得晦澀難懂,而國內又難以找到輔導材料,因此引進外文原本書籍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學習的積極性大打折扣。
3.雙語教學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問題
目前,不論是傳統的教學或雙語教學課堂,大多都是老師占主導地位,通過教師用英文講解課程向學生傳授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陳舊、方法單一,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由于缺乏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生往往遇到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時,就放棄聽講,對雙語教學失去興趣。
4.雙語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一,老師難以平衡上課進度與難度。并且隨著專業知識難度的加深,專業性的英語單詞增多,會讓許多學生產生排斥心理,進而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