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業高質量體現在面向市場滿足需求的高質量,需要細而專地滿足需求,并依托專而結網、依網而成鏈,穩定網鏈結構不僅成為競爭的基礎,而且是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中國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目標是國家產業鏈、全球價值鏈價值增值。針對物流業發展的龐雜體系及復雜問題,從中抓住最關鍵環節、最重要因素對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機制進行探討,以承載物流業發展的物流鏈、供應鏈等網鏈結構及其合成場元作為研究對象,以不同網鏈間集成體、基核、聯接鍵之間同構聯系構建研究系統,以體現網鏈結構客觀特征的對稱平衡、需求互動、效率經濟原理以及體現網鏈結構主觀特征的結構創新、主動優化原理為基礎,從集成場的性質、功能出發,運用國內典型的合同物流企業、全球領先物流企業和全球第三方物流研究等數據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物流業高質量發展要從物流鏈、供應鏈、供應鏈集成乃至產業鏈等所能提供的集成物流服務質量進行網鏈結構機理梳理,可充分利用集成體、基核、聯接鍵所構成的微觀網鏈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發揮主導網鏈、承載創新和穩定鏈接作用;強化微觀網鏈、宏觀網絡及其間鏈接與物流業高質量的聯系,運用微觀網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動能與政策勢能之間關系,從而奠基合成場元及網鏈結構在實現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機制作用;可用合成場元及網鏈成熟度支撐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機制,提升其在區域、全國乃至全球價值鏈的增值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物流業;高質量發展;集成場;合成場元;網鏈;集成體
作者簡介:董千里
一、引言
集成優化是人工系統的一般規律,集成場是對人工集成系統的集成優化活動及一般規律的闡述。集成場是合成場元受場中集成力、集成引力作用的時空分布狀態。所謂合成場元是集成場中值得單獨考察的基本單元,例如,集成體、基核、聯接鍵、場線、場界等[ 1-2 ]。其中前3個合成場元構成了網鏈的基本結構。我國物流業高級化發展的背景,是從計劃經濟體制的功能型生產指揮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集成型需求服務引導的過程,是從物流業規模數量增長逐步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最顯著的是經濟體制變革下,信息技術和集成管理[ 3 ]支撐下的物流集成業務發展,物流業高級化組織起來的物流鏈、兩業聯動的供應鏈、產業聯動的產業鏈,形成了市場競爭中的網鏈結構。
改革開放導入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物流業要服務于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 4 ],促進傳統企業組織結構轉化為物流業務外包和第三方物流(3PL)[ 5 ]對接。部門分割下的企業資源、功能和過程管理,在電子信息技術和集成管理支撐下,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整合優化,提供集成物流服務[ 6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物流鏈成為物流企業轉型建制、業務運營的基本形式,服務于制造鏈[ 7-8 ]、商品鏈[ 9-10 ]等可用供應鏈范疇直接涵蓋的過程[ 11-13 ],特別是集成物流服務商、領先物流提供商(LLP)、集成物流管理商(4PL)在國內形成,并與國際領先物流理念形成了同步的發展。在物流集成、兩業聯動、產業聯動過程中,物流鏈切入供應鏈形成的兩鏈導入、適應、共享和融合過程,不僅成就了經濟高速度發展,而且通過業間集成優化、轉型升級,提升了供應鏈高質量發展,促進和支撐了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可以充分發揮物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基礎性、銜接性和前導性作用。
專業化奠定了分工效率。從集成場視角觀察物流鏈、供應鏈的三維合成場元是物流集成優化最重要的基本范疇,是由集成體主導物流鏈、切入供應鏈,形成兩鏈鏈接或嵌入結構,實現其場線績效的網鏈協同并產生經濟效益。了解物流鏈、供應鏈等微觀網鏈結構,明確和激發高質量發展機制,需要從集成場角度對物流業高質量的主導者、依托的基核、運用的聯接鍵等進行深入認識。
二、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分析的邏輯結構
基于物流鏈、供應鏈的網鏈三維結構既刻畫了形成過程[ 14 ],也體現了其分階段集成發展過程,網鏈結構支撐高質量發展過程。物流集成過程在經歷兩業聯動、產業聯動時,可以認為是物流業在與客戶形成新的合作平臺的集成優化過程。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因業內集成、業間集成時的業務平臺不同,考察的對象不同,企業、產業、區域、國家不同,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及考察指標的目的也不同(見圖1)。
(一)集成體主導網鏈結構高質量支撐
業內主要考察物流業績效,業間就要考慮規模、能力、轉型升級、聯動過程再組織的集成優化。近年的實踐表明,中國區域經濟與物流業速度發展還是很快的,因此,根據集成場的相對性原理,針對區域、產業分別認識物流業從操作層面到戰略層面的網鏈結構對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特別是在國內物流、“一帶一路”國際陸路運輸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產業創新績效(如時間周轉量)。
高質量發展是由場線績效體現的,而場線是由集成體、基核和聯接鍵共同支撐網鏈實現其場線績效的。在集成場三維空間中,沿集成體維度延伸得越長,產業聯動實體范圍越大,集成體間競合關系越突出[ 15 ],集成主體政策勢能作用范圍越廣(見圖2)。
集成體作為網鏈合成場元中的主動要素,影響并制約著其他合成場元的作用。集成體間關系、創新能力、市場開發能力等影響著業務的基核間關系,可涉及的基核節點優化類型越多、范圍越大,可整合的資源越多、越復雜[ 16 ];聯接鍵作用范圍越廣,技術創新越有效,效能越高,系統優化的質量水平要求越高,產出效能質量也就越高[ 17 ]。
(二)集成主體政策勢能規劃網絡結構
國家部委《關于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 18 ]、《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 19 ]等,以及物流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大部制的形成與完善對于物流業集成優化發展奠定了很好的物流政策制定主體(簡稱集成主體)。集成體與集成主體之間的關系,是以網鏈主導(核心)企業和網絡環境政府監管的形式分別確立的。集成體強調了主動優化的實體性質,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具有這種機制。由于物流業的服務業特征,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物流業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國家發改委等部委發布了《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從高質量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體系、物流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營商環境、配套支撐體系、政策保障體系6個方面,提出了25條意見,分別由不同的部門協調指導組織實施[ 20 ]。用集成場梳理可將其21條納入微觀網鏈即經濟動能部分,可用集成體、基核和聯接鍵三維坐標系分析,另外4條可納入政府政策勢能部分。顯然,這是國家層面的宏觀政策勢能文件在規劃交通基礎設施、支撐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條件與環境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形成并完善規劃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宏觀網絡,支撐并引導企業的微觀網鏈高質量發展,需要構建微觀網鏈高質量發展機制。
三、把握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合成場元
合成場元是集成系統優化過程中值得單獨拿出來進行考察的基本單元(要素)。構成考察對象的集成系統不同,合成場元的選擇具有相對性。微觀網鏈是由集成體、基核、聯接鍵等合成場元構成的,是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系統的基礎;宏觀網絡是物流業高質量發展依托和拓展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大多由政府規劃、制定政策。微觀網鏈的被動性合成場元通過集成體主導發揮集成優化作用,宏觀網絡通過統一規劃建設支撐微觀網鏈載運工具、物流通道、時間周轉量指標等高質量拓展優化。
(一)集成體的主導地位、能力和作用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微觀經濟實體由生產單位轉變為經營單位。特別是隨著外資走進來、內資走出去,集成體在這一競爭過程中孕育而生[ 21 ]。由龍頭企業作為集成體主導的基核和聯接鍵形成的物流鏈,由多個實體合作形成的供應鏈、產業鏈等都可稱為微觀網鏈結構,這一穩定的結構是市場競爭的基礎。
網鏈中的集成體(經濟能力、發展內生動力)、基核(生產基地、物流基地聯動能力)、聯接鍵(基地間聯通、信息聯通、配套服務信息支撐)支撐著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怎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由于物流業的服務性質,物流業是物流企業的集合,但是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并不等于物流企業質量的簡單疊加,而必須有高質量發展目標、動力和機制的認識,利用物流業高質量基本原理和相應的實現方法、形式和途徑,實現預期目標。
1.在通用的公共型市場中,大中物流企業大多有自己獨立的信息系統或平臺,物流服務質量是通過領導企業主導物流鏈形成的,物流資源商通過物流功能商,如倉儲、運輸等,支撐集成商實現一體化集成物流方案。其中,集團公司構成物流集成體,其主導著由集成商、功能商和資源商形成的物流鏈,而物流中心、物流樞紐等構成物流基核,全過程信息系統是聯接鍵。集成場的物流鏈集成物流服務過程,以TNT物流集團為例,可以抽象為一般運作模式過程。顯然,這一基于點—軸的貨運集散系統[ 3 ]實現了一體化運作模式,集成了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優勢。大中物流企業作為集成體所主導的物流鏈過程,場線表示了績效,其中包括了貨物從發貨人到收貨人所形成的貨物流向(詳見圖3)。
2.對于快消、快遞等通用的公共型市場,中小物流企業所提供的物流服務大多數是依托第三方信息系統或信息平臺實現的。這也是近年來電子信息科技企業迅速發展的市場基礎,有些信息科技企業利用自身信息平臺為基核,吸引中小物流企業或貨運車隊、車輛參與供應鏈過程,其參與物流鏈、供應鏈的網鏈結構如圖4所示。這一運作模式集成了分段的專項服務,實現了供應鏈全程服務需要,滿足了中小企業參與供應鏈運作與管理過程。物流業與其所服務的產業在第三方供應鏈物流監控平臺支持下,形成了相互促進、轉型升級的互動機制。
圖4中,除了考慮產業聯動本身以外,還需適應市場環境、產業環境和社會環境。政府的政策勢能在產業、市場和社會環境改善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無論是日常經濟運作還是特殊時期的物流業高質量要求,都是要做到“需的時候有”“要的時候到”,也就是網鏈內外部在市場競爭的供求平衡中達到社會需求層次的動態平衡。
3.零星分散的市場往往涉及集貨與送達,大多是小微企業參與完成。從分散的貨主集貨形成批量貨源,可以將批量商品送交分散的用戶。卡車司機通過信息部的小黑板、小軟件、小平臺到大平臺,以及網絡運輸平臺等開展運輸等物流業務。網絡信息平臺是小微物流企業與貨源供方和貨物需方的業務過程聯接鍵(見圖5)。
圖5中的小微物流企業介入的一般是臨時性的物流業務,典型的有專線運輸等,是物流鏈中的運輸功能部分。以上結合集成體主導的不同規模的網鏈結構分析,說明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應考慮以下觀點。
第一,集成體的戰略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強,很多企業將其希望寄托在政府規劃和政策上,企業自身的主客體二元結構及戰略主體、行為主體、利益主體“三主體”能力發揮得遠遠不夠。物流鏈、供應鏈等的網鏈結構,必然是競爭的基本單元。從物流業務和跨國物流企業看,載運工具種類、能力和應用范圍,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布局與市場供需的銜接是十分重要的,具有全球戰略經營的集成體則是更為重要的。通過對全球排名前10的物流企業分析發現,信息技術存在著突破潛力,能為物流業發生突變提供一定的技術創新基礎。物流業今天的發展水平與載運工具及其應用、信息技術及其應用、集成能力及其發揮緊密結合在一起。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