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制造業在湖北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伴隨著制造業發展尤其是生產排放規模的提高,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本文運用灰色關聯度研究法,分析了湖北省制造業的發展特點以及與污染物排放之間的互動關系,實證結果表明湖北省制造業發展與污染物排放存在顯著的關聯性,這其中也包括非污染密集型的制造業。
關鍵詞:制造業;污染物排放;灰色關聯度
本文源自《現代商貿工業》 2020年26期。《現代商貿工業》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國商辦工業雜志社主管主辦,湖北省商業經濟學會、武漢大學地方政府管理與公共事務研究中心協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大型政策指導與理論研究的國家級綜合性學術期刊,是中國經濟管理類核心期刊。
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的重要省份,制造業的發展為全省經濟增長帶來重要的促進作用。當前,在建設“兩型社會”的目標下,制造業在湖北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伴隨著制造業發展尤其是生產排放規模的提高,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如何在提升制造業發展水平與產業結構優化程度的同時,兼顧節能減排和低碳化發展,從而構建資源節約及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目前整個中部地區包括湖北省需要解決的發展難題之一。本文選取湖北省1998~2018年的數據為實證研究數據,運用灰色關聯度研究法,試圖分析湖北省制造業發展與污染物排放之間的內在聯系,研究制造業發展對環境污染的影響程度,在此基礎之上對湖北省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提出針對性建議。
1 污染密集型制造業的界定及數據來源
污染密集型制造業指的是密集排放污染物的制造業行業,這類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直接性或間接性的環境污染物。現有文獻中對于污染密集型行業的評價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有多種測度方法可以作為衡量一個行業污染密集程度的指標,比如產品污染密度指標、污染成本負擔指標等方法。本文采用污染成本負擔指標作為衡量污染密集型制造業的方法,對制造業各行業進行測度。
為量化與測度制造業的相關數據,便于進行實證研究,結合之前文獻的引用和湖北省的實際情況,本文在計算制造業的相關數據時主要分為污染密集型和非污染密集型兩種類型,每種類型分別選取4種產業的數據來衡量。污染密集型產業分別選取的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和造紙及紙制品業;非污染密集型產業分別選取的是: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通信及設備制造業和航空航天及設備制造業。
2 理論模型與數據選取
本文采用灰色關聯度法分析湖北省制造業與環境污染的關聯程度。由于污染密集型產業中的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這四類行業增加值占湖北省制造業增加值的成分較大,這四類行業對湖北省的制造業發展也起到了主要的推動性作用,故選取這四類行業的增加值來進行數據分析。同理,非污染密集型產業則選取航空航天及設備制造業、電子通信及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這四類行業的增加值數據。GDP、制造業數據均來源于《湖北省統計年鑒》(2007~2017年),環境數據來源于《湖北省環境質量公告》。
3 實證結果分析
僅用制造業增加值的數值指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變化趨勢,因此本文選取各行業增加值占環境污染物的比重來進行數據處理后的分析,通過測算各制造業行業增加值對污染物排放水平的影響程度,來對比分析污染型制造業和非污染型制造業與環境質量的關聯。
通過灰色關聯程度的實證分析,得到以下四個方面的結果:(1)湖北省制造業與環境污染之間存在顯著關聯性,尤其是污染密集型產業。污染密集型產業對工業廢水排放水平的灰色關聯度達到08138,表明湖北省制造業的發展與環境污染之間的確存在顯著的相互聯系,工業廢水污染絕大部分是由污染密集型產業造成。(2)造紙及紙制品制造業對工業廢水的影響程度最高。本文對污染密集型產業及選取的其中4種行業進行了灰色關聯度排序,排序結果是PP4>PP3>PP2>PP1,可見造紙及紙制品制造業的灰色關聯度最高,已經達到了08466,處在關聯度較強級別,超過了污染密集型產業整體的灰色關聯度,說明造紙及紙制品制造業對省內工業廢的排放水平影響程度較大。(3)除了造紙及紙制品制造業以外,其它3個污染密集型行業的灰色關聯度都低于污染密集型產業的整體灰色關聯度,但仍有部分產業關聯度較強,尤其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和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4)從非污染密集型產業的灰色關聯度來看,非污染密集型產業與工業廢水排放量的關聯程度很低,僅為01640,這符合預期。值得注意的是,電子通信及設備制造業和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這兩個行業的灰色關聯度雖然較低,但數值上達到了03225和02961,遠高于非污染密集型產業的整體數據,表明這兩個行業里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并不能完全忽視。
4 結論與政策建議
4.1 主要結論
本文以湖北省制造業發展程度和環境污染物排放水平為研究對象,運用灰色關聯度法對湖北省制造業和污染物排放的相互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
(1)制造業中的污染密集型產業與環境污染總體存在顯著的關聯性。污染密集型各行業中,造紙及紙制品業的關聯程度最高,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和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關聯程度也較高,表明當前湖北污染密集型制造業的發展與環境污染密切相關。污染密集型產業是造成省內工業廢水污染最主要的原因。
(2)非污染密集型產業中的部分行業與環境污染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非污染密集型產業與環境污染之間的灰色關聯度很低,說明非污染密集型產業整體上對環境污染的影響較小。電子通信及設備制造業和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作為非污染密集型制造業,其污染物的排放仍不可忽視。這表明即便是非污染密集型產業中也有可能污染環境的行業,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生產全球化和產品內分工的背景之下,非污染密集型產業中也有可能存在污染密集型的生產環節,造成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
4.2 政策建議
(1)參加長江經濟帶區域經濟與生態保護合作,促進湖北省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形成非污染密集型產業的產業集群,有選擇性的承接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制造業產業轉移,尤其是某些污染密集型的產業工序或者生產環節。(2)依托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重點高校集中的資源優勢,著力解決當前湖北省制造業企業與高校合作中的瓶頸問題,政府在宏觀層面應出臺相應政策措施進行支持,健全產學研體制機制、完善產學模式、解決校企之間知識產權分歧等問題,以此為優化湖北省制造業發展的突破點,為協調制造業發展和資源環境問題提供更多的空間。(3)加快技術改進與技術革新,促進制造業轉向清潔型發展。湖北省的制造業要明確自身的發展定位、動機與目的,通過承接污染密集型產業而形成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其長期規模經濟收益相對有限,長期收益的路徑只可能是加快更新生產技術速度,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進力度,實現生產效率與環境質量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粉,孫祥棟,張亮亮,等.長產業集聚,技術創新與環境污染——基于中國工業行業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技術經濟,2017,(3).
[2]陸銘,馮皓.集聚與減排:城市規模差距影響工業污染強度的經驗研究[J].世界經濟,2014,(7).
[3]楊仁發.產業集聚能否改善中國環境污染[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
[4]蘇芳.產業集聚與環境影響關系的庫茲涅茨曲線檢驗[J].生態經濟,2015,(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