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更多的是以休閑為主,房屋建筑設計要合理方便老人隨時出行,他們退休后基本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自己住房周圍和周圍的環境中度過,因此對老人而言,居住環境就是他們活動的中心,小編推薦一篇關于適合老年人的居住區環境。
摘 要:本文基于對中國老年人基本特征及需求的研究,通過對不同老年人居住區的實地調研、優缺點的比較分析,總結出適合老年人的人性化居住區環境,使他們能夠愉快的安享晚年。
關鍵詞:老年人;居住區環境;人性化
1999年10月我國已邁入老齡型國家的行列,預計到2050年我國的老年人口總數將占世界老年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的各個領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研究城市老年人的居住區環境問題,為老齡人創造一個積極的、人性化的生活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和需求
人進入老年后由于自然的規律,生理和心理都將出現許多變化。為老年人設計人性化居住區就必須了解反映他們需求的設計方法,了解老年人的一些特征和生活需求。
1.1 生理特征及需求
(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老年人的生理衰老主要表現在:第一,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系統的衰老。第二,腦細胞減少造成的反應遲鈍及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下降。第三,肌肉、骨骼系統功能下降。第四,心血管系統的衰老。第五,呼吸系統的機能的下降。第六,老年疾病的增加。第七,對溫度的適應和對極端天氣的敏感性增強。
(2)老年人的生理需求。通過對生理特征的分析可知,老年人與成年人相比有著顯著的不同,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有其特殊性,特殊需求主要表現在:第一,聲音環境。第二,熱環境。第三,光環境。第四,無障礙環境。第五,人體工效環境。
1.2 心理特征及需求
(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從老年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生理機能和大腦功能的老化以及社會角色的改變,老年人心理方面必然會產生一些不同于往年的特征。老年人主要有以下4種心理感受:第一,失落感。第二,孤獨感。第三,自卑感。第四,抑郁感。
(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表現出與其他年齡層次居民不盡相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對安全感、歸屬感、鄰里感、家庭感、私密感、舒適感有較強烈的要求。
2 老年人居住區環境現狀分析
通過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需求研究,老年人居住區的人性化設計應該以老年人為主體。本論文通過對西安幾個不同居住區的實際調查,通過調研的實際情況,研究適合老年人的人性化居住區環境。
2.1 案例一:西北大學家屬區
(1)現狀。該家屬區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現在該居住區的老年人大約占60%左右,大部分為西北大學的老教師。
(2)優點。第一,里面居民大都是退休的職工,人與人之間聯系的比較緊密,這正好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滿足社會交往的需求。第二,家屬院在功能設施上相對完善,設有超市、醫務室、老年閱覽室,家屬區內有一個食堂,供應早中晚餐,可電話訂餐,送餐上門,而且定期會在食堂里面舉行知識講座。退休辦組織的活動也給老年人豐富了退休后的閑暇時間,增添了生活的樂趣。第三,景觀綠化:道路兩邊的行道樹有序的排列,多以法國梧桐為主,喬木的種類多樣,樓群間綠地、花壇基本用綠籬圍繞,樹下栽種了大量的花灌木、草坪等地被植物,在功能上主要滿足綠化的需求。
(3)缺點。第一,景觀綠化:小區內的綠化為條形綠化,透光性比較差,周邊雜草叢生,缺乏有效的管理。而且整個居住區公共綠地缺乏,活動區集中在整個社區的北面,南面無公共綠地,這是很不人性化的。第二,道路:家屬區的道牙高度超過220mm,這樣的高度會對老年人的行走造成不便。道路為水泥路面,但由于長時間沒有修整,路面出現了裂痕及碎石。整個小區沒有無障礙通道,不利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第三,公共設施:該小區雖然設有一些健身器械,但有些不適合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而且座椅設置較少,并且大都為石質座椅,對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情況來看,實用性不強。該家屬區雖然功能設施比較完善,但還有欠缺,沒有專門的機構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服務。
2.2 案例二:某廠區家屬院
(1)優點:第一,區內的綠化面積達到標準,在綠地的設計上比較科學,樓房的南面向陽,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因此,設計成綠地,而樓房的背面處于陰面,則進行硬地鋪裝,設計成停車場。交通系統大都采用無障礙設計,很符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第二,公共設施:居住區內有一塊比較大面積的公共綠地,老人可以在此鍛煉,交流等。坐凳是木制的,冬天坐著不會太涼,部分有靠背,這一點就很人性化。在一樓的室外,有一部分空閑地方,有些老年人圍合起來,種一些蔬菜,既鍛煉了身體,也豐富了自己的閑暇時間。
(2)缺點:第一,該廠區由于建設年代較早,已經有很多職工買了新住房。因此,該小區內現在有40%的住戶為出租房,造成了家屬區內的人比較混亂,而且出入大門沒有限制,存在安全隱患。第二,公共設施:整個家屬區內設置的座椅很少,無法滿足居民的需求,植被也沒有很好地和周圍的器材相配合,無法保證功能的使用。活動場地太少,沒有考慮動靜結合。沒有食堂,運動場、老人日常生活沒有集體的娛樂和有益的活動,醫療設施不完善。
3 適合老年人的居住區環境設計
通過對老年人特征和需求的研究,以及現代居住區環境的實地調查研究發現,老年人對居住區的環境需求有著共同之處。不管是老年人以前從事什么工作,有什么不同的需求及愛好,他們都希望能夠被關懷,居住的環境能夠給他們提供方便與服務。
通過調查研究,適合老年人的居住區環境應具備以下幾個人性化的特點:
(1)擁有舒適和健康的景觀環境。居住區的環境不管是在視覺上還是使用上,都要給老年人一個輕松、安逸、干凈、清新的感覺。同時,為了達到舒適的要求,居住區內要有優美而安靜的綠色景觀,要有充足的日照,成片的公共綠地,并且避免各種噪音的干擾,保持安靜的環境。
(2)擁有齊全和便捷的服務設施。由于生理上的原因,老年人大都行動不便,但為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他們需要多進行一些養生、休閑的鍛煉。因此,在老年人居住區的人性化設計中,需要為老年人提供齊全的活動設施。老年人由于自理能力的減弱,老年人的居住區必須配有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務的機構,在衣食住行醫用等方面,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服務。
(3)安全方便的步行和交通環境。步行是老年人的主要移動方式,適合老年人的人性化居住區要有安全方便的步行空間,區內的步行系統要考慮到老年人的生理體能特點,設置無障礙步行系統,同時,由于老年人視覺、聽覺、體力和記憶力的衰退,在步行系統中要設置指示牌,小品、座椅等,為老年人出行提供方便的服務設施。
現階段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有它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在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解決好老齡化帶來的老年人居住問題,以老年人的需求為核心,照顧到老年人的各種情況,這樣才能為老年人設計出人性化的居住環境,同時也能夠促進社會的有序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鄔滄萍,姜向群.老年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 馬光,胡祿仁.老年居住環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
小編推薦優秀建筑期刊 《百年建筑》
《百年建筑》面向中國建設行業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建筑設計機構、營銷策劃機構等,開設了“百年建筑年度學習計劃”的系統課程,以鮮明的主題全新的案例、國內外優秀機構的主講師資,為各企業的中高層管理干部開展了系統的、常年的培訓學習活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培養和留住人才做出了較大貢獻,廣受贊譽。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