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會計專業是中職院校開社的一門重要專業,這是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可以為社會輸送大量的專業財會人才。中職院校為學生學習會計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但是目前,學生學習會計的成果卻不太理想,這是因為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方式有待改革,只有學校與時俱進,才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知識,為未來就業打下基礎,同時也為學校招生提供幫助,基于此,本文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進行系統分析,促進中職院校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中職會計專業,中職學校,職業教學
近幾年,隨著國家在中考對于學生分流政策的調整,因普通高等院校擴招而影響中等職業學校生源緊張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同時,黨和政府對于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使廣大中等職業學校在辦學環境上有了很大的改善。這對于中等職業學校來說是非常難得的發展契機,其中中職會計專業是非常受學生們歡迎的一個熱門專業,但是需要我們必須正視的是,因為各種原因的存在,當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它們不僅影響了學科的教學和專業的更好發展,甚至有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在制約著學生們的發展和就業,因此有必要對于這些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并且采取針對性的舉措來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學習和社會需求,進而促進學科教學的發展,增強會計專業的社會競爭力,推動中職教育更好的發展。
一、中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缺少學習興趣。上個世紀末高校的大規模擴招,使絕大部分初中畢業生選擇上高中考大學,這給中職學校的生源帶來極大的沖擊,很多專業都存在招不夠學生的難題,會計專業也是如此。大多數學生入學成績不夠理想,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夠,學習能力也較差;他們選擇財會專業大部分不是對于專業感興趣,而是為了就業方便,所以他們缺少學習興趣,特別是那些相對抽象且邏輯性強的學科,學生學習困難重重,嚴重影響了教師教學效果,也影響了他們知識掌握程度。
2. 教師思想僵化,教學方法簡單。總體上看,目前中職學校教師更新速度較慢,新生力量補充不足;在職的很多教師,多數是從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中職學校教學,他們很多都是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兼任,這就導致部分教師教學中只是按照書本在教學,缺乏一線工作的實踐經驗,這對于學生實踐課程學習是不利的。同時,部分教師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不能夠結合課程改革和學生實際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思想的僵化導致了教學方法的單一和死板,脫離了學生實際,勢必會導致教學效果的低下。
3. 教學課程重理論輕實踐。和其他專業一樣,中職會計學科也是需要進行理論課程學習和實踐課程學習的,但是部分學校教學中的著眼點還是放在理論課程的學習上,在實踐課程學習中形式主義現象還是存在的,對于實踐的不重視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實踐能力。從另一方面來說,學生們缺乏和社會需求密切聯系的實踐平臺,學生們在實習、訓練參加的崗位和自己所學專業存在一定的距離,這無疑影響實踐效果。最后,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一定會影響學生們就業對于崗位的適應,影響學生們就業。
二、中職會計專業教學問題改進探討
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現代教育的發展給教師帶來了更高的要求,知識更新速度快、容量大,對于教師來說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源活水。對于中職會計專業的教師來說也是如此,我們面對的學情在不斷變化,學生的實際本身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要結合學生情況主動地改變自己,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因此必須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具體來說,一方面要爭取上級政策、財政等方面的支持,努力改善專業教學的硬件和軟件條件。另一方面,要結合專業教師現狀,努力培養“雙師型”教師,無論是在理論教學能力提升,還是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都給廣大一線教師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能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為廣大學生學習提供更好的條件,方便學生們學習,實現教與學的共同提高。
2.教師轉變觀念,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從現實來看,雖然在對于中職教育來說,大環境有了一定的改變,但是從生源整體質量來看,并沒有質的改變。作為教師來說,我們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抱怨,要正視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起點,結合學生們能夠接受的現實來設計和安排各學科教學,轉變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結合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來安排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采取案例法、項目法、崗位法、小組合作等貼近學生、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參與進來,提高教學效率。
3.理論結合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我們知道,理論的學習是為了更好服務于實踐,所以要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在學校的教學中融入會計實訓相關課程的講授,配備會計模擬實驗室,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在實訓課中可以運用項目教學法,教師提前下發任務書,在任務書中給出經濟業務的票據、需要的理論內容、操作時的注意事項、會計工作的記賬憑證和所需賬簿等,學生四人一組協作完成。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審核憑證、填寫憑證、粘貼憑證、登記賬簿等,培養其實際工作時的動手能力;在學生無法解決問題時隨時給予幫助,讓學生有繼續完成任務的信心。在項目完成后,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最后,將經濟業務分解為一個個項目學習后,仍然要給出學生某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讓其自己獨立完成,系統地再次掌握整個經濟業務處理流程和知識的靈活運用,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要針對現在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性的舉措來提升教學效果,切實以學生為中心,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提升教師素養,這樣才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熊守春.提高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思考[J].財會通訊,2005(12):81.
[2] 楊貞斌.改進會計實驗教學方法 培養會計學生綜合素質[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14-116.
推薦期刊:《時代財會》刊發文章加急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