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目前英語已經成為國際上通用的語言了,每個學校也會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英語教學。本文是一篇英語教學期刊投稿范文,主要論述了大學英語多模態教學模式。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已經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應用圖片、色彩、動畫、視頻來開展教學,逐漸形成多模態教學模式,這對促進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不斷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大學英語,多模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7304.2016.03.091
1多模態教學模式相關概念
1.1多模態話語理論概述
所謂模態,就是在人類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中,通過應用感官,如視覺、聽覺等,從而能夠與外部的環境形成良好的互動方式[1]。在該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將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與語言符號應用到其中,這樣就導致出現了多模態話語分析。多模態話語分析(MultimoclalDiscourseAnalysis),該理論是上個世紀在西方國家中逐漸興起的,將社會符號學與系統功能語法等多種理論知識結合起來,認為語言是社會符號,在語言之外的其他非語言符號,如圖片、音樂、肢體動作等,可以形象的表達意義。有學者將語言看成是一個設計語言看作是社會符號系統組成部分之一,還有其他的社會表義系統,如繪畫、雕刻、音樂、舞蹈等,這與語言共同實現社會意義[2]。
1.2大學英語多模態教學
根據上文章對模態的定義與多模態話語的分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的應用多模態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師、學生、教學設備以及教學環境等結合起來,從而能夠使師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與互動,使教學效果訴諸多種感官,通過感官來對多種符號系統進行解讀、構建與重組。這樣就可以實現在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中,對語言、聲音、動作以及動畫等多種手段的應用,從而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的聽覺、視覺出現交際,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應用多模態話語,可以將多種模態、符號進行有機的組合與應用,還能使信息輸入手段更加豐富多樣。在大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強調學生的語言輸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并不是應用了多媒體手段與多種符號模態,就能實現有效的多模態教學模式的作用。有部分教師認為在英語教學中只要使用了多媒體,就實現了多模態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就比較依賴PPT課件,開展的教學活動也都是在該教學PPT的基礎上進行的,其教學手段比較單一,缺乏與學生之間足夠的交流與互動。學生處在一個相對比較單一、乏味的英語學習環境中,很容易產生疲倦感與厭煩情緒,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也不夠理想。要想發揮多模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作用與優勢,教師在教學中還要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選擇恰當的模態,實現其教學效果。
2學英語多模態教學模式設計與模態選擇
2.1遵循選擇的最優原則
教師在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對教學模態進行選擇時,要考慮到應用更好模式是否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否能夠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否使其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該模態是否具備其他模態不可取代的優勢。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講解自然災害類的話題,教師如果只是通過語言描述的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對該災害的破壞程度沒有直觀的認識。教師則可以通過影片、圖片等多種方式將其呈現出來。圖片與影片會帶來更大的視覺震撼,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
2.2及時的補充與強化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應用某一單一的教學模態開展教學,很有可能對其中的內容的表述不夠清楚,這樣學生理解、接受起來就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該教學內容,教師就要合理的應用多模態教學模式。能夠及時的進行補充與強化,這樣學生在理解與認知時就更加容易。例如,在學習“shrug”時,教師僅僅通過口頭講解,對該單詞的描述還不夠形象與全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呈現聳肩的照片,讓學生在學習該詞匯得到過程中能夠模仿該動作,或者是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動作來猜測詞匯的意思,這樣學生對“shrug”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且學生也能根據該動作中教師的表情、情緒變化,更好的了解“shrug”的多層含義,如厭惡、輕蔑、冷淡、懷疑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通過對語言、圖片以及動作的模擬等模態來開展教學,將多種模態結合起來,實現各個模態之間互動與互補,不僅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還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詞匯。
2.3靈活應用,及時更新
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還要盡量避免對某一教學模態的重復使用,這會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影響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以大學英語聽力課程為例,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聽說中,通常就是采用教師播放音頻材料,學生聽材料做練習,然后,教師與學生共同核對答案這一教學模式。這種單調的教學模式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對學習英語失去興趣,對學生的英語實際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況、情緒變化,適時地調整教學模態,可以選用一些可以提高學生聽力能力訓練的軟件、圖片等,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構建與之匹配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該環境中更加輕松的掌握相關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在聽力練習結束后,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題目,可以使學生分組學習討論,也可以通過分組閱讀的模式來學習,不僅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還能使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與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2.4將學生作為模態選擇的中心
開展語言教學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使用技巧,并在實踐中應用該語言。因此,在教學中就很有必要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鍛煉。在對大學英語多模態教學模式進行設計與選擇時,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需求,盡量設計一些綜合能力較強的實踐性教學活動,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感覺參與到語言學習中。同時,也可以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學生就可以主動的參與到語言輸出中,也能有效的避免大學英語學習中的“啞巴英語”的現象出現。這樣可以使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愉悅,使學生在寬松的語言環境中學習相關的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供教師選擇的教學模態形式比較多樣,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英語水平等多種因素,對教學模態選擇進行探索與研究,并及時的進行調整,從而能夠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實現其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3結束語
總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通過合理的應用多模態教學模式,對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有較好的作用,教師只有科學運用,就能對教學質量的發展產生好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郭萬群.論間性理論視閾下的大學英語多模態教學與研究——兼論外語教育技術的哲學基礎[J].外語電化教學,2013,01:21-26.
[2]張維,劉曉斌,周榕,李曼娜.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實證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07:63-70.
英語教學期刊推薦:《英語教師》(月刊)創刊于2001年,是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天津師范大學協辦的一本面向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英語教師的、兼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專業性期刊。《英語教師》讀者對象主要是廣大英語教師、英語教研員以及高校外語院系學生。本刊主要刊載有關英語教學和英語教師教育的論文、實驗報告和書評等。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