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化學教育是那種死記硬背的形式,化學本來就是很奇妙的化學反應,我們學生應該從小培養動手能力,而不是簡單的記憶幾個公式就可以解決的事情,我們應該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摘 要:長久以來,在應試教育的作用下,初中化學教學一直以知識教學為主,人為的將自然科學的教學以及育人脫離開,具體體現為:教學內容方面,重視邏輯、系統化及網絡化的化學知識結構,忽視學生對社會、生活、就業等方面的素質需求,也對化學在技術研究乃至社會應用上的問題過于忽略。雖然學生周圍的生活中隨處都存在化學,但是欠缺用所學的知識對身邊的相關現象和問題進行處理。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滲透;人文教育
引 言:隨著教學的不斷發展,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應當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以及滲透進行加強。當前人們常常探討的教書育人,實則指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發展的加強,讓學生的所有方面素質都可以獲得發展,變成一個符合當前社會需求的人才。育人的實質就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因此,不僅僅要加強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還要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瘜W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更應當是文化方面的傳播,化學老師在教學過程里應當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不斷滲透人文教育,將知識、能力、人文相結合,為社會的發展輸送不同能力的合格型人才。
一、人文教育的含義
人文教育指的是在人文精神的感染下,通過人文學科為基準實施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宗旨是為了提升學生在人文方面的精神、文化方面的素養。人文教育指的是在人文學科的范疇里執行,傳統意義上的人文教育指的是通過學科的形式存在。人文教育具備了以下特點:
1、人文教育不再是古典人文主義時期對精英教育的意義,也不只是通過古典教育的內容作為價值取向;
2、人文教育培養的是完整的人;
3、人文教育應當積極開發人的左腦、右腦。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現狀
長久以來,受到只注重升學率的應試教育所影響,初中化學教學長期以來都將知識教學當作教學中心。因為教學目標的偏差,初中化學教學較少涵蓋人文精神的培養,將人文教育不斷淡化,具體體現為:教學內容過于重視邏輯性、系統化以及網絡化的化學知識結構設定,將學生對社會、生活乃至就業方面的化學素質需求過于忽略,也對化學在科技研究乃至社會應用層面上的問題過于忽略。在教學的過程里,加強掌握化學知識、解題技能的理性思維訓練,忽略了人們在情感、心愿等方面的非理性因素的需求及發展。在教學方法上,推崇理性,追尋規范化、統一化,忽略學生獲得個性解放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每天雖然都處在豐富的化學世界當中,但是欠缺通過已掌握的知識對周圍相關現象及問題處理的能力。老師始終將教給學生的化學知識當作自身唯一的教學目標,學生如果沒有掌握好知識,老師就會非常有挫敗感[1]??墒钱斍俺珜У氖橇钏腥硕及l展的教育,而非經營式教育?;瘜W教育承擔的是令所有人都具備化學素養的責任。學生也應當具有一定的化學素養,這也是教學的終極目標。所以,化學教學應當將精力放在化學基本知識以及和化學相關的人文教育方面,而非在對學生而言較難的專業問題方面。
三、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1、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化學美的育人功能
審美教育作為人們在人文素質方面不可欠缺的構成部分,美育不但可以提升素質、陶冶情操,并且有利于智力的開發,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活動,對加快學生整體發展具有無法取代的作用。化學美屬于科學美,化學在展現物質內部豐富的運動方式和規律時,體現了化學范疇中具備的豐富的美育素材,所以,具有特殊的美學意義。
2、透過化學科學研究實驗,養成學生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
初中教學的人文精神中心思想為讓學生全面發展,也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建立科學素養的同時,具備積極、向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初中化學探究實驗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主要依據,在這一過程里,不但是探索化學知識的過程,還是令學生了解科學家如何進行科學探索的過程,感受科學研究所經受的困苦,養成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以及勇敢探索、堅毅的科學品質,以及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2]。
3、充分探尋化學哲理,調動學生堅強的奮斗精神以及毅力
在以往的化學教學中,老師會竭盡所能的運用化學史以及科學家的奮斗過程、人格魅力來激發學生,讓學生對學習勇敢追求,為事業勇于奉獻,從而感受人文教育。在教學過程里,應當將傳授知識以及德育的最佳結合點確定好,從潛移默化中進行滲透。化學中富含的哲理十分豐富,身為一線老師應當積極開發這些資源。
4、大量實施探究活動,建立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懂得如何合作是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化學大綱中的新要求。由于經濟的不斷提高,知識的不斷進步,國家之間的經濟、科技往來不斷擴大,人們相互間的合作和交流也十分頻繁,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生活方式會對人際往來、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只有具備合作精神、和睦相處的品質,才可以在當前時代站穩腳跟。學生在實驗當中,需要進行分工合作,一定要具備團結互助的精神,才可以將實驗的任務完成。
結束語:要建立具有現代化、高品質的社會主義人才,只加強學術能力是不夠的,人文精神的滲透是不可欠缺的。老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應當有效運用當前教材,有計劃的將人文因素滲透進去,為社會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梁勇.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0(07):45-46.
[2]楊才.現代教育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相結合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2):32.
小編推薦優秀教育期刊 《職業教育研究》省級教育期刊投稿
《職業教育研究》月刊是由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主辦的職業教育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型月刊。其辦刊宗旨為開展職業教育學術理論與應用研究,推廣職業教育研究成果,堅持專業指導與信息服務相結合。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