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團組織面臨的問題和對策。胡鵬 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隨著改革開放逐步深入,企業制度逐漸轉軌,企業共青團的工作相應發生了顯著變化,為準確把握團組織現狀,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通過對團組織及青工進行了調查走訪,對當前企業團組織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淺顯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論文刊發,團組織,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工作機制
一、目前國有企業共青團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有企業共青團工作具有其自身獨有的特點。當前,國有企業共青團工作正處在一個發展和變革的關鍵時間,其工作的開展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工作基礎薄弱。主要體現在從上到下對于共青團工作認識的不到位。從企業經營者角度講,部分企業領導認為共青團可有可無;對于團干部來講,缺乏開展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團的工作陷入了被動應付的局面;對于普通團員來講,對團的事務參與程度大大降低,組織意識淡化,團員的身份似乎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
二是團的后續力量不足。近些年來,企業青工隊伍逐步萎縮,團員人數每年以10—20%的速度遞減,以我們焦化企業為例,幾千人的大企業,每年僅有數十名大中專生做為新鮮血液補充,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大批團員超齡離團。在這種狀況之下,共青團力量的組織、活動的開展、作用的發揮就成了一句空話,共青團的凝聚力、號召力大大降低,再加上團干部大都是兼職,自身工作繁忙,時間、精力、威信都有限,使得整個企業團組織的力量出現弱化趨勢。
三是部分團組織服務青年的意識淡化。為企業中的青年健康成長服務,這本是企業共青團工作應當奉行的宗旨,是團的性質和職能的體現。然而,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經濟日益繁榮的今天,由于青年的社會需求迅速地增長,我們團組織對青年的思想認識和實際工作都與客觀需求出現了距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團工作開展,特別是有些團組織在表達青年意愿、反映青年呼聲、維護青年權益、滿足青年需求等方面做得很不夠,從而損害了共青團組織在團員青年中的威信和地位。
二、加強國有企業團團組織建設的對策和途徑
以上問題的存在,大大削弱了團組織的吸引力,使得部分企業團工作陷入困難或舉步維艱,只有我們對癥下藥,把它們作為推進團青工作的著力點,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一)、圍繞大局工作,以行動求地位。有相當一部分共青團干部認為,現在青年工作沒有地位、不活躍,主要是領導不重視。共青團的地位從何而來?它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圍繞中心工作干出來的。團組織必須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于生產,服務于基層,深入開展有益的活動,就一定能贏得領導的重視和群眾的支持。
(二)、強化服務職能,全力服務青年。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領導是青年工作之魂,為青年服務是青年工作之本。共青團要成為團結教育青年的核心,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能否有效地引導青年,另一個是能否有效地服務青年。特別在服務青年方面,必須徹底改變對青年的要求多,給予少;說教多,幫助少;許諾多,落實少的工作狀況,用全心全意的服務把青年凝聚在一起,使青年真正把共青團當成是自己的組織去熱愛它、信賴它,并為它的發展努力。
一是要維護團員青年的正當權利。共青團組織要經常了解和反映團員青年的愿望和要求,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屬于團內的要認真采納,屬于企業建設的要及時向領導建議,努力做到條條有著落,件件有回音,使團員青年感到自已確實是主人。
二是要熱情關心團員青年的疾苦,為他們排憂解難。現在團員青年有許多實際困難,比如,進步受挫,身體有病,找不著對象,親人下崗待業等等。對此,團組織要體察他們的困難和問題,積極協助黨支部想方設法加以解決。團組織自身解決不了的,要及時向黨組織反映或請有關部門做工作,使他們感受到團組織的溫暖。
三是要努力滿足團員青年求知成才的愿望。 每一個在職青年,無論他從事何種具體的工作,總是處于一定崗位上。在崗位上學習、在崗位上創造、在崗位上成長,這不光是在職青年的普遍愿望,也是社會對他們的要求。針對這種情況,團組織要把幫助青年崗位成才作為關心青年服務青年的重要內容,為青年的業務學習提供優秀的師資及必要時間、場地和經費的保證,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練兵比武活動,使之成為技術能手和業務尖子。
(三)建立健全工作激勵機制,形成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
建立健全團的激勵機制,對于活躍青年工作,調動團員青年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感到,當前,建立健全團的激勵機制,首先要把團的建設納入企業建設的軌道。凡是基層共青團組織建設狀況差的,不能評為先進團支部,不是先進團支部的單位,不能評為達標單位和達標先迸單位。其次,要把基層團支部書記作為政工干部的后備力量來培養和使用。第三,要把團內獎勵與行政獎勵結合起來。如優秀團員在入黨、提干、學技術等方面給予優先。改變以前那種團內獎勵不管用的現狀。這樣團員青年爭當先進的勁頭能不足嗎?
(四)、拓展平臺渠道,在繼承中向高層次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青年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出現了由單一到多樣、由低層向高檔發展的趨勢。共青團活動要適應新的形勢,必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
一要著力提高共青團干部和團的骨干組織開展活動的能力。在對共青團干部和骨干進行培訓時,除了組織學習共青團的基本知識外,還要用經驗交流、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提高共青團干部和骨干組織活動的方法和技巧。要本著“宜專則專,宜兼則兼”的原則,努力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專兼結合的企業團干部隊伍,既便于團干部立足團務,廣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又便于被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負責人所接受。
二要開拓進取,創新載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團的活動載體亟需在繼承以往行之有效的載體的基礎上創新。載體的選擇應當圍繞黨的中心工作,應當便于廣大團員青年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便于凝聚和整合各類資源。企業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企業團的工作職能也必須最大限度地體現效益化。企業團的職能,要以經濟效益為龍頭,圍繞重難點工程,廣泛開展增產節約、科技攻關等活動,將團員青年的智力優勢與辛勤勞動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勞動成果。
三要延伸團的工作手臂。要以共青團為核心力量,充分發揮青聯及青年志愿者、青年研究會及各類青年社團的作用,盡可能多地把各行各業的青年,特別是先進分子、勞動模范、科技精英、技術能手、文藝骨干、管理人才、經營能人等吸引到團的組織和外圍組織之中,引導他們立足崗位跟黨走,放眼世界作貢獻,把團工作的觸角擴展到更廣闊的社會空間和更廣泛的青年之中。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