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滄州鹽堿地區進行柳枝稷引種栽培試驗,對其耐鹽堿能力、耐寒性、抗病蟲害能力以及觀賞性進行觀測,對該品種的引種適應性作綜合評價。結果表明,柳枝稷有較強的耐鹽堿能力,耐寒性、抗病蟲害能力很強,觀賞性良好,可作為優質觀賞草品種在滄州地區進行推廣種植。
本文源自許雪; 齊明妍, 現代園藝 發表時間:2021-06-03
關鍵詞:柳枝稷;鹽堿地區;引種;園林應用
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為多年生禾本科黍屬植物,原產于北美,中國引種栽培作牧草,適應性強。株高 100~200cm,地上莖稈直立,質地堅硬;葉片長線性,種子 8~14 粒(圖 5)。種子收獲后要干燥、低溫保存[4] 。火炬花種子無休眠期,采后即可播種。
3.3 繁殖
火炬花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種和分株。播種繁殖在短期內可以獲得大量種苗,但出苗不甚整齊且后代易發生變異,且播種苗往往 2 年以上方可開花。相對來說分株繁殖操作簡便,成活率高,開花早,綠化效果好,并能保持原品種的優良特性,使栽培群體生長表現一致,春季分株一般當年就會開花[4] 。
3.3.1 播種繁殖。春、夏、秋三季均可對火炬花進行露地播種。春季播種的種苗生長狀況最好,栽培管理好的植株一般第 2 年就可以開花。春、夏、秋三季播種期具體掌握如下:①夏季播種。7 月份收獲種子后可立即播種,種苗在越冬前有 4~5 個月的生長期,以大苗形態越冬,可提高越冬成活率和第 2 年的開花率。但應注意搭遮陰棚降溫以利越夏。②秋季播種。夏季收獲種子后要注意將種子曬干并在干燥陰涼環境下保存。8 月下旬 ~9 月上旬播種,越冬前采取設置塑膜小拱棚等防寒措施保護幼苗越冬,提高翌年開花比例。③春季播種。適合北方冬季較寒冷、小苗不易露地越冬地區采用。可在 3~4 月播種。春季播種苗第 1 年由于苗小一般不開花,第 2 年生長明顯健壯并產生花莖。
火炬花種子千粒重約 2.96g,播種量掌握 在 0.05g/m2 左右。播種前先做好地形整理,施足底肥、深翻、摟細、耙平,溝播深度 3cm 左右,播后適當覆土,澆水后覆膜。注意觀察,確保在土壤干旱時及時噴水,保持土壤濕度,一般 15~20d 即可萌發幼苗。當幼苗萌發后進行一次間苗或移栽,留強去弱。待幼苗高 20cm 左右時可按株行距 30cm×30cm 或 30cm×40cm 的標準長 20~40cm,寬約 0.5cm,頂端長尖;圓錐花序開展,長約 20~30cm,根系發達,分蘗能力強,耐瘠薄,可適應砂質土、黏質土、壤土等多種土壤類型,且具有較強的耐定苗。
3.3.2 分株繁殖。火炬花宜在春秋進行分株,春季分株植株可盡量少分叢,采用大植株,基本不影響生長發育和花期,一般當年即可開花。秋季分株一般于花后進行,以 9 月上中旬分株為最合適[5] 。分株時,小心地將整個母株挖起,盡量少傷及根莖,將多余土壤剝離,以便于觀察根莖,選擇在易分離處直接用手輕輕掰開,分成數叢。不易分離的用刀在根莖處順勢切分開,每株叢應具芽 2~3 個,并至少帶有根 2~3 條,大苗小苗分類栽植,只要帶有須根極易成活[6] 。
分株后初栽時澆 1~2 次定根水,株行距一般按 30×40cm,視苗株大小和用途靈活掌握。早春和初秋、花前和花后,各施 1 次以氮磷鉀為主的復合肥、促進植株分蘗多、產花多。一般 3 年以上的株叢根系及芽較多,應進行分株促進生長。
4 結語
滄州市園林綠化局自 2019 年有計劃地引種以來,經過近 2 年的露地栽培試驗,結果顯示火炬花(Kniphofia alcazar) 比較適應滄州地區的土壤與氣候,且適應性強,繁殖容易,管理簡便,具有良好的觀賞效果,值得大力推廣。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