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廣州城市公園典型點狀植物景觀美學質量的評價研究,總結影響點狀植物景觀的景觀要素,為華南地區優秀點狀植物景觀設計提供參考依據。采用 SBE 法對廣州 10 個城市公園的 40 處點狀植物景觀評分,以 12 個景觀要素為評價指標,運用 “數量化理論Ⅰ”建立美景度值與各要素之間的景觀評價模型。篩選出主配景關系、質感豐富度、花朵比和綠色比 4 個最為顯著影響的因子,回歸方程顯著性檢驗結果 P=3.12×10-9<0.01,R2 =0.719,結果極顯著。建議在營建華南地區點狀植物景觀時優先考慮主配景關系的和諧程度,適度提高質感豐富度,并關注花朵和綠色的合理占比。
本文源自陳梓聰; 江璇; 徐瑾, 現代園藝 發表時間:2021-06-03
關鍵詞:風景園林;城市公園;點狀植物景觀;美學評價;SBE 法
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與自然交流的紐帶,它保護和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提高了城市人居環境水平。園林植物作為城市公園綠地的基本組成單位[1] ,不僅是園林綠地整體景觀質量的衡量標準,還直接影響到城市整體環境質量的高低。植物景觀根據平面構成形式通常有點、線、面 3 種表現形式,點空間作為城市綠地結構空間及主要要素的連接點,在不同程度上表現為城市綠色空間的焦點、濃縮點和匯聚點[2] 。凱文·林奇[3] 認為點空間是不同結構的連接處與轉換處,是“觀察者可進入的戰略性焦點”。點狀植物景觀作為點空間中唯一具有生命的構成元素,有著不可替代的觀賞特性,因此,點狀植物景觀在城市綠地空間中有著重要的特殊地位。廣州城市公園在植物景觀方面具有全國領先性和代表性,本研究以廣州城市公園為研究場所,運用 SBE 法對公園內 40 處典型點狀植物景觀進行美學質量評價,歸納出廣州優秀點狀植物景觀的設計要素與規律,以期為華南地區城市綠地中點狀植物景觀設計美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公園的選取與概況
廣州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的特征,十分適宜植物生長,一年四季到處鮮花綻放、花團錦簇,因此廣州也被稱作“花城”。廣州城市綠地景觀規劃成熟,公園資源豐富且大多具有優秀的文化藝術遺產。
綜合考慮廣州各城市公園的分布情況、建成年份等因素,選取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越秀公園、東山湖公園在內的 10 個公園(表 1),并根據公園功能布局、周邊環境、游客流量等要素選取典型點狀植物景觀用于美學質量評價。
1.2 SBE 評價方法
美景度評價法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SBE)由 Daniel 于 1976 年提出,其原理是根據心理物理法把美學態度的模糊性估測同景觀因子間的定量分析相結合,實現用數學模型來調查和評價景觀美學質量[4] ,也是目前應用最為普遍的風景資源美學評價方法之一。該評價分為 3 個過程:①測定 SBE 值,獲得公眾對該景觀的審美態度;②分解景觀要素并測定各要素量值; ③分析 SBE 值與各要素量值之間的關系[5] 。
1.2.1 照片拍攝與選取。由于植物具有季相性,不同季節會呈現出不同的景觀效果,因此為了減少植物季相性對評價效果的影響,拍攝時間集中在 2017 年的秋季(8~9 月)進行。拍攝過程杜絕將人群、雜物等非景觀因子拍攝在內,照片要能表達節點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而且以人視高面向景點的主視點[6] 。最終從所拍攝的 100 余張點狀植物景觀照片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 40 張照片進行編號用于美學質量評價。
1.2.2 公眾審美態度測定。①制作評價問卷。研究表明,用照片作為風景質量評價的媒介同現場評價無明顯差異[7-8] 。在問卷開頭進行不涉及問卷內容的評價要求說明,其次在 40 張照片中抽取 5 張照片用于給受測者熟悉評分流程,最后將 40 張照片隨機排序并開始正式評價。②評價人員選擇。評價人員分為專業組和非專業組[9] 共 50 人,其中專業組有風景園林專業教師、從業人員和學生共 25 人;非專業組有其他專業教師、學生共 25 人。③評價方式。將制作好的電子問卷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給受測者,受測者評價完后傳回給調查人員[10] 。④評分制度。采用 7 分制美景度評價方法作為衡量標準,即以 1~7 分表示很不喜歡、不喜歡、不太喜歡、一般、較喜歡、喜歡、很喜歡。⑤SBE 值計算。將受測者對照片的評分值進行標準化處理,SBE 法中的標準化公式如下[11] : Zxy= Rxy-Ry Sxy (1) Zx=Σy Zxy/Ny (2)
公式(1)中:Zxy 是第 y 個評價者對第 x 張照片的標準化值;Rxy 是第 y 個評價者對第 x 張照片的評分值;Ry 是第 y 個評價者對所有的植物景觀樣本的評分值的平均值;Sxy 是第 y 個評價者對所有的植物景觀樣本的評分值的標準差。公式(2)中:Zx 是第 x 張照片的植物景觀標準化得分值;Ny 是評價者的總人數。
1.2.3 景觀要素分解與量值測定。為建立景觀要素與 SBE 值的關系模型,參照相關文獻[12-14] 并結合風景園林美學原理和植物景觀特征,分析整理出 12 個適用于評價點狀植物景觀的要素,并對 40 張照片中植物的各項景觀要素進行評析(表 2)。
1.2.4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各景觀要素為自變量,各景觀的標準化得分 SBE 值為因變量,采用 SPSS 統計分析軟件 26.0 版本中的多元線性回歸程序 Backward 法[15] ,分析 SBE 值與各要素量值之間的關系,建立美景度預測模型。
2 結果與分析
2.1 公眾審美態度測定結果
本研究共收回 50 份有效評價問卷,先計算每個點狀植物景觀得分的平均值,再根據公式(1)、(2)計算標準化得分。由表 3 可知,各景點平均得分均在 3.50 分以上,標準差均在±1 范圍內,得分穩定性良好。由此可以看出,廣州城市公園大部分的點狀植物景觀質量和觀賞性較高,對評價者具有較強吸引力。其中,曉港公園、越秀公園和海珠湖公園的點狀植物景觀得分較高,這些綜合公園都處于廣州市中心,人流量大且用地資源緊張,因此設計者十分重視點狀植物景觀的營造,追求以小見大的效果。公園內點狀植物景觀配置緊湊且有層次,植物種類豐富搭配形式多樣,觀賞性植物使用效果良好,在后期的養護管理方面也細致到位。
2.2 SBE 值與各要素量值之間的關系
在建模過程中根據運算結果對偏相關系數進行 t 檢驗,逐步篩去獨立性不強和偏相關系數較小的項目,然后再對剩下的項目繼續運算,以此類推,共進行了 9 次運算(表 4)。
最后保留了對 SBE 值影響最為顯著的“主配景關系”“質感豐富度”“花朵比”和“綠色比”4 個景觀要素因子。隨著人們審美水平不斷提升,大眾更偏好于在植物及植物與環境的主次搭配的美學效果都較為卓越的點狀植物景觀;其次,在質感肌理、花朵色彩等植物本身的自然美方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種選擇符合城市公園植物配置的觀賞性原則。
2.3 評價模型的建立
Y 為因變量代表 SBE 值,X1、X2、X5、X6 為自變量分別代表綠色比、花朵比、色彩對比度、色彩數量質感豐富度、主配景關系并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4] 。分析模型容差和膨脹因子 VIF 的值(表 5),容差均小于 1,膨脹因子 VIF 值均遠小于 10(膨脹因子在 1~10 的區間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關系[9 )] ,說明此模型的 4 個指標之間幾乎不存在共線性,可以認為該模型是有效的,得出廣州城市公園點狀植物景觀的評價模型為:
Y=-1.453+0.130×X1+0.098×X2+0.134×X5+0.124×X6 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結果 P=3.12×10-9<0.01,結果極顯著;R2 為 0.719,4 個自變量共同可解釋因變量 SBE 值 71.9%的變異量。
3 討論
本研究通過對廣州城市公園點狀植物景觀美景度評價的分析,獲取了最為影響公園點狀植物景觀質量的 4 個關鍵要素,對華南地區城市公園點狀植物景觀設計提出如下建議:
3.1 加強主配景關系的和諧程度
主配景關系是影響點狀植物景觀美學質量最重要的景觀要素,它與 SBE 值呈正相關。點狀植物景觀的主配景關系可以是植物之間搭配的主次關系,但更多時候體現在點狀植物景觀與周邊環境的搭配上。
點狀植物景觀作主景時是一定區域景觀的核心,其外形首先應相對于配景具有特色性和辨識度,能夠突出于周邊配景,成為區域風景園林的核心焦點,與配景形成對比鮮明、景觀層次分明的園林景觀[16] 。其次,植物與植物、植物與景觀小品、植物與周邊環境之間搭配的好壞直接影響點狀植物景觀的質量高低,設計時應處理好主賓關系,做到主次有序,突出景點的特色主題內容,豐富城市公園的植物景觀層次。
3.2 充分利用植物特有質感
質感豐富度對評價模型的貢獻率排在第二位,受測者普遍認為“6~8 種”不同植物質感的搭配是最合理美觀的。不同植物材料有不同的質感屬性,同一植物材料的質感也會隨著四季更替而演變,具體表現為粗細、軟硬、輕重等特性。植物質感太少缺乏細節和變化,太多則容易混雜給人以凌亂的感覺而使喜好度降低。在華南地區點狀植物景觀中,常用的粗質感植物有艷山姜、蘇鐵、龜背竹、春羽、美人蕉等;中質感植物有黃金榕、灰莉、紅背桂、變葉木、朱蕉等;較為細膩質感的植物有金葉假連翹、光葉子花、紅花檵木、九里香、長春花、馬纓丹等。
除了植物本身質感特征外,觀賞距離、環境光線以及人工手段也會直接影響植物的質感效果[17] 。視距由遠到近,可以觀察從不同植物群落質感到某個植物景觀整體質感再到植物細部質感的變化;而強光相對柔光可以加強植物景觀的對比度,使質感變得粗糙,反之亦然;最后通過人工的整形、修剪也可以改變植物的質感和觀賞效果。運用好不同植物材料質感,能夠營造不同的空間氛圍;把握好視距、環境光和人工手段對植物質感效果的影響規律,可以強化植物的質感效果。
3.3 合理配置開花植物體量
在以“花城”聞名的廣州,花朵比是對評價模型貢獻的一大因子。花朵比在“20%~50%”這一區間內受測者的喜好度是最高的。可見,在點狀植物景觀中并非花朵越多其景觀質量就越好,而是在一定范圍內才能給人輕松愉悅的感覺[18] 。一般為確保植物景點達到四季有花可觀的效果,建議設計者首先考慮將不同花期的植物進行搭配,這時不同的花期組合效果就成了影響植物景觀花朵比及其景觀質量的一大要素;其次可使用彩葉類植物代替開花植物,以節省時花替換和施工維護的成本,并且彩葉景觀效果不亞于開花植物。
3.4 注重營造綠色基調效果
綠色比在 3/5~4/5 時,點狀植物景觀美景度得分較高,該結果與閆笑[19] 在對城市公園美景度的研究中綠色比>3/4 時景觀質量較好的結論相似。由于廣州氣候適合植物生長,一年四季大部分植物的綠葉密度和呈現狀態較好,落葉植物也幾乎能保持四季常綠,城市公園的植物景觀在色彩上一般以綠色作主色調和背景色,主景則是以觀花、觀葉植物或景觀小品為主。但一個優秀的室外植物景觀除了考慮植物間的搭配,還要與天空、地面和建筑等周邊環境配合設計,因此植物景觀的綠色面積的占比也會隨周邊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4 結語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廣州城市公園的點狀植物景觀普遍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和歡迎,總體植物景觀質量較高。經過篩選得出 4 個景觀要素因子與廣州城市公園點狀植物景觀美景度具有顯著的線性關系,其中,主配景關系對美景度評價模型貢獻最大,然后是質感豐富度和花朵比,綠色比最小。
在不妨礙公園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點狀植物景觀要盡量滿足公眾的觀賞需要。從總體規劃布局到植物和周邊環境的主配關系,以及植物本身的形態、色彩、質感都要進行精心處理,力求將植物的這些特質與公園的文化氣息相結合并有效傳遞給游客。在發揮公園對城市的生態效益同時,重視植物材料的視覺特征在園林空間景觀營造中的應用,營造具有華南地區特色且符合現代審美要求的植物景觀。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