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采用強制選擇測試任務,探究中國學生在強、弱語義語境下英語冠詞選擇的敏感度問題,并對 Taniaetal.的“浮動假說”進行驗證,同時探討強、弱語義語境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冠詞加工的影響問題.研究結(jié)果表明:第一,在弱語義語境條件下,高中組沒有在“冠詞選擇參數(shù)”的兩個特征值之間浮動,而初中組則在“有定性”和“有指性”兩個值之間浮動,而且冠詞缺失在冠詞偏誤現(xiàn)象中占據(jù)主導地位;第二,在強語義語境條件下,高中組和初中組皆在“冠詞選擇參數(shù)”中的兩個值之間浮動,而且在強語義語境條件下,學習者對英語冠詞的使用情況好于弱語義語境.研究結(jié)果部分支持“浮動假說”,強語義語境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冠詞加工具有促進作用.
本文源自于善志; 張雨,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發(fā)表時間:2021-05-14 09:51《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8年,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中國海洋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1999年起在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2003年改為雙月刊出版。被大量轉(zhuǎn)載、摘錄、索引,取得了良好的學術影響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中國學生;英語冠詞加工;冠詞偏誤;二語習得;浮動假說;語義語境
一、引言
英、漢兩門語言在單數(shù)名詞標注上具有顯著的類型學差異.漢語可以允準可數(shù)單數(shù)名詞作為論元直接進入句法,如(1c)中的“書”,但是英語中的單數(shù)名詞短語(NounPhrase;NP)必須由冠詞標注之后,才能充當論元.如:
(1)a.Heisreadinga/thebook.
b.∗ Heisreadingbook.(“∗”表示該句子不合語法)
c.他正在看書.
英語冠詞能夠?qū)?NP進行有定(definite)或無定(indefinite)的語義或語用標注.其中the能把任何一個 NP標注為有定特征,a則把一個可數(shù)單數(shù)名詞標注為無定特征.如果 NP屬于無定的可數(shù)復數(shù)名詞或不可數(shù)名詞(物質(zhì)名詞、抽象名詞等),則不需要顯性冠詞標注,或視為一種零冠詞 Ø 標注.如:
(2)a.Mikegotapenfromhisparents,Iwonderwhatthepenlookslike
b.LittlechildrenarefondofØstories.
c.Ø AirandØ waterarenecessarytolife.
d.HegotinØdifficultyagain.
例句(2)a中,第一個“pen”表示“無定”指稱,用不定冠詞a來標注.第二個“pen”表示“有定”指稱, 用定冠詞the來標注,它們標注的都是可數(shù)單數(shù)名詞.(2)b中的“stories”為可數(shù)復數(shù)名詞,(2)c中的 “air”與“water”為物質(zhì)名詞,(2)d中的“difficulty”為抽象名詞,它們皆為無定語境,用零冠詞 Ø 標注.
Taniaetal.在考 察 英 語 和 薩 摩 恩 語 (samoan)冠 詞 系 統(tǒng) 的 基 礎 上 提 出 了 冠 詞 選 擇 參 數(shù) (article choiceparameter)理論,基于該理論的浮動假說(fluctuationhypothesis)預測,如果二語學習者根據(jù)有指性(specificity)劃分英語冠詞,[1]即他們認為定冠詞the用于標記 NP[+specific]而不是[+definite] 語義特征,那么學習者在具有[-definite,+specific]語義特征的 NP前則可能用定冠詞the替代不定冠詞a.如果學習者認為不定冠詞a用于標記 NP[-specific],而不是[-definite]語義特征,那么他們在具有[+definite,-specific]語義特征的 NP前則可能用不定冠詞a替代定冠詞the,即二語學習者在冠詞選擇參數(shù)的兩個特征值之間浮動.Taniaetal.對[+definite]與[+specific]的定義是:如果一個限定詞短語(DP)的形式是[DNP],那么,第一,[+definite]指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都預設一個特定的個體存在于 NP所屬的一個集合中;第二,[+specific]指說話人把某個個體看作具有他所關注的某種“屬性”,而聽話人對所指對象一無所知.[1]
按照 Taniaetal.提出的有定性[±definiteness]和有指性[±specificity]兩種冠詞選擇參數(shù),英語冠詞習得基于四種語義語境:[+definite,+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nite,+specific]和 [-definite,-specific].在[+definite,+specific]與[+definite,-specific]語義語境下,目標冠詞為 the,在[-definite,+specific]與[-definite,-specific]語義語境下,目標冠詞為a.如:
(3)a.I’dliketomeetwiththeleaderofthesoccerteam—heisveryfriendlytome.
b.I’dliketomeetwiththeleaderofthesoccerteam.Itwillbemyfirstmeetingwithhim.
c.Thereisadictionaryonthedeskofyourside.
d.ThereisapubliclibraryineverycountryinChina.
例句(3)a中,名詞“leader”指稱基于限定詞“the”的特定個體,同時“theleader”指稱擁有說話人所關注的“友好”這一屬性特征,因此,在[+definite]語義語境中的特定個體對說話人來說具有有指性. 相反,例句(3)b中,在[+definite]語義語境中的特定個體對說話人來說缺少值得注意的屬性特征;例句 (3)c與(3)d中,名詞“dictionary”與“library”對說話人與聽話人來說皆屬無定個體,但是例句(3)c中的 “dictionary”具有說話人所關注的屬性特征.
國外英語冠詞習得研究主要從三方面展開.第一,從句法視角研究冠詞產(chǎn)出.[2][3]該視角主要關注英語冠詞習得過程中學習者對普遍語法(UniversalGrammar;UG)的部分可及(partialaccess)問題以及冠詞表征缺失(representationaldeficit)問題.這類研究除了發(fā)現(xiàn) L2英語學習者對 UG 部分可及,把 L1中默認的冠詞省略參數(shù)看作 L2中的初始參數(shù)設置之外,[2]同時還發(fā)現(xiàn) L1語言系統(tǒng)中缺少 L2功能語類的學習者在習得 L2時,要比 L1中存在與 L2一致功能語類的學習者困難得多.L1中缺少冠詞系統(tǒng)的 L2英語學習者傾向于省略英語 NP中的必要冠詞(obligatoryarticle).[3]第二,從語義視角研究冠詞產(chǎn)出.[1][4][5]這類研究重點考察 L2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冠詞選擇與冠詞產(chǎn)出情況.比如,研究者采用強制選擇測試任務考查了母語為俄語和韓語的英語學習者冠詞使用情況,發(fā)現(xiàn)有指性語義特征對冠詞選擇有一定影響;[1]還有研究者考查了韓國學生的英語冠詞選擇與冠詞產(chǎn)出情況,發(fā)現(xiàn) L2英語學習者在冠詞選擇參數(shù)設置中的兩個語義特征值之間浮動,且冠詞缺失在冠詞偏誤現(xiàn)象中占主導地位,其研究發(fā)現(xiàn)與 Taniaetal.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1][4][5]第三,從語用或語篇視角研究冠詞產(chǎn)出.[5][6]這類研究聚焦于英語冠詞習得過程中 L1語篇信息結(jié)構的遷移問題.比如,研究者在對韓國學生英語冠詞使用狀況的考查中解釋了 L1語篇信息結(jié)構遷移至 L2語篇信息結(jié)構中的現(xiàn)象.[5]他們指出韓語和英語分屬“話題突顯(topicprominent)”和“主語突顯(subjectprominent)”兩種語言類型,話題突顯聚焦于話題信息, 允許主語在句子中話題化,而主語突顯一般圍繞主語來組織句子,主語通常放在句首.韓語允許在主語和賓語位置使用零回指(zeroanaphora),但是英語中即使 NP在之前的語境中已提及,主語和賓語仍不能省略.因此,受韓語零回指和話題標記的影響,韓國學生在 NP前會省略英語冠詞.還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當名詞的有定性由語境提供時,中國英語學習者更有可能在 NP中省略冠詞.[6]
國內(nèi)的英語冠詞習得研究主要從冠詞產(chǎn)出的語義視角展開,分別對英語冠詞習得過程中的冠詞缺失與冠詞替代這兩種冠詞偏誤現(xiàn)象進行了研究.[7][8][9][10][11][12][13][14]例如,通過對英語冠詞缺失現(xiàn)象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雖然省略了一定數(shù)量的英語冠詞,但是其在 L2中的功能語類 D 能夠得以體現(xiàn).[7]也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音律遷移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冠詞加工有顯著影響.[10]通過對英語冠詞替代現(xiàn)象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者并沒有在“冠詞選擇參數(shù)”的兩個值之間浮動,而是成功設置了冠詞的有定性語義特征,但是有指性對冠詞選擇則沒有影響.[12]其他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冠詞選擇與其他母語無冠詞的英語學習者一樣,經(jīng)歷了一個在有定性和有指性之間浮動的發(fā)展階段.[13][14]還有研究者從二語水平視角探討不同水平英語學習者在讀后續(xù)寫任務中的冠詞學習情況,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讀后續(xù)寫能夠促進高水平及低水平英語學習者的冠詞學習,但是對中等水平學習者的冠詞學習未產(chǎn)生顯著影響.[15]
這些文獻為 L2英語冠詞習得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現(xiàn)有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 有的研究支持“浮動假說”,[3][13][14][16][17]有的則不支持該假說.[12][18]同時,筆者發(fā)現(xiàn),有關英語冠詞習得的國內(nèi)外研究受試大多數(shù)為高校大學生,幾乎沒有以不同二語水平的中學生作為受試對“浮動假說” 進行驗證的相關研究,且誘導材料僅以單句形式呈現(xiàn),單句僅涉及英語冠詞的四種語義語境.我們在本研究中將這種單句形式下的四種語義語境稱為“弱語義語境(weaksemanticcontexts)”或“隱性語義語境(implicitsemanticcontexts)”.但是若在目標冠詞所在的目標句前后加入相關語境信息說明,即以對話形式呈現(xiàn)相關語境信息時,我們將該對話語境稱為“強語義語境(strongsemanticcontexts)”或“顯性語義語境(explicitsemanticcontexts)”.鑒于此,本研究以中國高中生和初中生為受試,基于強、弱語義語境條件下的強制選擇測試任務對 Taniaetal.的“浮動假說”進行驗證,[1]同時探討強、弱語義語境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冠詞加工的影響問題.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問題:
第一,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四種弱語義語境下的冠詞選擇敏感度如何? 兩組受試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第二,中國英語學習者冠詞加工是否受強語義語境影響? 兩組受試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二、實證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過測試中國學生的英語冠詞選擇敏感度來檢驗“浮動假說”,即他們是否在冠詞選擇參數(shù)中的有定性和有指性兩個特征值之間浮動? 強、弱語義語境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冠詞加工具有怎樣的影響? 這也是我們所要關注的問題.
(一)受試
本研究受試為40名中國學生,其中,山東省某高級中學的20名三年級學生為高中組受試,某初級中學的20名三年級學生為初中組受試,初中組和高中組課堂教學均為雙語模式.
(二)實驗材料
1、實驗1
實驗材料為20個強制選擇測試題,均選自章振邦主編的«新編英語語法教程»,[19](P75G77)考慮到中學生 L2水平,筆者對一些句子難度做出適當調(diào)整,在較難詞匯后標注其漢語意思.實驗材料有[+defiG nite,+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nite,+specific]和[-definite,-specific]四種弱語義語境,在每種語境下均有五個單句,每個句子的目標位置缺少一個冠詞,受試須在有限時間內(nèi)在三種冠詞(the、a或 Ø)中選出目標冠詞.實驗旨在測試受試在四種弱語義語境下冠詞選擇的敏感度.
2、實驗2
實驗材料選自 Taniaetal.的強制選擇測試題,[1]并在一些例句中較難詞匯后標注其漢語意思.實驗材料有[+definite,+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nite,+specific]和[-definite,-speG cific]四種強語義語境,在每種語境下均有兩組短對話.每組短對話的目標位置缺少一個冠詞,每組對話后有三個選項(the、a或 Ø),受試須在有限時間內(nèi)進行目標冠詞選擇.實驗旨在測試受試在冠詞理解加工中是否受強語義語境影響,即在強語義語境條件下中國學生英語冠詞習得狀況是否好于弱語義語境.
三、研究結(jié)果
(一)實驗1測試結(jié)果
表1描述了按有定性和有指性兩個參數(shù)劃分的四種弱語義語境下中國學生英語冠詞的總體加工情況.數(shù)據(jù)顯示,[+definite,+specific]弱語義語境下受試冠詞選用的正確率最高(M =50.5,SD=19.735),[-definite,+specific]弱語義語境下受試冠詞選用的正確率最低(M =32,SD=19.108).四種弱語義語境下冠詞選擇的正確率排序為:[+definite,+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G nite,-specific]>[-definite,+specific](其中“>”讀作“高于”).因此,中國學生在[+definite,+ specific]與[-definite,-specific]弱語義語境下冠詞加工狀況要好于[+definite,-specific]與[- definite,+specific]弱語義語境,這與 Taniaetal.和Snape的預測結(jié)果一致.[1][16][17]
表2描述了高中組和初中組四種弱語義語境下冠詞加工對比情況.數(shù)據(jù)表明,高中組和初中組四種弱語義語境下冠詞選擇的正確率無顯著性差異(p>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