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傳統形式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正面臨重知識輕應用、教學方法過時和評價方式單一的困境。故此,基于雨課堂平臺的大學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對課前活動、課堂教學、課后活動以及教學評價四個方面精準的教學設計解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本文源自科技風,2020(32):53-54.《科技風》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的國內公開發行的大型綜合類期刊。《科技風》雜志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1-7341,國內統一刊號:CN 13-1322/N,半月刊,標準大16K 開本。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網收錄。
2019年10月30教育部發布的《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到:大力建設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運用適當的數字化教學工具,結合本校實際對校內課程進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學時間實施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結合線下面授方式開展翻轉課堂以及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模式,打造在線課程與本校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課”。在傳統的線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師教學動力不足和學生缺乏學習動力等問題。[1]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對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本文以大學英語課程為例,基于雨課堂平臺的在線學習,并結合在傳統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大學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旨在有效提高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概念界定
混合式教學指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任何可以被監督的實體場所進行教與學,并且學生可以靈活控制學習進度的在線學習的教學過程。因此,混合式教學由三個部分組成:可以被監督的實體場所、線上學習和一體化的教學體驗,三個部分中缺少一個都不是混合式教學。[2]混合式教學可以通過互聯網連接學生與老師實現學習資源共享,同時結合傳統教學模式的高效的教師指導和師生互動。[3]實現線上線下教學互補,既保證了教師在課堂的教學管理與控制,保證了教師引導者的角色和學生主體角色,充分激發了大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有利于英語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性格開展因材施教,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是教學活動的中心,也是教學活動主體,扮演者傳播者的角色,[4]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教學多功能媒體是進行教學活動的載體,學生成績是判斷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依據,甚至是唯一依據。故此,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自身素質和教學風格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如今應試教學體制下,大學英語課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主要表現是學生課程成績的高低。
(二)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重知識輕應用
設立大學英語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日后的就業、社交和生活中有效地與他人進行交流,由此看來,英語教學理應重視實踐和應用,服務于交際,但是很多教師和學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傳統教學模式也明顯違背了這一教學初衷。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缺乏鍛煉學生運用英語實操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鍛煉,因此英語課程學習氛圍低沉、缺乏活力和趣味性。其結果是學生擅長各種英語筆試,但對于英語聽說的考試感到恐懼和焦慮,原因是在平時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沒有得到訓練。
2.教學方法過時
由于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使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學生預習、老師講解、課后練習的課程教學環節也缺乏創新,書本預習、詞匯拼寫、語法講解、內容翻譯、文章閱讀和背誦和而課后練習這些教學環節周而復始,教學過程由教師一人承包,因此對學生而言就變成一個被動的學習者,按照老師的要求按部就班即可,這種課程教學模式或許是某些學生最“青睞”的,因為這種課程毫無壓力,但是沒有壓力的課堂,學生就會缺乏動力。表面上教學任務完成得很漂亮,但實際的學習效果教師是不了解的。教學方法過時導致出現大量“水課”,學生難以吸收和消化知識,教師沒有意識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依然堅守以往的教學模式和而標準,授課方式呆板,較是和學生交流過少,學生和學生之間處于獨立的狀態,缺乏互動學習。
3.評價方式單一
終結性評價方式是傳統線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主要評價方式。[5]很多學校受到學校場地、師資等因素的局限,沒有條件組織英語聽力測試,但是會給學生造成一種英語聽說能力不重要,只要筆試成績好就行的錯覺;另外,英語考試的試題普遍是由高比重的客觀題和小部分的主觀題構成,這種試題的結構缺乏合理性,不利于大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造成投機取巧的考試心態和行為。
三、基于雨課堂平臺的大學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的應用
雨課堂能夠把復雜的信息技術與PowerPoint和微信結合,使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一體化。教師在課前備課準備的PPT課件、微視頻、課堂測試和習題、語音文件等學習資料通過雨課堂上傳并發布學習公告,平臺將把公告發送至學生的微信,提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預習和學習過程中可以及時通過平臺進行學習反饋。雨課堂全面涵蓋了課前—課上—課后—教學評價的各個教學活動環節(見下圖),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雨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圖
(一)課前活動
課前活動主要包括教師備課和學生課前預習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都是圍繞課程內容開展的探究和實踐活動。課前活動是教學活動的起步階段,英語教師要了解并熟悉掌握教學內容、授課方法,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對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并找出問題試圖自行解答,構造初步的知識網絡思維導圖。在課前活動階段,學生可以通過查找資料、討論等途徑補充新知識。[6]
1.教師備課
教師做好課前備課工作時保證課堂效率的前提條件,教師在備課時,歸納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備課階段,內容主要有課程PPT、Word或PDF文檔、微視頻、在線英語測試等,這些知識資源都是通過上傳“雨課堂”的平臺呈現并通知學生及時進行預習,為學生學習敞開知識的大門,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一個教與學的模式傳播和學習知識。[7]教師在教學前備課所準備的PPT、Word、錄音和視頻等學習資料要明確問題指向。
2.學生預習
學生預習階段是學生通過雨課堂發布的預習通知,根據老師的要求觀看微視頻和閱讀書籍或者測試題所要完成的任務,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預習模式,學生可以明確自身在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有利于學生課堂學習中有重點有目的學習,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真正實現一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即教學的面授階段,雨課堂的英語教學主要有提出問題—討論互動—教師答疑—課堂延伸—在線練習—課后作業共6個環節。在整個英語課堂學習過程中,英語教師與學生實現高校互動、交流與反饋,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教學的傾聽者和規劃者;另外,通過“雨課堂”的教學平臺為載體,學生主動接受新知識而非被動的接收者。
雨課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大優勢就是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已對新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并把疑難問題通過談論組進行探討,同時反饋給老師,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有的放矢重點講解學生在預習英語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問題,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授課,一改過去傳統英語教學的僅憑教師個人經驗授課的情況。[8]
(三)課后學習與評價
使用雨課堂靈活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學習,方便快捷又高高效,是學生和老師的好幫手。雨課堂在學生和老師之間搭建了溝通的橋梁,有助于一改過去教師和學生缺乏溝通和交流的問題。雨課堂平臺教學評價強調多維度、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以學生課堂表現情況、小組作業、在線投票、個人作業、課后測試和課堂討論表現等指標構成。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雨課堂平臺的大學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使師生互動更多,教學更為便捷,相比較于單一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更符合當今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要求。通過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釋放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潛力,推動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參考文獻:
[1]韓丹,邵惠芳,黃五星.基于超星學習通的《農業科學研究法》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J].決策探索(下),2020(01):83.
[2]秦楠.“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建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3]劉佳.中學教師影響教學有效性的能力素質與關鍵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4]隋曉冰.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優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
[5]彭梅.繼續教育英語專業學生聽說能力培養行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6]陳劍波,祁順彬.基于云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與研究[J].職業技術,2020,19(02):64-68.
[7]周嘉懿.基于智慧教學平臺“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8,36(12):135-136.
[8]賴志欣.基于智慧教學平臺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