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論述了當前建立英語“一條龍”教學體系過程中,英語教材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教材建設建議,指出英語教材建設應當重視教材的連貫性、區域差異性和內容的復合性。
關鍵詞:英語教學“一條龍”;教材建設;教學改革
21世紀是跨文化交流的全球化時代,人們學習外語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溝通或傳達,而是為生存、生活本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將愈來愈開放,各個方面正在與世界接軌,因此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國際化的人才。外語教育的社會環境將大大改善,外語教育的目標要求也將更高。外語人才也將在知識經濟時代激烈競爭中,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我國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將成為世界性人才競爭的焦點。
英語作為我國中等及高等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其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21世紀人才的素質。近十年來,我國英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英語教學的總體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仍有較大的差距。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要求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全面統籌規劃英語“一條龍”教學。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結合國內外語言習得研究的成果,提出完善我國“一條龍”外語教學教材幾點建議。
一、“一條龍”教學概述
(一)英語“一條龍”教學概念的提出
英語“一條龍”體系指的是是對小學、中學到大學的英語教學進行協調管理、整體規劃如教材計劃、教材編寫而具體調整大學與中小學之間知識的合理銜接與整合問題。該體系的根本出發點是要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培養出外語復合型人才,即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寬闊的知識面、一定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好的素質復合人才。
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針對當時外語人才缺乏、遠不能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求的情況,提出了大中小學外語教學要實現“一條龍管理”。但是,由于文革,“一條龍管理’,的計劃未能進行下去。20世紀90年代后期,國家教育部又開始抓此項工作。1996年6月李嵐清副總理在北京主持召開外語教學座談會,指出我國目前外語教學水平、教學方法普遍存在“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問題,為外語教學進行“一條龍”的改革指明了方向。1999年上半年,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東南大學及華中科技大學一起著手進行“大中小學英語教育一條龍服務”的課題研究,指出中國英語教學存在嚴重的條塊分割現象,是造成“費時多、收效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實施英語教學“一條龍管理”有利于問題的解決。1999年7月,英語輔導報社承辦的“英語教學大、中、小學一條龍管理研討會”探討了英語教學實行“一條龍管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2001年8月,“第三屆中國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戴煒棟教授在會上明確提出了“英語一條龍教學”的思路,并主持了“關于我國外語教學一條龍改革研究”課題研究,探索新世紀外語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和新路子,豐富和發展外語教學“一條龍”體系的理論。
(二)英語“一條龍”教學的必要性
根據語言習得理論,外語學習具有層次性和階段性,這正是當前提倡在我國建立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的依據。外語學習的層次性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經過幾個層次的磨練才能達到創造性應用外語的境地。首先是外語學習的態度和感受層次,屬于入門階段;接著是外語知識的獲得與綜合層次,屬于原始知識積累階段。學生在基礎階段(即前兩個層次)打下初步的語言基礎后,就應對其語言知識加以擴展和提煉。接下來的中級階段主要關注外語知識的有效應用問題,有些學者把這個階段稱為“高原反應期”,認為這是鞏固提高階段。最后只有順利通過中級階段,學生才能進入高級階段,進行有效交際,并能達到運用外語思維和創新。所以,外語教學應以語言習得規律為依據,考慮到學生不同的學習認知層次,對不同的群體采用不同的教學法和教學材料,科學嚴密地組織程序化教學。除此之外,在不同的階段,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即外語學習的階段性。這就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法和教學材料。
我國于2003年頒布的《英語課程要求》對英語語言技能中的聽、說、讀、寫四個技能就提出九個級別的目標要求,同時對語言知識中的語音、語法、詞匯、功能和話題提出二級、五級和八級的具體目標要求,對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也提出了相應級別的目標要求。然而,從目前的英語教學狀況看來,小學、中學、大學目前使用的教材種類頗多,但是由于教材編寫缺乏照應,各階段的外語教學仍然彼此孤立,存在著大量重復學習的浪費現象,嚴重地制約了整體外語教育水平的提高。事實上,盡管大學、中學、小學各個階段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方法和內容,但這幾個階段是相互聯系、相互銜接的,最終的目標是使外語學習者能夠熟練應用所學目標語言。因此,為了避免小學、中學、大學本科,甚至碩士、博士學習期間孤立教學和學時浪費現象,應從外語最終使用要求出發,制定出一個統籌小學、中學、大學三個階段的總的外語教學大綱,合理分配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從而使學習者在我國外語學習環境下,能夠用最少的時間達到熟練運用外語的要求。
二、英語“一條龍”教學教材建設
(一)現行英語教學教材的缺陷
英語“一條龍”教學體系的建立,需要從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材建設等方面全方位地對現行制度進行改革。而教材建設是這一改革的重要環節,因為教材的改革將帶來教學方法的改變;優秀的教材是教育思想、目標、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體現。因此,建立英語“一條龍”教學體系就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教材。
綜觀我國英語教學教材的發展,從80年代末至今,我國大、中、小學英語教材歷經兩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改革是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教育部的領導下,全國編寫出版了一批大、中、小學英語教材。這些教材從根本上改變了舊的編寫體系,對全國大、中、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兒童開始學習外語的年齡提前和大、中學新生入學外語水平的提高,某些教材相對滯后。為此,全國又進行了第二次英語教材改革。這一次改革對英語教學的新理念進行探索,注意了交際性、實用性、趣味性、活動性和配套多樣性。盡管我國英語教材的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現行的教材體系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
第一,現行大、中、小學教材的銜接問題仍未解決,教學內容和要求在各階段接口處重復較多,在詞匯、語法和句型方面表現尤為突出。根據北京的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程慕勝先生對大學、中學、小學各階段大綱進行修訂的研究,目前我國大學、中學、小學階段的外語教學相對孤立,缺乏統一的學時、教學目標及內容的合理分配。據程慕勝所做的一項調查:小學課本(北京)出現的詞匯是633個,初中教材(人教版)出現649個,實際上新詞匯只有262個,高中部分1953個,其中新詞1184個。在從小學四年級開設英語到高中畢業的9年里,我國學生只學到了3000個單詞,存在著嚴重的浪費問題。僅從詞匯這一項比較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國外語教學教材存在著嚴重的學時浪費,效率低下的情況。綜觀世界各國外語教學情況,一般來說,中學階段是擴充外語詞匯量的黃金時期,學外語要充分利用好中學生記憶力強的優勢,以便在他們步入大學后學會用英語進行專業閱讀和寫作。1962年,我國制定的英語教學大綱就已經要求高中畢業生掌握3000個單詞。對大學生(非英語專業)的要求是4000~5000。但經過了幾十年的變遷,至今,我國中學生與大學生所掌握的英語詞匯量仍然沒有量的飛躍。而同樣是非英語國家,我們的鄰國日本的對中學生和大學生的要求分別是5900和15000;俄羅斯則為9000和15500。相比之下,差距明顯。
第二,教材編寫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有些教材比較強調語法結構和語言功能,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培養重視不夠;有的教材語言優美,但忽視了實用性;有的教材內容較新,但編寫缺乏系統性;有的教材本身梯度不夠平均,冊與冊之間跨度太大。例如湘教版的七年級英語教材(零起點),強調交際性,較注重語言的真實性,但是卻忽略了許多學生在進中學之前根本沒有接觸過英語,而且在國內也很難有英語實際語言環境這一事實,內容很多,語法現象一開始就較復雜,結果使得本來應從零開始的這些學生學習起來頗為費勁,從而對英語失去興趣,對學好英語喪失信心。
第三,教材種類比較單一,尤其是大學理工科,缺乏三、四年級的專業英語教材。
可見,我國英語“一條龍”教學體系的建立,首先需要對我國的各階段英語教學大綱、教材進行改革,尤其注意教材的銜接問題,把教材內容選擇的出發點放在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上。
(二)英語“一條龍”教學教材建設的建議
鑒于我國建立完善英語“一條龍”教學體系的必要性和我國先行英語教材的缺陷,本文對實施大、中、小學外語教學“一條龍”改革中的英語教材建設,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第一,強調英語教材連貫性,把小學、中學、大學的英語教學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教材設計,做好教材在各個階段的銜接,追求整體設計優化,梯度升級。首先,要合理設定教材的培養目標,將其分為階段目標和最終目標。階段目標包含小學階段和中學階段教材培養的目標。最終目標設計是指大學階段的培養目標,就是要通過英語“一條龍”教材的學習,使學生在大學畢業時,具備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其次,要統籌規劃教材的內容,從小學起,按新的教材目的、要求及重點進行編撰,在詞匯、語法、內容等各方面做好遞升關系,形成有機融合,循序漸進,避免不必要的重復。使“一條龍”英語教材體現出其對象的不同水平、不同層次和種類特征,體現出時代性、系統性、開放性、拓展性和趣味性。再次,要成立全國教材編寫和評審委員會,進行統一指導,制定出科學的教材評估標準。
第二,兼顧英語教材對象的區域層次化。英語“一條龍”教材體系是從縱向設計提出的思路。但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社會與教育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地區差異度還在進一步擴大,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教材建設也要兼顧使用對象的區域層次化。當然,作為全國性英語教材,也不能搞出幾十個版本,所以本文建議,在教材的編寫上可以靈活些,如每個階段的教材內容都包含一個可選擇部分。這樣一來,各個地區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來選擇性教授該部分內容,既照顧了低層次地區的學生又擴充了高層次地區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另一方面,要明確“一條龍”教材體系的最終目的是消除差距。在我國大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起點差異很大,因此,大學階段的英語教材建設要注意有差異的科學標準,以及在使用時如何因人而教。
第三,實現英語教材內容復合化。英語“一條龍”教學體系建立,就是為了更有效地培養人才,而人材的真正定性是在大學階段。此時,單一的英語教材顯然不能滿足形勢對人才的多方面要求。為此,大學階段的英語教材除了必修本之外,可以編寫輔修本,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空間。對于非外語專業的學生,可以在英語(必修本)的基礎上,為其提供本專業的英語教材,從務實英語角度出發,推進專業課程英語教材的學習。對于外語專業的學生,可以在英語(專業必修本)之外,為其提供一些國際應用類專業的外文教材,鼓勵學生將英語作為一種技能進行強化,同時又具備一門專業應用知識;在研究生階段,為雙外語或多外語型學生提供多語培訓教材,培養雙語翻譯和多語種同聲傳譯的高級人才。
本文從我國英語教學現狀出發,結合語言習得相關理論,探討了我國建立和完善“一條龍”英語教學體系過程中,現行英語教材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了 “一條龍”英語教材建設的建議。總之,“一條龍”英語教學體系和教材的建設都需要從語言的本質認識出發,從語言教學理論與原則出發,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出發,結合我國的現狀,科學銜接好各階段的英語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戴煒棟,楊凡,張慧芳,等.對外語教學“一條龍”改革的思考-專家訪談錄[J].外語界.2002,(1).
[2]戴煒棟.構建共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的“一條龍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 (5).
[3]范文芳.大、中、小英語教學的“一條龍”規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
[4]葛寶祥.關于外語教育“低效率”的理性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0,(3).
[5]呂中舌.關于“一條龍服務”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
[6]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7]張堯學.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2,(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