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對高校大學生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正處于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與角色混亂的發展階段。這個時期的青少年發展順利會形成自我認同,對自己的內部狀態和外部環境整合協調一致,具有較完善的意識,形成完善的人格,對自己和未來發展有明確方向;發展不好就會出現角色混亂,心靈茫然,難以獲得成就感。關注大學生成長,做好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落實高等教育全人培養的重要舉措。
張曉寧, 現代職業教育 發表時間:2021-09-24
[關 鍵 詞] 大學生;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階段一方面是大學生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另一方面也是人生中身心發生較大變化、心理成長矛盾糾結、趨向社會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期,是人生中最具有可塑性的時期。加之社會發展節奏快,所帶來的沖擊感使學生面臨著生活、學習、擇業等多重選擇壓力。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遭遇各種挫折,從而出現矛盾、沖突、困惑。但大學生所遇到的困惑大多數都是“成長的煩惱”,是一個人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甚至是成長所必需的。正是在經歷種種壓力和挫折的過程中,大學生才能夠獲得更好的心理發展和自我成長。但在經歷中也需要科學地引導和培養才能逐漸發展出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特質,在此過程中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了解并認真分析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適應問題
適應問題主要反映在大一新生階段。幾乎每個新生都會面臨環境適應所帶來的自我認知、人際關系、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調整,大部分學生會在適應期間表現出輕微的失落和茫然,只是問題程度和持續時間不同。對于絕大多數新生來說,邁入大學的校門意味著遠離熟悉的人和地方,開始獨立自主地生活和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如果他們不能盡快適應,就會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有的學生不能適應新的人際關系方式;有的學生不能面對自己在高中時作為一名學習上的佼佼者在進入大學后顯得沒有優勢;有的學生努力融入環境但是不得方法,因此屢屢挫敗。
(二)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交往問題雖然主要體現在大二、大三階段,但是往往排在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的首位,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對學生的了解,絕大多數學生在心理方面的需求,首先體現在希望解決交友等人際關系問題上。可以看出,此時期的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需求極為強烈,表現出極強的愿望去認識周圍環境、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精神上的各種需求。但學生自我意識不足卻個性強烈,似乎成熟但實際缺乏社交經驗和技巧,對人際關系的追求表現得理想化,通常導致他們在實際的人際交往過程中產生不滿和落差,歸屬和愛的需要不能獲得滿足,由此產生挫敗感和孤獨感。
(三)學習問題
學習問題主要表現在大學生在學習的動機、態度、學習技巧等方面。由于大學期間學習內容、接受教育的方式發生了改變,部分學生依然延續高中時期的學習方法,或者因為離開了高中強壓力的學習環境,在大學學習過程中不重視學習等原因,導致學習方式不靈活、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內在興趣的培養,學習缺乏良好動機,進而導致焦慮、挫敗、自卑、厭學等不良學習情緒反應,反過來又進一步影響學習效果。
(四)情緒問題
大學生情感豐富、細膩敏感多變,然而由于正在成長過程中,情緒不穩定,往往容易表現出急躁情緒、感情用事。由于他們的情緒情感兩極性又具有矛盾性,期望張揚自己的個性卻又缺乏深度,自控能力也不強,常常會因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情緒敏感波動。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遇到較大的挫折時,容易表現出抑郁、焦慮、無助、自暴自棄等不良的情緒情感。
二、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一)高校輔導員心理學學科基礎較為薄弱
根據調研結果發現,輔導員招聘過程中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能力的要求。當前,我國高校對輔導員聘任的專業背景基本沒有特殊要求,以新華學院輔導員招聘為例,歷屆招聘中均未對輔導員專業做相關要求。絕大多數輔導員不具備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背景及相關的知識儲備。心理學相關知識的缺乏制約了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作用,導致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專業知識的缺乏制約了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作用。
(二)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身份具有優勢但不專業
輔導員由于受專業知識及工作內容缺乏等的影響,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容易產生兩種極端情況。一是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自己所能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由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學教師等專門機構人員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被弱化。二是在處理學生心理相關問題中,作為非專業的心理咨詢工作者,往往把握不住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尺度。這兩種想法導致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被弱化,從而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不能及時察覺和分辨,致使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不到及時幫助,而錯過最佳心理疏導時間。
(三)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機制不夠完善
從當前形勢來看,完全依賴專業的心理工作者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現實。從工作的性質上來說,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長久和廣泛的人,從一定程度上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獨特優勢。雖然大部分輔導員在從業時沒有專業的相關知識,但已然在從事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思政司每年都會委托部分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到培訓和研修基地開展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各省市也依托省內的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等機構或組織開展專題培訓。雖然有培訓,但這些培訓的力度及覆蓋面都有所欠缺,對輔導員而言,培訓的系統性、連續性、層次性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輔導員知識的更新和工作的開展。并且這些培訓多采取理論講解的模式,而具體可操作的實踐運用較少。
三、關于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一)提高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中多次強調,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新形勢下通識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心理健康和教育作為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輔導員隊伍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作為基層工作者,必須樹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則、方法和技巧,才能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這是學校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輔導員自身工作職責的要求。
(二)發揮輔導員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勢
與專業心理咨詢老師相比,雖然輔導員的理論知識不足,但在參與大學生心理工作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輔導員普遍參加工作時間短,比大學生年齡稍大,具有工作的熱情和耐心,對學生富有親和力。輔導員剛經歷了大學階段,對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有很好的了解,能夠發揮心理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在與學生的接觸中,如掌握專業心理相關知識,就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如果能夠在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萌芽階段給予及時疏導,就可以避免大學生出現較大的心理問題。即使輔導員無法解決問題,也可以及時轉介于學校心理咨詢機構或進一步轉介到醫療機構進行治療。
(三)對高校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相關的培訓
由于絕大多數輔導員不具備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背景及相關的知識儲備,因此學校應定期為輔導員老師安排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相關的培訓,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培訓,可以以競賽、講座、活動等實踐或體驗方式進行培訓,盡量不局限于理論授課的方式。也可以對非心理學專業的輔導員主動考取心理咨詢等相關資格證書或參與心理咨詢等方面的學習并獲取證書成果進行獎勵。鼓勵輔導員積極主動地進行心理專業的學習,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儲備。
四、結語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既關系到大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關系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維護和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每個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輔導員作為高校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勢,讓輔導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啟發、引導和支持作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