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好人難尋》是弗蘭里奧·奧康納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作品中借用了大量的《圣經》情節與意象。本文試圖對這些宗教情結與意象及其隱含意義進行系統深度的探討,以使讀者對小說有更深刻的理解。
關鍵詞:不合適宜的人 高塔(Tower) 提摩太(Timothy) 伊甸園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2015
弗蘭里奧·奧康納,美國當代作家,出生于美國南方佐治亞州被譽為南方腹地圣經地帶薩瓦納鎮的一個天主教家庭,自幼深受天主教教義的影響。她的作品充溢著濃郁的南方氣息,善于以細膩的文筆描繪人生中奇異而荒誕的現象。她對描寫信奉原教旨主義的鄉下人的生活有感興趣,她的小說中常常出現迷信宗教的貧窮愚昧的南方人形象。痛苦與死亡是她作品的基調和主題。她的作品中充滿古怪的人物,異常的事件,駭人的暴力,以及這些所表達出來的濃重的宗教信念。奧康納生前多次表示她的創作源泉主要來自宗教。她以自己獨特的方法刻畫心理扭曲的變態人或狂暴者。這類人物的變態心里和反常行為是他們背離宗教信仰的后果,往往只能靠暴力或死亡得到拯救。好人之所以難尋是因為人們對宗教失去了信任。
《好人難尋》是奧康納短篇小說中被收入選集最多的一篇,曾被用作她第一部小說集的書名。在奧康納眾多的短篇小說當中,《好人難尋》最引人注目,也最具爭議。文學評論家們不斷地發表文章,從不同的視角審視該作品的含義。故事講述了貝利一家老少三代6口人,駕車出游福羅里達州,途中被以“不合適宜的人” (Misfit )為首的三名在逃犯一一殘酷殺害的怪誕經歷。小說中借用了大量的《圣經》情節意象和語言。深刻理解這些宗教語言的隱含意義對更透徹的理解整篇小說的主題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小說中人物的圣經隱義
1.老祖母
小說中,老祖母不顧兒子的反對,偷偷把她心愛的貓帶上了車(正是這只貓造成了后來的車禍,導致全家的被害);為了達到自己造訪故地的私欲,她不惜對孩子們撒謊,迫使兒子貝力把車開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途中,又因為她的不小心,“踢翻了那只藏著貓的籃子,貓一下子跳了出來,爬到正在開車的貝力肩上,貝力大吃一驚,手里的方向盤失去控制,汽車立刻翻進溝里”,悲劇就此發生。我們看到,正是由于母親的自私與固執、精明與狡詐才將一家人送上了不歸路。
《圣經》對婦女的言行早就作了種種規定。圣徒保羅在給他的信徒迪穆西(Timothy)的信中明確說道:“婦女必須學會沉默,必須完全屈從,我不允許婦女形如導師,不允許她在任何方面對男人施展權利;她必須寂靜無聲。”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對這位多言的母親的批評始終是溫情脈脈的。當她把筆觸伸向母親的內心世界,去表現她游移不定的激情、矛盾重重的意向、變幻莫測的動機等心靈深處的顫動時,我們體味更多的是作者對她的深深同情。與此同時,作品還著力刻畫了另外兩個具有符號化傾向和象征意義的女性形象:一位勤儉樸素的年輕母親和她淘氣潑辣的女兒。
2.不合時宜的人
逃犯自稱不合時宜的人(Misfit),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行為與上帝對待他惡劣地多的行為是不相宜的。他一邊漫不經心地命令同伙把老太太的兒子一家人帶走,全部槍斃。一邊告訴她,他殺人是由于他的精神處于困境之中,有一種絕望的感覺。一方面,耶穌的死使得他的現實的經歷有了意義,因此這種經歷不能只是浪費在追求殺人放火的快樂上面。他說。這其中只有卑劣,沒有快樂。另一方面,耶穌遲遲不回世間使他不清楚耶穌最初的死究竟有什么意義。不合時宜者的精神困境正是帕斯卡論斷的黑色幽默翻版。Misfit跟奶奶討論完《圣經》,對著老奶奶胸口就是三槍,完了說要是一輩子每分鐘都有人沒完沒了沖奶奶開槍射擊,她會成為一個好人的。在奧康納的筆下,精神信仰是第一位的,肉體的死亡并不代表失敗與滅亡,反而象征勝利與解脫。《好人難尋》中老奶奶一家人在她看來都喪失了精神信仰,都處于精神危機中。在全書的結尾,通過贖罪和死亡,老奶奶終于完成了自我解脫,而通過老奶奶的眼睛,讀者也看到了這種救贖。
二.小說中地點名稱的圣經隱義
一家人停下車小憩的地方的名字——Timothy郊外一家名叫Tower的餐廳。其中Timothy,Tower的翻譯分別為蒂莫西、寶塔。其實這與其文化意義出現了斷裂。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