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中國外語》發(fā)表的一篇外語論文,創(chuàng)刊于2004年9月,是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的外語學術(shù)期刊。《中國外語》立足改革,高揚創(chuàng)新,面向教學,強化應用,以引導性、前瞻性、學術(shù)性、實踐性展示我國外語教學改革和理論研究成果。
【論文摘要】對聯(lián)常包含中國文化的信息,翻譯好其中的文化信息是對聯(lián)翻譯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德國功能理論能指導對聯(lián)中文化信息的翻譯。
【論文關(guān)鍵詞】對聯(lián);文化信息;德國功能理論
一、引言
對聯(lián)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學形式。對聯(lián)翻譯能夠使英語讀者欣賞這種具有獨特形式的文學藝術(shù),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
二、德國功能翻譯理論及其核心概念
德國功能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賴斯,弗米爾,曼特瑞,諾德。賴斯認為理想的目的語文本是譯文目的在概念內(nèi)容、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上與源語文本等同。川她提出三步驟源語文本分析過程。第一步確定源語文本類型:信息型文本,表達型文本,操作型文本。信息型文本的重點是所傳達的內(nèi)容。表達型文本是表達個人態(tài)度的創(chuàng)作型文本。操作型文本是為了吸引讀者以某種方式行事的文本。第二步確定原文的文本變體。文本變體是依據(jù)某一語言群體中現(xiàn)成的社會文化交際模式,對源語文本進行的分類。第三步分析源語文本的風格,幫助譯者決定采用何種翻譯策略。賴斯指出,信息型文本的翻譯應包含源語文本的所指內(nèi)容域概念內(nèi)容。表達型文本強調(diào)語言的形式和美學功用,翻譯表達型文本時,原文的美學和藝術(shù)形式應在譯文中保留。操作型文本的譯文應具有和原文相同的呼喚效果,弓}起讀者發(fā)出某種行為。
弗米爾的目的論有兩個核心概念:目的和委任。他認為,源語文本主要是面向源語讀者的,所以原文和譯文的寫作目很可能不同。因此確定翻譯目的十分重要。弗米爾指出,譯者根據(jù)他人的委任進行翻譯。委任有兩方面:委任的目的以及達到目的的條件。作為委任的產(chǎn)物,譯文最終要滿足目的語讀者的需求。曼特瑞提出翻譯行為的觀點。她認為翻譯過程是由多個參與者加入的交際過程,每位參與者發(fā)揮不同的作用。因為譯者負責為目的語讀者譯出交際性很強的文本,譯者應是翻譯行為中的專家。她認為翻譯是文化交流過程,應在翻譯目的和目的語讀者需求的指導下進行。諾德支持目的論,同時認為譯者和源語文本作者的關(guān)系也應納入到目的論中,于是她引入了忠誠的概念,忠誠意味著目的語文本的意圖應和原作者的意圖相協(xié)調(diào)。
三、對聯(lián)中文化信息的翻譯
對聯(lián)上下聯(lián)字數(shù)相等,對稱美是它在藝術(shù)形式上顯著的特點。翻譯時應將上下聯(lián)譯成長度基本相同的兩句,使對聯(lián)的對稱美在譯文中得到體現(xiàn),達到給外國讀者介紹中國獨特文學藝術(shù)形式的目的。諾德認為,在忠實地翻譯出原文的基礎(chǔ)上,以注釋的形式添加源語文化的解釋,這種翻譯方法叫做philological translation。這種翻譯方法可用于翻譯古典文本及源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差異很大的文本。功能理論認為翻譯是語言與語言、文化與文化的交流過程。因此,不僅原文的語言特色,而且原文的文化特色都應在譯文中得到體現(xiàn)。對聯(lián)是一種極富中國語言特色的文學形式,聯(lián)句中常會包含許多與中國文化相關(guān)的信息。如果譯文僅傳達源語的字面意思,而不提供相關(guān)中國文化的解釋戴注解,多數(shù)英語讀者只能明白字面意思,有的譯文會使讀者感到困惑,甚至產(chǎn)生誤解。根據(jù)德國功能理論,翻譯含有中國文化信息的對聯(lián)時,除了準確傳達源語的字面意思外,還應為讀者提供相關(guān)文化背景的注釋。
(1)赤面秉赤心,騎赤免追風,馳驅(qū)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
Behind the ruddy face,a ruby heart-
Lord Guan astride Red Hare outrode the wind.
But far as he rode,he served the Fire King.
By oil lamp light he studied history;
In war he trusted to his dragon sword.
His inmost thought would welcome light of day.
①This plays on various connotations of the word chi(red,ruddy). Red was the symbolic color of Han.
②The play here is on various meanings of qing,the color of nature; the clear lamp, the color of bamboo( served as paper, hence written history) , the light of day,the east and the Yang strength of Lord Guan’ s sword, Green Dragon.
Tr. Moss Roberts
功能理論認為翻譯首要為目的語讀者服務(wù),因此他們對源語知識掌握的情況必須考慮在內(nèi)。上例多處涉及中國文化,對于不熟悉中國文化的外國讀者來講,僅有字面的翻譯,他們往往不明白深層含義。因此必須用注釋的形式為目的語讀者提供相關(guān)文化信息,幫助他們理解譯文。譯者為讀者添加了的注釋,注釋中包含“赤”的象征意義以及下聯(lián)所描述人物的相關(guān)介紹。有了這些額外的信息,目的語讀者不僅能了解更多中國文化,還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義。
(2)紅雨隨心翻作浪,
青山著意化為橋。
毛澤東《七律·送瘟神》
Crimson rain , as we wish , turns into fertile billows ;
Green mountains,if we will,to bridges give support.
Note : The crimson rain is the spring rain which falls together with crimson peach petals.
Tr. Xu Yuanchong
(3)云橫九派浮黃鶴,
浪下三吳起白煙。
毛澤東《七律·登廬山》
Clouds sweep Nine Streams,where the Yellow Crane is back and flies;
Waves rolling east to seas,the foamy fumes arise.
Note ; Nine Streams refer to the nine tributaries flowing into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the provinces of Hubei and jiangxi.
Tr. Zhao Zhentao
譯文必須能很好地為目的語讀者服務(wù),這是德國功能理論的核心概念。不熟悉中國文化的英語讀者讀到“紅雨”會感到奇怪,沒有中國地理知識的外國讀者不會明白“九派”是指什么。為了不破壞譯文的對稱美,譯者在譯文后添加了文外解釋,使譯文的可讀性提高,為讀者理解原文提供了幫助。如果不添加文外注釋,目的語讀者無法明白對聯(lián)的文化內(nèi)涵,就無法理解原文的準確意義。兩個譯文都添加文外注釋,為讀者提供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知識,便于他們欣賞譯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