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是支撐高校學科服務快速發展的基石,是解決用戶學科服務多元化信息需求的關鍵,是推動學科服務向更快、更準、更智能化方向發展的動力。文章首先概述了信息技術融入高校學科服務的現狀,分析了信息技術視域下學科服務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如學科服務權責劃分不清晰、資源配置不均衡、缺乏暢通的用戶反饋渠道等,進而從政策引領、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等層面提出學科服務創新發展路徑,為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科服務創新發展助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服務;創新發展
2008年以來,國內外專家相繼提出,信息技術(IT)是2.0模式下學科服務平臺必備的技術[1]。利用IT建立科學的學科服務體系與平臺,有利于解決學科服務存在的諸多復雜問題。在IT視域下,未來學科服務體系應采用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2],借助互聯網,以大數據為背景,加以人工智能修飾,將學科服務發展成一個完善的信息服務體系。充分融入信息技術的高校學科服務體系,擁有相對于現有學科服務體系更為全面的服務能力與更為完善的服務理念。因此,更好地將IT應用于學科服務成為新興學科服務體系構建的焦點。
1 信息技術融入高校學科服務現狀
1.1 新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
現階段中國IT行業整體規模大、發展迅速、范圍廣。中國是IT產業大國與IT產業進口大國[3]。從《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鑒》獲悉,我國現階段與IT接軌的計算機和電子元件等產業影響力極大;其中計算機影響力系數以1.333位居中國現階段全國影響力產業之首,電子元件影響力系數以1.275暫居第八位次,可見IT在產業鏈中的重要作用[4]。同時,中國軟件服務業收入增長快,效果顯著;在軟件服務結構上表現出軟件產品收入與IT服務收入增長較快,嵌入式系統軟件收入增長相對前兩者收入增長緩慢。總體上,強大的IT推動著各行各業向IT主流社會經濟體銜接轉型,涌現出一大批以IT為主導的新興產業體,較多產業已融合IT簡化產業鏈和服務體系;大大提高了IT在各行各業中表現出來的重要作用。同時釋放信號,IT的強大影響力為未來IT視域下的高校學科服務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開發環境,為學科服務體系發展創新指明了方向。
1.2 信息資源在教育領域的整合建設狀況
中國IT融入教學起步較晚,信息基礎建設相對落后,且分配不均,表現在沿海城市發展迅速,內陸地區推進延緩;東部地區發達,西部地區落后[5]。融入教學的形式多為硬件設施、基礎設備,在軟件技術開發上暫時缺少投入與融合,當前我國正在加大IT在教育領域的整合融入。美國高校圖書館早已利用Yahoo!PiPes工具在網絡中自動抓取學科相關信息[6],將其分析整理后在平臺上向用戶展示,并在用戶交互過程中嵌入可視化技術,使得用戶可以更加直觀便捷地獲取信息。
1.3 信息技術融入高校學科服務情況
國內學科館員、學科服務蓬勃發展,圍繞學科服務的圖書館實踐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全面[7]。以武漢大學為例,武漢大學以美國LibGuides內容管理與知識共享平臺為基礎,相繼制作出30多個學科服務平臺可供訪問[8]。哈佛大學圖書館自己研制推出了門戶網站,加州大學圖書館通過發布互動式的指南、播客和博客開展信息素養計劃,深受用戶歡迎;為了確保學科服務質量的提高,美國高校圖書館會積極尋求校內外多個機構和部門的合作,各個分館在開展學科服務的時候都會根據具體的服務內容和目標選擇合適的合作機構和部門,大部分的高校圖書館都有校內和校外的合作伙伴,這些圖書館與其他機構以相互之間的聯盟、合作與共享,構成學科服務質量持續提高的有力保障。將國內諸多學科服務建設前沿的高校與國外高校學科服務建設相比,國內學科服務發展還存在開發能力弱、推進延緩、高校間差距大、發展滯后等問題。
推薦閱讀:信息技術學科論文參考文獻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