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知識管理探究
在信息化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將知識管理理論引入圖書館管理實踐中,既是圖書館適應新形勢發展的客觀需求,也是圖書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探索創新。圖書館知識管理能夠對于獲取更海量的信息以及對多樣化的信息進行專業化的高效處理具有重要作用,搭建了知識共享的平臺,它有利于知識的傳播利用,也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便利。面對多種信息獲取渠道的巨大沖擊,圖書館只有更新管理理念,堅持知識管理,才能滿足廣大用戶多元化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將圖書館自身價值發揮到極致。
一、知識管理理論介紹
1.知識管理的概念:
知識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知識管理實際上是對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轉化與應用。它是在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背景下產生的,對信息的加工整理,按知識構造與類別進行甄別篩選,以最簡潔、經濟的方式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和管理決策過程提供有效信息是其內核。[1]知識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為兩種知識的共享創造了機會,它能夠提高組織的知識應變和知識創新能力,對于拓展信息管理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2.知識管理的要素和特點分析。
知識、管理、信息技術和組織文化是知識管理的四大要素。知識是人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已獲取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中形成的,按照它的性質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兩類知識在一定條件下能夠進行轉化。知識管理的難點在于,它要從海量的隱性知識中識別、甄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并將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共享給組織內成員。管理則是對知識的管理,其目的是使知識更便于檢索和應用,實現兩類知識間的轉化,為進行知識交流共享創造條件。信息技術是實現知識管理強有力的工具,它本身并不能闡述知識,它在知識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支持功能。[2]組織文化的價值在于它能夠為組織進行知識管理營造一種合作互助互信的積極氛圍,否則,消極的組織文化只能為知識管理的進行制造重重障礙。也就是說,知識管理是通過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來提升組織的應變力和創造性,依托與現有的數據庫、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更好地發揮組織的服務功能,實現供求雙方的共贏,實現管理效益最大化。
二、圖書館知識管理的主要內容
圖書館作為重要的信息和知識儲存基地,它扮演著傳播知識、培育人才的重要角色,這與知識管理所要實現的功能是一致的。知識管理即管理知識,是在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使信息滿足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實現創造性地利用知識。目前,圖書館知識管理是一個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搜集、整理、存儲和應用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使知識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綜上所述,圖書館知識管理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即在對顯性知識進行系統化整理的基礎上,建立一個信息量大、便于利用的信息庫,之后進一步發掘隱形知識,將人對知識管理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最后,引入知識管理的相關理念用于指導圖書館的服務,讓圖書館的知識價值和服務價值共同發揮出來。
三、圖書館知識管理對策分析
圖書館的知識管理通常依據事務模式、集成模式和協作模式進行設計與實踐。對于事務模式,必須建立起規范化、標準化的信息平臺才能使圖書館工作正常開展。集成模式則是通過協調各部門按統一規則運行信息,實現各個部門效率的最大化。協作模式則需要協調、調動多方面信息來解決問題,實現資源共享。那么,圖書館應采取何種知識管理方法呢?在圖書館知識管理時也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要對館員和圖書館工作人員給予充分尊重和關懷,使他們感覺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努力促使自身發展,最大限度地釋放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但由于圖書館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對長期從事圖書館工作的館員的管理必須剛柔并濟。圖書館的知識管理離不開有效地人力資源管理。要通過培養高素質額專業人才,進一步激活圖書館員的發展潛能,并進行知識創新管理、技術創新管理和組織創新管理。[3]在圖書館知識管理時必須以知識性服務為重點。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應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和知識的更新不斷拓展,但必須始終突出知識性服務功能,這就要求圖書館你有理通過各種數據手段和人工智能技術盡最大可能挖掘、獲取隱性知識,擴大信息量、提高信息質量,不斷進行管理對象、方式、技術拓展的。此外,還應幫助廣大用戶分析、診斷、妥善解決某些特定問題,努力為廣大用戶提供滿足他們個性化需求的參考咨詢等專業化信息服務。也就是說,在知識管理理論的指導下,將圖書館貯存知識、傳播知識和共享知識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供更優質的知識化服務。在圖書館知識管理時還應加強與科研人員或高校資深教師的溝通聯系,在他們的建議和指導下,根據科研課題內容有針對性地深度加工整理館藏資源,使得知識性服務更具有指向性,信息更具廣大和深度,更具有動態更新的特點。這就要求圖書館增強主動、超前服務意識,通過積極與專業用戶聯系,掌握他們的個性化需求,深入地提供有價值的知識性服務,滿足科研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館的價值。總之,在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只有占據知識服務的優勢,搭建一個知識穿心共享的平臺,在全面掌握用戶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供更具深度的服務,才能實現知識創新、傳播和利用的價值。
作者:王秋音 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