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能力構建
一、問題提出
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產生了對高素質旅游人才的巨大需求。但我國旅游人才的培養與旅游行業的實際要求尚存在較大的脫節,因此如何培養滿足行業需求的旅游人才,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能力作為人才素質測評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構建結構直接影響旅游人才培養的質量水平高低。基于此,本文具體從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能力構建的角度來探討對適合行業需求的旅游人才的培養。
二、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能力構建分析
能力是個人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需的心理特征。國內外學者對大學生能力構成的研究各有不同,并無統一定論。結合文獻分析、專業特性和專家咨詢,本文構建了一個兩層指標體系的旅游管理學生能力體系。除去學生自身先天及其背景因素外,對學生能力構成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學校和行業兩方面的要求。旅游院校尤為強調的是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學習能力,而行業單位更為看重的是學生的人品、溝通能力和可塑性。本文將這幾個因素歸納為綜合素質、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4個因素設立為一級指標構建學生能力指標的主題框架。其中綜合素質指標是能力的基本,包含了思想品德、主動性、時間觀和責任感等4個二級指標,在學生能力培養中擔當著基石的角色;溝通能力指標是一種建立、發展良好社會關系的能力,其包括交際談判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能力、組織和領導能力、應急力、抗挫折能力等5個二級指標;學習能力指標需要我們不斷自我學習,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反映了一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情況,其具體包括旅游專業知識、邏輯思維強、自我規劃能力、適應力、外語水平等5個二級指標;專業技能指標則是經過專業學習后所具有的本專業的特殊能力,專業能力就是本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素養,能夠獨立工作,實現工作目標,并可以對結果給予客觀評估的能力。其包括實踐經驗、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導游服務能力、旅游營銷能力、旅游服務技能和創新能力等6個二級指標。總體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能力構建體系由4個一級指標和20個二級指標構成。
三、完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建議
(一)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旅游人才的培養目標應切合實際,反映行業需求導向。如旅游行業需要大量的腳踏實地的應用型旅游人才,而我國眾多旅游院校不顧學校辦學的實際情況和師資力量水平,很多學校好高騖遠,提出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旅游人才,這就注定會脫離行業實際。在此培養目標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好像能力很全面,無所不通,但也注定這樣的學生眼高手低,只能紙上談兵,所具備的能力與行業實際所需完全脫節。在明確培養目標的前提下,要保障學生的能力構成培養趨于行業化,就必須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如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加大應用類、方法類的相關課程;教學模式上改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應結合行業需求,建立從能力-行業的人才反饋機制,不斷了解行業需求動態,根據行業動態改善教學,然后對教學成果進行實踐性檢驗,與企業達成教學適應性實習計劃,讓行業來檢驗教學成果,通過這樣的循環就會成為一個良性的發展生態,從而培養出適合行業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
(二)不斷提升學生的溝通力和綜合素質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社團活動和競聘各級學生干部崗位,以提高學生的組織領導能力、談判能力、團結合作精神等,讓優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觀。尤其是鼓勵學生積極入黨、多參與旅游志愿者活動和各類社會體驗活動等,以提升旅游管理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和專業技能
各類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既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形成團隊凝聚力,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真正做到寓教于樂。通過各類課外實踐教學形式,如安排學生到旅游企業見習和短期的崗位認知實習,聽取企業家講座、參與企業咨詢課題等,使得學校教育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旅游企業應該重視對各類參與實踐學生的專業性培養,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讓學生所學的專業技能完全展現,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加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歸屬感,從而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可度。
作者:伍進 江云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7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