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討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與旅游企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是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辦學特色。該專業要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企業合作辦學的程度,走校企合作之路是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校企合作”已成為目前職業教育界關注的熱點,但是目前校企合作的研究大多僅限于對校企合作模式的探求、校企合作實踐經驗的歸納和解決實習、實訓基地等淺層次的結合上,還沒有像德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那樣建立起深層次的互惠互利、雙贏共生的合作關系。究其根源,除了政策性因素外,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學校與企業缺乏深層次合作的理念和機制,缺乏“互利共贏”校企戰略合作的平臺。由于校企的這種淺層次合作,導致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在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對校企深層次合作進行理性思考,是探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建立真正的校企互利共贏的無縫對接迫在眉睫,這也是今后高職旅游教育的發展方向和重要課題。筆者對新疆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星級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區進行了廣泛調研,以了解校企合作過程中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尋制約校企深層次合作的瓶頸,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進行教學改革。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經過調研,新疆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四種:企業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崗位;企業為教師提供實踐崗位;企業為學校提供兼職教師;學校與企業以“冠名班”的形式簽訂協議聯合培養學生,但由于還處于探索階段,各類合作仍不成熟。現在新疆的大多數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雖然制訂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沒有充分貫徹執行。學生真正通過校企合作平臺找到旅游專業工作的,少之又少,這些都是源于企業和學校對校企合作辦學實質認識不夠深刻。有些學校雖然在了解市場對旅游人才的需求之后,召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確定了人才培養方向,修改了人才培養方案,只是開展了淺層次的實訓合作,有些學校偶爾請旅游企業的專職人員給學生做講座,或者帶領學生參觀企業之合便再沒有更深層次的合作,學校對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的辦學理念認識模糊,簡單地把學生推到社會上“放羊式”的專業見習、頂崗實習等,這根本不能達到企業對專業學生的人才規格要求。企業對合作的認識有偏差,多數行業、企業認為培養人才是職業院校的責任和義務,導致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單純的人才選擇的層面,無法進行真正的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大多數旅游企業只是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崗位,為教師提供實踐場所,只有部分企業愿意派企業員工作為兼職教師為學生授課或參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不夠,特別在培養目標、課程開發、師資培養、教育建設上校企有機互動匱乏,校企共育人才還處在初期階段,無法從根本上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目前在這種校企合作模式下,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較為陳舊,在專業設置上,缺乏地方特色,忽視對區域經濟結構和辦學條件的綜合考慮,盲目模仿其他院校,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沒有形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與區域產業升級、行業標準和企業需求沒有對接,課程理論的內容結構、邏輯順序與崗位實踐的漸進過程不一致,理論課程多,實踐課程少。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根據目前新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現狀和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高職旅游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專業設置更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推動旅游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突出高職旅游教育辦學特色,強化校企協同育人。校企深層次合作、產教融合和工學交替是深化高職旅游教育教學改革有效通道,應以服務需求、就業為導向,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
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策略
目前,校企就如何進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還沒有形成共識,特別是行業、企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導致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存在著困難。現就如何推進校企深層次合作的專業教學改革提出以下策略。
1.建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學校通過與企業簽署校企聯合培養協議,建立協同育人的培養機制。首先建立校企聯合招生招工、聯合培養制度,形成職業院校、企業、學生三方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方式。院校、企業、學生在培養出符合企業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目的是一致的,由于利益的一致性使得三方在合作過程中都有動力來履行各自在協議中確定的義務,從而推動校企深層次合作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開展。
2.根據職業教育的最新理念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并確定了具體的任務措施,其中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現代學徒制對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深化校企合作和專業教學改革等提出的新的理念。在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根據具體職業崗位(群)的需求明確專業培養定位,在調研的基礎上明確就業崗位群以及崗位群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歸納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主要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及素質,課程體系圍繞旅游企業典型的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展開,構建現代學徒制理念的人才培養方案,從而明確專業培養定位,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構建基本素質模塊、專業職業能力模塊、職業技能訓練模塊、職業資格培訓模塊和職業拓展能力模塊,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3.課程改革思路及方法
(1)教學內容改革。校企專家共同研討,確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實習和就業的主要職業崗位群,并通過對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和能力需求情況的分析,共同開發理論課與崗位技能課教材,共同組織理論課與崗位技能課教學,緊密結合旅游管理專業特點,以項目、案例編寫教材,這有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循序漸進的學習和提升。校企聯合開發的實訓項目必須根據企業的崗位作業所需技能設置,部分課程的完成和學分的取得必須在企業崗位上通過企業老師指導與傳授獲得。
(2)教學方法改革。按照“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模式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形成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主的現代教學方法體系,實現教學做一體化,這些教學方法主要有模擬教學法、現場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將緊扣旅游管理專業崗位特點,以提高專業崗位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教學考核評估方式改革。考核評估的內容包括對學生理論課程、實踐能力、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評估。因此評估形式上應該采取筆試、技能考試、考查、平時成績評定等多種相結合的方式,從而全面地考核學生的能力。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由職業院校教師完成的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教學由職業院校組織考核;由企業完成的實際操作知識和技能培訓則由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同制訂考核標準,并由企業老師完成對學生的考核;企業對學生的考核是判定人才培養是否成功的標準,學生畢業時企業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是學生取得職業院校學歷的前提。
四、結語
校企深層次合作、產教融合和工學交替是高職旅游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校企共同協作探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共同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使學生更加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的發展需求。
作者:王東紅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