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學說應用下的兒科臨床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們按照患兒家屬的自愿原則,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00例的外感風寒感冒患兒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所有參與實驗調查的外感風寒感冒的患兒,在臨床表現中都具有體質虛弱、咳嗽有痰、呼吸障礙、內分泌失調等不良反應。其中對照組患兒200例,男110例,女90例,男女比例為11:9,平均年齡(1.8±0.5)歲;治療組患兒200例,男105例,女95例,男女比例21:19,平均年齡(1.7±0.6)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分布、體質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有較強的臨床實踐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的患兒平常的感冒沖劑治進行治療,并且根據患兒的實際年齡,酌情增減感冒沖劑的藥劑量。7天為一個療程,在一個療程結束后,觀察對照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治療組所有的患兒都按照根據體質學說中采用玉屏風散口服進行治療,玉屏風散的主要成分為半夏15g、竹苑5g、陳皮15g、積實15g、甘草6g、丹參16g、石菖蒲13g、川尊14g、遠志12g,并且采用顆粒沖水服用的方式進行治療。并且根據患兒的實際年齡,酌情增減感冒沖劑的藥劑量。七天為一個療程,在一個療程結束后,觀察對照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并且根據統計學的相關統計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1.3玉屏風散口服簡介
本方是治療小兒感風寒感冒之法,有效治療風寒,橫串經絡、痹阻經脈。“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脾主運化水濕,若脾胃內傷,濕濁不化,凝聚風寒、痰濕壅遏,引動肝風、肝風不正、橫竄經絡,痹阻經脈,筋脈肌肉失養,故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脾胃內傷,氣血生化無源,氣血不足,筋脈肌肉失養故見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等,舌質暗淡,苔白膩,脈弦滑,痰濕夾風,兼瘀血內阻之象。方中:半夏:味辛溫而燥,功善燥濕祛寒,為君藥天麻全蝎,能入肝經于君藥相配,祛寒息風之力尤強。白術補脾健中而燥濕、使脾健運而潤肺去,為臣藥,佐雞血藤,當歸、白芍以補血行血,通絡祛瘀之功,配合秦艽、豨簽草,以祛風寒、清心潤肺,以上諸藥相合,共奏祛寒息風,通脈活血之功。
1.4療效評價標
非常有效:外感風寒感冒患兒經過治療之后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小兒咳嗽現象基本消失,痰液清晰,小兒的體溫基本穩定在正常范圍;基本有效:經過治療之后,患兒的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雖然偶有咳嗽現象,痰液略微粘稠,小兒的體溫基本穩定在正常范圍;無效:患兒的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療效對比結果
分析可知,經過實際的臨床治療之后,對照組患兒臨床治療有效率達到81%,治療組患兒臨床治療有效率達到9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比較
實驗組與治療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治療組中10例(5%)無效,124例(62%)非常有效,66例(33%)基本有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中38例(119%)無效,98(49%)非常有效,44例(22%)基本有效,治療總有效率為81%。同時經過治療之后,治療組外感風寒感冒患兒10例治療無效的病例中,有發熱病例3例、咳嗽病例3例、痰鳴病例4例;對照組38例治療無效的病例中,有發熱病例11例、咳嗽病例13例、痰鳴病例14例。且兩組治療無效患兒經過深入的對癥治療,基本恢復正常。實驗組與治療組兩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基于體質學說的治療效果優于傳統療效。
3討論
3.1體質學說中小兒體質的共性以及異性
在中醫的體質學說研究中,將人類的體質分為稚陰稚陽、少陽之體、五臟有余不足、純陽之體等體質。而且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傳統的中醫理論已經得到極大的發展,體質學說也更加健全,也逐漸從書本上的理論研究走向了臨床指導的路子上。在體質學說中關于兒科的體質理論研究中,小兒在不斷地成長發育中,身體機能也在不斷發育完善。而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小兒的體質正處于發育階段,各方面的免疫能力也較弱,極易受到一些外來病害的影響,因此需要加強兒童體質。同時由于小兒在父母遺傳等方面的影響,以及小兒后天的營養條件等方面都具有差異,再加上小兒成長的地域環境也不同,這對于小兒的體質形成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進行小兒疾病治療中,要充分考慮到小兒體質的異性,根據小兒的實際體質情況,制定出較為完善的治療方法。
3.2提高醫院患兒醫護人員的護理質量
由于患兒處于一個較為弱勢的地位,在接受治療的時候極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應該提高醫院患兒醫護人員的護理質量。
(1)成立專門的患兒護理小組。建立以護士長為核心的患兒護理小組,進而形成完善的臨床患兒護理體系以及患兒護理監控管理體系。患兒護理小組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患兒病理情況等各類信息,不定期召開護理安全管理會議,及時發現日常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以及各類風險,找出安全隱患,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手段。各小組成員要明確各自的職責,實行責任到人的負責機制,并且負責護理效果的分析及統計。
(2)提升患兒護理人員護理意識。通過選派護理人員到大型先進的兒科醫院進修學習,定期召開護理人員會議,不定期對于患兒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以及安全防護意識進行檢查,對于表現優異的進行嘉獎,表現差的則進行通報批評。組織醫院內部的基本業務強化培訓、護理相關法律法規學習、培養患兒護理服務理念以及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與使命感,不斷強化患兒護理安全意識,進而提高患兒護理的綜合服務水平。
作者:呂明輝 單位:河南濮陽市中醫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