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課堂中的現當代文學論文
一、大學現當代文學教育的必要性
文學經典能給人們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穩定的人文情懷、高尚的道德信仰、寶貴的人生經驗和非凡的審美趣味,經典文學作品的力量無窮無盡,能夠撐起人們的精神世界。現當代文學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先理解閱讀作品。學習者對于那些貼近生活,與自身經歷有著直接聯系的文學作品感受和理解會尤為深入。現當代的許多作家的作品都描述了當代中國人所熟悉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這樣一來,大學生讀起來就有一種親切感,進而愿意去接受和感知作品精神思想和文化內涵。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如果引領大學生們體味貼近其生活,靠近其精神樂趣的作品,大學生必定樂于接受,繼而能使大學生開始對現當代文學的學習感興趣。在優秀文學作品中大學生們可以從作品發現自己和社會以及自然的影子,進而將影子變為形象,開始進入作品理解、認識和欣賞的程度,文學作品所承載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將會逐漸擴充學生的精神世界,開拓學生文化視野。這樣一來,學生也會逐漸從中國文學作品的殿堂進一步邁向世界優秀文學作品殿堂,開始將視野放大到對于人類歷史的感受、欣賞和理解上。教育工作者應善于發掘出現當代作品的獨特精髓,運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接觸和理解這樣的作品,并與學生交流閱讀理解后的心得,不但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文學作品,更能對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內涵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二、加強現當代文學教育的措施
(一)注重啟發教學
現當代文學的思想與當今的大學生的思想已經漸行漸遠,現當代文學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學者及相關教育者們對現當代文學也進行了諸多改變。比如對現當代文學課程名稱進行更改、增加現當代文學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等。無論教學怎樣改革,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忘記文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對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進行加強,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精神提升思想境界。雖然現今教學環境惡劣,但是現當代文學教學的根本任務并沒有改變。現當代文學不是技能,是文化思想和精神力量,文學教育應該與時代情況相結合,但不應過多從技能處尋找突破口,教師應使現當代文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或當今時代思想文化緊密相連,而不是沿著作家介紹,主題思想和藝術特色的傳統教學套路講授枯燥乏味的課程。對現當代文學進行作品分析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將文學作品的精神世界中結合現今時代思想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進而引起學生對于歷史的追問,發散學生思維,借文學作品和相關文學歷史來引導學生對當下這個時代進行思考。教學過程中注重文學和時代精神結合,教師應帶動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展開對生命的思考,加強與當今踐踏生命、無視生命價值的現象聯系起來,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敬畏,學會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惜[3]。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不要用過多時間講解作家個人的人生經歷,不要在作品的藝術風格上花費太多的時間,這容易讓學生產生反感。而應該將文學作品與時代精神結合,加強文學與歷史的契合,使學生在作品中尋找自己的人生,激起大學生對于現當代文學學習的樂趣,在現當代文學中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情趣,最終實現文學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培養。
(二)高等師范院校教育應與中學語文教育接軌
師范院校承擔培養未來初高中教師的任務,師范生的教育好壞直接影響到未來的初高中教育。但是直到今天,還沒有能作為師范院校標準的現當代文學教材出現。這種教材建設的缺失導致現當代文學教育與師范培養的特性不能很好的結合,畢業的師范生很難將所學知識在當前中學語文的教學環境中進行施展,甚至直接會與當前中學語文教學脫節的情況。因此,應該及早出版具有師范特性的現當代文學教材,這對于師范院校現當文學教育的師資培養具有重要價值。高等師范院校在現當代文學教學的教學內容上不能與中學語文教學緊密結合,這當中教材占了很大原因,師范院校選用的教材與當今中學語文教育脫節,直接導致兩者在教學內容上的脫節,這種脫節不僅會給學生造成學習困惑,而且會加速教學內容上的巨大差異。在培養師范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中學語文的教學對現當代語文教學進行多方面闡釋,讓學生把握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體系,理解兩種教學的差異性。師范院校教師不能輕視中學語文的教學難度,對中學語文的解讀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是對文本的淺閱讀。高等師范院校應在現當代文學教學方法上與中學語文教學接軌,如今,為了加強現當代文學教育,教育工作者們不斷轉變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目標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但是針對高等師范院校關于現當代文學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卻不多,高等師范院校對中學語文和大學現當代文學的銜接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必須引起相關專家學者的重視。筆者認為,想讓中學語文與大學現當代文學教育緊密相連,必須改變當今中學語文課堂對知識死記硬背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學教育者應學習和運用科學先進教學理念,對中學生實現性化教學,增加其創造性。在電子時代中,應注重中學生寫作表達能力的培養加強文本分析能力。
三、結論
作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現當代文學教育者,應該引導當代大學生回歸文學、注重個體、學會審美并提升自身的文學性,在抽象的文字中,去體味鮮活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思想和審美境界。中國現當代文學大師們個人的精神品質和人格魅力是值得當代大學生去學習的,大師們的精神烙刻在他們充滿個性魅力的文字當中,需要大學生自己品讀,對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義。從根本上說,現當代文學教育是為了培養出充滿思想的當代文明青年,大學教育工作者切忌將現當代文學課程當作是對學生的教化和強制的學習任務,否則必定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難以更好的實現教學任務。
作者:張苑莎 單位:貴州城市職業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45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