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臨床護理醫學論文
1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選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高血壓患者,該85例患者均與高血壓診斷標準符合。其中有45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年齡38~85歲,平均年齡63歲。該85例患者經治療及有效的護理均好轉出院。
2護理體會
2.1心理護理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正確的心理護理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壓力或處于嘈雜的環境以及視覺刺激下均能夠引起高血壓。據有關資料報道,在暴怒及激動時人的血液能夠急劇上升30mmHg左右。給予患者藥物治療以及行之有效的心理行為的干預,能夠使患者不良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從而對治療效果進行改善。在對社區高血壓病人的護理中加入支持性心理治療及行為干預,能夠通過對患者人格、應對方式、認知模式和情緒的影響,進一步使患者對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得到增加。
2.2診療護理
2.2.1急癥高血壓的護理
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及惡性高血壓均屬于急癥高血壓,其具有變化極快、病情兇險的特點,若沒有及時有效的對該病癥進行控制,最終可能導肺水腫、腦出血、致腦梗塞、心衰、甚至有可能引起心肌梗塞等并發癥的發生。使用硝普鈉對此類病人進行快速降壓,由于速度過快可導致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因此,需要對患者病情變化尤其是血壓、意識狀態的變化要進行密切觀察,若患者有惡心、嘔吐、抽搐、頭痛加劇、燥動不安、意識障礙等情況的發生,應立即向醫生報告,并及時的給予患者氧氣吸入、鎮靜等處理。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患者的護理:
①根據降壓療效調整硝醬鈉或其它降壓藥物的用藥劑量,用藥期間注意藥物濃度、滴注速度、持續血壓監測。
②對患者血壓、意識狀態、尿量、尿液顏色、心率及心律的改變進行密切觀察,并做好記錄,做到盡早發現早治療。
2.2.2高血壓合并胰島素抵抗的護理
高血壓病屬于代謝疾病的一種,其多合并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肥胖、高血糖、血脂、高尿酸,其核心是胰島素抵抗。故在對其進行治療時應當對血糖、血脂、血尿酸、血胰島素進行檢查,對胰島素抵抗程度進行評價,在選用藥物時應當選用可使胰島素敏感性提高的制劑,如ACEI,若患者伴有高血糖,應當選用二甲雙胍,其可以使胰島素抵抗得到較好的降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血糖變化繼續密切觀察,及時發現患者是否出現沒有癥狀的低血糖,并指導患者進行適宜的血糖控制。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飲食結構進行指導,碳水化合物應當以每日半斤為宜,叮囑患者應當對體重進行減輕,并進行適量的運動。
2.2.3降壓藥物合理給藥的護理
正常人血壓第一高峰出現在每日6~10點,之后逐漸下降,血壓第二高峰出現在17~20點,午夜降至最低。部分高血壓病人的改變是根據晝夜節律變化呈非杓形,因此在選取降壓藥的時候應當選擇24h能穩定降壓且長效的降壓藥,至關重要的是減輕其對應使靶器官損害。短效藥物,其具有很大變化的降壓幅度,較短的藥物半衰期,由此容易增加心腦血管的發生率,應當盡量避免。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的藥物降壓T/P比值(谷一峰比)及血壓變化特點同時結合對其進行血壓測定的結果對其進行指導用藥,并定期檢查對藥物的藥量進行調整。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正確使用家庭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的方法,并指導其根據每日定期所測量的血壓值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一般給藥應當選在清晨,但是若患者血壓高的情況僅出現在清晨,而下午與傍晚血壓不高,則應當改為晚上服長效藥或者清晨的時候患者在原服長效制劑的基礎上加服一次短效制劑。
總之,高血壓是對人民群眾健康造成危害的常見疾病,應當做到早發現和治療,同時在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及診療護理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高血壓病的宣傳力度,使患者的知識水平、自護能力以及自我保健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從而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病殘率及死亡率得到進一步的降低。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4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