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農村推廣農機化中的潛在問題
一、推廣農機化的觀念
基層農機化推廣工作的基本宗旨是圍繞造福三農、情系三農、服務三農,以當地農業、農村、農民的實際生活需求為基本發展目的,以增強農村綜合生產水平、提高農民收入為基本任務,切實發揮出農機化的的技術支撐作用。在推廣過程中,重點開展將農機具購置不捏設置,讓廣大農民信任政府,勇于邁出向農機化改變的第一步,與此同時,政府的相關部門還要做好相關的技術培訓、咨詢,以及機具的售后服務、調試和跟蹤服務。要讓廣大農民朋友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做出改變和做出改變所獲得的利益體現在哪里,不能寬泛的稱贊農機化的好處,讓農民朋友產生“王婆賣瓜”的理解錯誤,任務農機化的推廣只是為了銷售新時代的農機具。基層農機推廣部門想要推廣農機化工作,需要緊密結合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將農機化的概念引入到農村、農民的心中,這才是推廣部門工作的著力點和立足點,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舊有觀念。
二、推廣農機化的基本思路
(一)推廣工作的基本綱領
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推廣農機化的法律法規,如《福建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農業技術推廣法》等,為推廣農機化工作提供了切實可靠的法律依據,也基本規范了推廣農機化的行為。在推廣農機化工作中,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當地農民朋友的實際接收水平,結合當地新農村的建設情況,深入基層,真正了解農民朋友需要的是什么,引導農民朋友去自發的接受新機具和新技術,從而實現農機化理念的普及化。
(二)推廣主要途徑
農機化技術推廣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考慮到農民朋友的實際文化水平,推廣流程應該先經過試驗,然后經過集中的示范活動,再得到人們認可后,才能進行推廣和普及。推廣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廣大的農民朋友,對農機化器具的經營主體也是廣大的農民朋友,而推廣農機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水平,進而改善農民朋友的收入水平。因此,在推廣過程中要以農民朋友的視角出發,找出他們易于接受的思想點,才能提高推廣工作的實際效率。農機化推廣工作的主要途徑是通過示范基地的實驗來向農民朋友推廣新技術的好處。可以選擇用示范基地的大面積實施農機化技術,通過成果的對比來顯現出農機化的優勢。以實驗為依托,深入農民朋友中去指導農機化的技術,做好技術培養,進行機械使用培訓,更好的讓農民朋友接觸到農機設備,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好推廣工作。
(三)做好宣傳工作
因為農民的思維方式以及教育程度或者風俗習慣的原因,在許多偏遠的農村存在許多守舊思想,不肯接受新興事物,因此,做好農機化推廣工作需要大力發展宣傳工作,循序漸進的讓農民朋友逐步轉換思想。推廣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手段,可以利用廣告、報刊、電視等媒介來做推廣工作,將農機化的推廣放在他們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也可以通過組織集中的技術推廣會,通過實地的演示技術,來吸引農民朋友對農機化的注意力,改善他們的固有思想,提高對科技的信任,激發他們采用新技術以及購買新器具的動力。
三、農機化推廣的主要問題
農機化推廣工作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找,需要我們不斷的摸索和總結,逐步找到實施的突破口。在實際工作中,農機化推廣的主要的問題包含如下幾點:
(1)農民朋友對農機化的適應性不強,農機具有著一定的差異。我國南北部的農業生產作物不同,導致生產技術也有許多差異,但是許多農機具的發展停留在某一個層面,而且農機具的使用范圍往往很難與實際情況匹配,例如適合北方大面積作業的農機多,但是適合南方小面積的農機種類少。
(2)農民收入增長速度過慢,達不到購買農機的經濟水平。盡管我國一直狠抓農業生產,但還是無法跟上物價上漲的速度。農民的收入有所提高,但還是無法達到城市經濟的平均水平,對于購買農機具是有一定的經濟壓力的,因此,政府應該切實落實農村購買農機具的政府補貼,減少農民對于購買農機具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
(3)基層推廣工作整體人力配備素質不高,導致推廣工作總是朝著錯誤的方向形成,不利于農機化的推廣,或者說是適得其反。因為基層農機推廣工作長期得不到充足的人力和財力支撐,工作條件簡陋,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沒有保障,導致真正致力于農機化推廣的專業人才逐漸流失,相關信息也得不到更新,推廣人員的知識水平達不到要求。
作者:韓鴻潔 單位:鐘山縣公安農機推廣站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3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