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生態建設論文
1.園林植物造景歷史
我國園林植物造景的歷史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創造的生態效益最高。我國最早的園林形式是囿,出現在殷商時期,挖池筑臺,讓花草果木、鳥獸魚蟲滋生繁育,以供帝王貴族狩獵、游樂,后來統稱園囿,后則發展為以種植觀賞花木為主的園苑。設計者從豐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的組成、結構中借鑒,并以一定地域范圍,加以規律,將植物造景中應盡量多用群落栽培,并遵循自然群落的發展。因此才能在科學性、藝術性上獲得成功。
宋、元、清初為我國園林造景造園最具有代表成熟時期,園林植物造景是在園林造景藝術指導下,在滿足園林植物生長發育要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園林植物,造園時十分注意利用絢麗多彩、喬木、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植物等)作為主要構千姿百態的植物,對植物的選擇栽植,充分發揮植物本身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叢等植物配置,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觀賞效果,造園時臨水材料,以建筑、山石、水體為點綴配合,通過設計、選材、配置,建用,形成其獨特的風格。利用園林植物造景,不僅起綠化作用,更多的是注意觀賞和造園的藝術效果,造出符合總體規劃的景觀,以達到發揮其不同功能,供人們觀賞。園林植物造景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是園林建設的根本精髓。植物在園林中有構成優美環境,渲染氣氛,襯托主景的作用,能創造出充滿生機的綠色自然景觀。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開,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枝干蒼勁”的特定景觀。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經驗。
2.現代園林植物造景的發展趨勢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與滲透,現代園林中草坪、花卉的大量應用已成為一個發展趨勢,而且新品種不斷推陳出新。植物配置合理,如古建筑格相協調,對植物的形態、色彩都要認真考慮。這種差別變得愈來愈小,也更符合人們的欣賞水平。隨著自然山水園林的出現,人們對植物在園林中的造景也是愈加講究,傳統的一石一木、詩情畫意己不適合人們的欣賞口味,現代園林的使用者為廣大人民群眾,開闊的疏林草地、城市廣場、森林公園等一種公共空間,則更加受到現代人的喜愛。
3.園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則
3.1根據植物造景的生態原則
任何造景植物都不能脫離生存環境而單獨存在。適地適樹,與古建筑風格相協調;北方古建筑紅墻黃瓦,屋角起翹,外觀莊嚴,色彩濃重。多用高大喬木、松柏樹種為基調,葉色濃綠,樹姿雄偉。嶺南建筑以體量輕巧、建筑旁用翠竹、芭蕉、棕櫚與水、石組合形成一派南國風光,色彩淡雅為人們所喜愛。
3.2根據植物配置的美學原理優化組合
植物造景是自然景物在某一空間經過人工組合,與相鄰空間或遠處的樹木、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的配置呼應,取得藝術構圖上的完整性。寓情于景,創造不同環境氣氛,好以引起人們生理上的愉快、舒適的反應。
3.3根據植物生態群落要求合理搭配
群植的植物群落可以在園林中作為背景、襯景,注意層次在自然景區中亦可作為主景。植物的群落現象與動物的“社會性”是相當類似的。群落不但能形成景觀藝術的效果,也可改善生態環境。植物離開了群落,生態適應性也就會下降,也不利于病蟲害的防治,在配置時必須考慮到保持群落的豐富長期穩定性。植物是造景設計的主要材料,因此必須從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現的形象中汲取創作源泉。由喬、灌、花、草共同組成的自然式植物群落,必須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發展的規律。,植物的高低大小,顏色的濃淡,枝葉的疏密,經過精心自然植物群落的組成成分、外貌、季相、群落結構、垂直結構與分層現象搭配,使之達到疏密有致的層次變化,形成優美的自然群落植物景觀中各植物種間的關系等。
3.4統籌安排,全面兼顧奏韻律,形成景觀的韻律美
植物配置,個體與群體,局部與整體的協調統一尤為重要,否則雜亂無章,破壞景觀的整體效果。還要兼顧近期與遠期相結合,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關系著城市綠化的景觀效果及綜合效益的發揮,而且與城市的植物多樣性保護和景觀多樣性息息相關。汲取中外植物造景等原則。園林植物造景是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創造出宜人的景觀環境。
4.園林植物配置的基本方法
4.1科學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地進行園林植物造景
涉及到造園藝術的精華和生態學、美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在什么場合適合配置什么樣植物的問題,植物與園林建筑配置,能起到豐富構圖,烘托氣氛、形成對比、相滲透的作用,并用來分隔構成空間。建設地方特色鮮明、生物多樣性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是促進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健康、均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4.2主次分明,疏密有度
師法自“先面后點,先主后賓,遠近結合”從整體考慮,大局入手,然后再考慮局部穿插細節,根據植物的生態學理論,植物特性是植物造景的理論基礎之一。單個生態因子的作用只有在其他因子共同的配合下才能顯現出來。只有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特性和種植地的環境后,才能合理地進行植物配置。要考慮一個景區內樹木搭配協調,還要與原有樹木有機組合,避免人工之態。因此,做到“大處添景,小處添趣”。
4.3利用植物的季相變化,豐富園林景觀從而達到情感和精神上的超脫
植物單體和群體的組合是園林植物配置的一種手法。園林植物配置的美學原理是指依據植物季相演替的時序景觀,植物景觀設計必須具備科學性,顯示出季相變化的藝術效果。在植物配置時,可根據不同葉色、花色、花期互相襯托,可以使人們欣賞到植物姿態美、色彩美和風韻美。園林植物總的配置與藝術性兩個方面的高度統一,即既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適應性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出植物效果,二季有花,四季常綠,突出一季景觀的同時要兼顧其它三季,形成“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意盎然,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使人們感悟大自然的生命及其變化,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植物造景運用統一與變化、對比與協調等美學原則,采用景觀各異,近似自然景觀,避免單調、造作和雷同,個體以及群體的形式美,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張有弛等造景手法,園林樹種的季相變化,在創造富有季相色彩變化并具有豐富園林空間的人工生態植物群落,增強景觀效應的審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視覺功能的作用,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給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