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生態保護論文
云南省河流眾多,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908條。大多數中小河流屬于山區性河流,徑流年內變化較大,汛期來水量占全年來水量的70%以上,洪水陡漲陡落,汛期洪災時有發生。到2010年年底,已建堤防總長8429km,堤防保護人口682萬人,保護耕地面積573萬畝(38.2萬hm2)。但云南省江河防洪能力仍然普遍較低,大多數中小河流未經系統治理,鄉鎮、農田河段仍處于未設防狀況,仍存在防洪工程體系建設不完善、河道泄流不暢、水土流失嚴重、洪澇災害頻發等問題,這些隱患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必須著力加以解決。
一、傳統治河思路及存在的問題
云南省過去進行的河道治理,受技術、資金及認識水平的影響,重點是解決河道的防洪、排澇問題,忽略了河道的生態功能。主要表現在:一是對河道過度地裁彎改直,河道形態直線化,斷面規則化,改變了河道的生態屬性,縮小了一些水生物的生長空間;二是工程設計上大量采用硬質材料護岸,如使用漿砌石或混凝土對河岸進行全面護砌,改變了動植物的生長環境。治理后的河道已被人為渠道化,喪失了天然河道的自然屬性,破壞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融洽關系。
二、新形勢下河流治理理念及要求
河道治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受到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重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改善生活質量、創造優美環境成為一種社會需要,人們在滿足河流行洪排澇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對河道治理的生態功能建設有了新的要求。水利部對新形勢下的河道治理也明確提出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要突出生態治理的理念,盡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態,盡可能恢復河道功能,維護河流健康,促進人水和諧。因此,在河道治理中推廣生態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河岸生態環境,已成為河道治理的一種趨勢。
三、生態治河理念的貫徹實施
云南省在近幾年的中小河道治理過程中轉變了治河思路,在治理方案中始終不渝地貫徹了生態治河理念。提出了生態河道、人水和諧的治河要求,在確保實現防洪減災能力的同時,努力提升生態治理效果和水平,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河流綜合治理目標。從2009年啟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來,云南省在已完成或正在治理的84條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和措施:
①針對河道各段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案,盡量減少工程措施。對已滿足行洪要求、河岸穩定的河段,維持現狀,不采取工程措施。對滿足行洪要求、河岸不穩定的河段,只進行護岸、護腳處理。對淤積河段只進行清淤、除障處理,河邊已有的樹木、植被盡量予以保護。如鳴矣河安寧市八街鎮段、疇陽河麻栗坡段、北門河丘北縣城段、祿豐縣星宿江等工程就重點保護了兩岸長勢良好的樹木、植被。
②合理布置堤線、河岸線,合理確定河流寬度。堤線、河岸線盡量沿現狀河岸線布置,盡量避免人為地裁彎取直、縮短河道。盡量保持河道原有的寬度,僅對河道寬度不夠的個別河段進行拓展,避免嚴重的“渠化”行為。為了有利于河岸采取生態護坡措施,行洪斷面大多選擇梯形或梯形復式斷面,盡量減少使用矩形斷面。由于城市附近土地資源緊張,常受已有建筑物的限制,最易出現人為擠占河灘、縮窄河道現象,應予以特別重視。
③堤防填筑盡量利用河道開挖料,盡量使用河堤基礎開挖的土料、砂礫石料等,少用漿砌石或混凝土,以利采取生態護坡。如藤條江勐拉段、南溪河河口段堤防就充分利用河床砂礫石料與黏土料組合填筑,放棄了重力式礫石混凝土堤、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堤的方案。
④護岸、護坡結構形式生態化。生態化護岸、護坡是指在滿足河岸抗沖刷能力的前提下,盡量考慮生態形式的岸坡。生態岸坡就是要滿足生態平衡要求,建立良性循環的河坡生態系統。生態護坡就是要將工程安全功能與生態功能同等考慮,體現出尊重自然、恢復自然的理念,使護坡工程與環境工程融為一體。在實際工程中,為滿足河岸抗沖刷要求,在河堤迎水坡下部采用漿砌石、混凝土護坡、護腳,但其高度盡量控制在常遇洪水位以下。部分工程還采用格賓石籠、干砌石等護坡、護腳,以適宜各種水生動植物的生存。如昆明市西山區海口河、魯甸縣昭魯河、師宗縣子午河等工程采用格賓石籠、干砌石等護坡、護腳。在常遇洪水位以上多采用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植草護坡,或栽種水生植物。在城區附近因受占地、拆遷等因素限制,迎水坡一般采取較陡或直立式擋墻,并采用一些新的生態護坡技術,如生態混凝土護坡、生態混凝土擋墻、生態袋護坡等,這些生態護坡可與城市景觀較好地結合,為附近居民營造一個既安全又自然的生活環境。在易門縣扒河、永德縣永康河、西盟佤族自治縣南康河、師宗縣子午河等工程就應用了生態混凝土、生態袋進行護坡。
⑤結合當地實際,不斷創新護坡形式。鳳慶河治理工程采用混凝土框格與干砌塊石組合護坡,主要是將干砌石塊固定在混凝土框格上,干砌塊石之間的空隙可做些生態護坡。在南底河梁河段治理工程中還推出了串石護坡方法,利用當地火山石易加工成片、打眼的特點,將片石塊用鋼筋縱橫向穿在一起鋪于堤坡上,石塊之間的空隙便于植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