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谶@種觀點,數學文化生態的建設既有數學文化硬件生產的任務,即數學自身的知識系統的教學,更有塑造美好心靈的軟環境建設任務,就是在教學數學知識的同時發掘數學的文化美、語言美、藝術美,使數學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有機融合,成為學生數學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具體的操作層面,應關注以下幾個細節。
一、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關注
數學文化雖然新的課程標準規定了一節課要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但客觀地講,這些目標的立足點仍然是知識本位居多,特別是數學教學的三維目標達成也還是以有效為價值追求,因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數學家的文化價值,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就數學學科教學而言,關注其文化價值,對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無疑是有幫助的,對改變數學的枯燥無味的錯誤認識也是很好的切入點,這正如成尚榮先生在《人民教育》2010第23期撰文那樣:數學改革絕不能止于“有效教學”,數學教學必須關注數學的文化價值呈現,只有這樣,小學數學教學才能喚醒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他們長大后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看待世界處理問題奠定基礎。
二、在數學知識的傳授上挖掘
數學文化數學和文化的思考方法往往是相通的,數學課程里有“對稱”,文學中則有“對仗”,這就需要教師很好地挖掘數學知識呈現背后所蘊涵的文化,做數學文化價值挖掘的有心人、知心人。
另外,數學與語言也是有機結合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外殼,數學是一種文化表現形式,就是把數學融于語言之中,而且數學的表達也離不開深厚的語言藝術功底。教學中,教師要自覺地引導學生準確地運用數學語言表情達意,引領學生學會用數學家的思想和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表達清楚。
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挖掘數學的美,比如數學的簡潔性、對稱性、和諧性、統一性和奇異性等,只有做到了上述三點,才可能窺得數學家的全貌,而不只是關注其知識本位。
三、在提高自身數學素養上修煉數學文化功底
國外學者湯普森1975年的研究結果表明:教師專業數學思想的形成與他們表達數學內容的典型方式存在著一致性。這有力地說明了教師的數學觀、數學信仰和愛好的確影響著他們的教學活動。
基于上述觀點,要想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建構數學文化生態,就要求數學教師自覺地修煉數學文化素養的功夫,學會用數學文化的眼光分析教材,設計目標達成,深入淺出地挖掘數學知識所呈現的文化價值,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這樣才有可能實現數學文化生態建構。
這正如著名數學家徐利治先生所說,數學有兩重功能:一個是科技的功能,一個是文化的功能,不應忽視文化的功能。因為數學的文化觀念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數學文化觀念中蘊含著的觀點、信念和態度,如客觀、公正、理性和追求完美等,可以影響人們的人格素質和個性品質。
也正是基于這些理論思考,我們才需要認真審視數學教學活動,在關注教學的有效性的同時,思考數學文化的生態建構,做一名大氣的、有思想的小學數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