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1人口學家指出:如果說20世紀是控制人口數量的世紀,那么21世紀則將會成為全世界對付人口老齡化的世紀。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學的現代生活方式,使人的生命不斷延長,加之計劃生育國策的實施,使我國的老齡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我們首先調查了蘇北某全國經濟實力百強縣,該縣是110余萬的人口大縣,也是我國計劃生一育國策的一面旗幟,多次受到國務院的表彰,1996年一200。年該縣的人口出生率為7.36%。、6.98%。、5.79%。、5.25%。、5.28%。:6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為16.6%、17.2%、18.5%、19.1%、19.8%,數字表明老齡化社會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聯合國規定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占7%時,標志著進人老齡化社會。據我國老年學研究學者預測: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20(〕3年達到7.3%,2020將達到10.85%,2050年上升到20.43%,老齡人口上升的速度是驚人的。聯合國第47次大會通過決議,確定1999年為國際老人年。這意味著21世紀國際社會對老齡問題的重視與普遍關注。嚴重的社會人口老齡化,既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也給老年人自身帶來煩惱與困擾•。面對這個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我們只有面對現實,努力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積極發展老年體育事業,不斷促進社會健康老齡化。
本文在查閱了有關老年學、人口信息、人口老齡化、老年體育等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從大眾體育與人口老齡化問題人手,分析探討老齡化社會中老年體育的價值、方法和效益,為完善、充實社會老年學的研究.提供參考。
2人口老齡化與大眾體育
2.1人口老齡化是大眾體育興起的一個重要成因統計資料表明:老年人群的發病率遠遠高于其他人群,且有帶病期長,康復緩慢等特點。據老年人醫療現狀調查,老齡人口平均帶病期為13.68年,平均人患病天數為全體人群的2.2倍,因此,為了延緩衰老,預防疾病的發生與治病強身,人們以各種方式參加體育活動。健康,體現著人類對自身前途和命運的基本關懷;體育,是體現這種基本關懷的最佳執行者。參加以健身為目的的大眾體育,既是生活的需要,現代社會人類發展的需要,也是現代文明的標
2.2老齡人口是積極參加大眾體育的穩定人群大眾體育具有大眾化、社會化的特點。因其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可以吸引社會各階層、各年齡段、各種文化背景的人群參加,也深受老年人的歡迎。據《中國社會體育現狀調查結果報告》.我國體育人口比例最高年齡段為71一75歲,占該年齡段總人數的朽.7%。體育人口既是一項重要的社會體育指標,又是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的指標,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需要,根據周圍環境、身體、經濟條件等選擇性地參加一種或多種大眾體育活動。
2.3大眾體育是各國政府增強國民體質,緩解人口老齡化矛盾的積極對策各國政府通過對本國多年體育活動的跟蹤調查發現,投資大眾體育,推行全民健身計劃,增強國民體質,是減緩人口老齡化,獲得經濟與社會效益的有效途徑。不少國家根據本國國情制定了由政府組織實施的健身計劃。例如:新加坡頒布的《生命在于運動計劃》,目標是將體育人口由原來的24%提高到2000年的40%。美國的《健康公民2000年》調查歷時四、五年之后出臺。我國在1995年頒布《全民健身計劃》后又配以一系列實施措施,以切實保證全民健身計劃的執行,不斷增強民眾體魄,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健康水平。
3老年體育的價值
3.1防病治病延年益壽
隨著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社會文化科學不斷發展和進步的今天,老年人普遍認為體育運動是預防老年性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和豐富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手段。
3.2親和需求促進交往
體育不僅具有促進身心健康的功能,同時也是老年人進行人際交往的一種重要手段。根據我國的家庭的特點,老年人的普遍心理是害怕生活單調和生活孤獨,他們需要正常的人際交往以調節情感。而體育活動為老年人提供了集體活動的形式老年人在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彼此間交流鍛煉身體的方法和技藝,同時也交流了感情。老年人、在這種群體的活動中既感到心情舒暢,又感到了生活的充實。
3.3追求美感陶治情操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年體育的價值觀改變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老年人對美的追求。老年人在加強身體鍛煉意識的同時,還對體育活動具有美的特點與功能,進行了大膽的追求和嘗試。老年體育的形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只是限于在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練氣功等方面,活動的方式正趨向于美感性強的體育活動。如老年迪斯科,體育舞蹈、健美操、形體舞、秧歌等項目。
3.4體療醫療相得益彰
老年人因為生理功能的消退,往往容易患某些器官或系統疾病,中西醫治療不能完全治愈或治療效果欠佳。根據國內外大量的研究和實踐,醫療體育是治療某些疾病或病體初愈恢復健康,矯正體格缺陷、改善生理功能的有效手段。在國外,運動處方及醫療體育門診已很普及,且經濟實惠,無副作用。
4老年體育的社會效益
4.1老年體育的經濟效益
4.1.1降低社會醫療費用
我國離退休職工和干部醫療費用實行公費醫療制度,醫療費用越來越高,對國家和企業的壓力就越來越大,除采取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外,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強老年人體育意識,使大部分老年人走進體育鍛煉的行列。因為體育能增強人的體質,減緩疾病的發生。老年人醫療費的下降,將會給社會帶來新的活力,這也間接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4.1.2發揮余熱服務社會
我國每年都有大批的老年人走下工作崗位,在這些老年群體中,他們大部分都有著專業技術特長,如何使他們保持健康旺盛的精力,參加體育活動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老年人通過體育活動,精力充沛地繼續發揮老年人的知識和技術優勢,為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余熱。如科技界、教育界、醫療界等,有著大批的專家教授,他們有著長期的實踐經驗與豐厚的知識底蘊,這是一般青年人所無法相比的,如能繼續工作,發揮余熱,將對社會的建設起著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