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生態保護論文
我國有眾多的內陸河流、湖泊,漫長的海岸線,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漁業完成了由傳統漁業到現代漁業的轉變,成為世界漁業大國。然而,在漁業生產飛速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對漁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漁業環境急劇惡化,污染死魚事故和沿海赤潮的發生頻率逐年上升。漁業生態環境質量的下降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水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1、保護漁業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1.1 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保障水產品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水產品消費需求,是漁業發展的基本任務。2009 年我國水產品產量達 5120 萬噸,同比增長 4.6%。2010 年,我國漁業經濟總產值突破 1.2 萬億元,漁業產值 6200 多億元,漁業二三產業產值比重達到48%;水產品總產量5350萬噸,年均增長4%;水產品出口額 138 億美元,連續 11 年居國內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漁民人均純收入 8963 元,年均增長 9.75%。漁業成為了農業農村經濟中重要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漁業在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生態文明、維護海洋權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探索和實踐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黨中央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1.2 漁業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漁業水域是漁業生物資源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漁民世代賴以生存的地方,更是漁業生產的物質條件。如果沒有了漁業資源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漁業生產也就無從談起。保護漁業生態環境是直接保護漁民的利益,為漁民的生產服務,為漁民的增收服務。由于漁業水域環境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惡化,最終帶來了漁業資源的嚴重衰竭,特別是經濟魚類種群數量的急劇下降,直接影響了漁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漁業從業者面臨失業的威脅。同時,由于漁業生態環境污染使得水產品質量安全受到嚴重危害,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因此漁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已經成為我們目前刻不容緩的一項重要任務。
2、我國漁業生態環境現狀
2.1 養殖水域污染嚴重。
水產品生產賴以養殖的沿海港灣、河口、淺灘和內灣水域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大量未經任何處理或未按標準處理的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肆意排放。農業生產過程中過度施用化肥和農藥,均造成了養殖水域的嚴重污染,赤潮災害頻發,直接威脅著水產養殖業的生存和發展。同時,養殖業的自身污染也十分嚴重。水產生物糞便沉淀和大量投入的餌料造成殘餌在底泥富集引發水體富營養化等環境問題,養殖過程中濫用抗菌素、消毒劑、水質改良劑等嚴重污染了養殖水體。
2.2 漁業資源仍呈衰退趨勢。
由于環境污染、漁業水域灘涂被占等因素破壞了水生生物的棲息環境。捕撈業的過猛過快發展,使捕撈強度大大超過了近海資源的再生能力,魚類資源大量減少。特別是許多傳統經濟魚類已形不成魚汛。
3、上述危機出現的主要因素
3.1 環保意識薄弱。
一些排污企業缺乏基本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將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漁業水域。漁業養殖過程中大量使用藥物。漁業管理部門更多關注在發展漁業生產中治理水域環境污染,即所謂“末端治理”。環保部門總是被動治理而不是主動整治。
3.2 漁業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不完善。
我國現行的漁業法律制度中有關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條款分散在漁業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而且存在對漁業水域界定不夠明確、漁業管理部門和有關政府部門管理職責分工不清、一些重要事項存在法律原則規定但缺少法律責任追究和具體實施規定等諸多問題。
4、保護漁業生態環境的建議
4.1 大力發展有機水產養殖。
有機水產養殖是指建立一種水產品生產系統,在水產品養殖過程中不向系統投入任何化學合成物質和常規飼料,主要依靠系統中可再生資源的轉變、循環利用以及嚴格的環境管理來維持養殖體系的生產力,既保護生態環境,又保證食品安全。其目的在于為人類提供健康、環保、安全的水產品,同時解決目前水產養殖中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有效保護水域環境和水體生物多樣性,實現水產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2 合理開發利用漁業資源。
控制捕撈強度,調整漁業生產結構,在漁具、漁法上進行技術改革,逐漸走定向捕撈的路子對不同種類資原的利用,逐步轉向定額捕撈。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禁漁期、禁漁區制度,充分發揮漁政管理職能,使資源無度捕撈現象得到徹底遏制。
4.3 完善漁業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漁業生態保護需要強有力的法制作保證。針對目前我國漁業環保法規不健全的實際情況,必須加快漁業環境的立法步伐,從法律上明確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漁政管理機構調查處理漁業環境污染事故的權力,逐步形成完善的漁業環境法律法規體系。各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要進一步強化對漁業水域環境的監督檢查對發生的污染事故,要迅速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的擴散,減輕其危害。
4.4 綜合治理漁業生態環境。
漁業管理部門要和環保部門建立長久的合作機制,明確各自的管理重點,加快漁業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和制度建設。開展資源與環境狀況調查,加強執法管理,積極查處漁業污染事故,加強生態漁業建設,建立漁業資源增殖保護區,加強養殖水域和漁港水域的環境監督管理,積極參與各類建設工程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
4.5 加大環保宣傳力度。
漁業管理部門要從根本上轉變已有的只管魚不管環境的觀念,在提高自身認識和素質的同時要通過電視廣播、報刊、廣告、講座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宣傳手段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深入宣傳有關保護漁業水域環境的法律法規,使城市居民、工廠工人、農民、漁業養殖者、漁藥生產者充分認識到漁業水域污染后果的嚴重性,使全社會逐步樹立生態文明的發展觀、道德觀、價值觀,增強國民對漁業水域環境保護的意識,提高保護漁業水域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5、結論
漁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防治漁業水域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單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難以達到治本目的,為此,需要組織權威機構,協調各方力量,做好漁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組織工作。